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爱秋天》是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篇课文,意在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与周围的环境中去认识秋季的特征,体验秋天的美丽,感受秋天诗一股的旋律。不断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把美丽的秋天留在手指间和心寓里。  相似文献   

2.
《蚂蚁》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知道蚂蚁身体的构造,而且要训练他们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要让学生意识到动物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珍爱生命。我在同一年级不同的三个班级中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收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下面来谈谈我三次教《蚂蚁》的感悟。  相似文献   

3.
《蚂蚁》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知道蚂蚁身体的构造,而且要训练他们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要让学生意识到动物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珍爱生命.我在同一年级不同的三个班级中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收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下面来谈谈我三次教《蚂蚁》的感悟.  相似文献   

4.
“义教”《自然》(第三册)备课提示自治区教研室戴冰青义务教育《自然》(第三册)是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使用的教材。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趣味性教学,引起学生对大自然、自然课和科学探究活动的直接兴趣,并转化为积极主动学习的内部...  相似文献   

5.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取自三年级科学教材第一册“人与植物”单元中《保护植物》一课,教师借助本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学生认识到人与植物密不可分的关系,激发了学生保护植物、保护动物、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的决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6.
李之春 《科学课》2009,(2):42-43
教学分析《走进池塘》是六年级《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三课,是在研究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之后,以常见的池塘这样一个典型的生物群落为例,以实验、观察、调查等多种方法展开探究性学习,研究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之问的相互影响,并从中了解食物链的特点的一个中期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7.
教学分析《走进池塘》是六年级《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三课,是在研究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之后,以常见的池塘这样一个典型的生物群落为例,以实验、观察、调查等多种方法展开探究性学习,研究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之问的相互影响,并从中了解食物链的特点的一个中期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8.
《秋天在哪里》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个主题。结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生活,我设计了“秋天的发现”、“秋天的描述”、“秋天的对话”三个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真实生活中学会用各种方式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学会在描述、赞美秋天的活动中感受秋天的美,亲近自然、热爱生活;学会在观察、探究自然的活动中保护自然,从而让孩子们真正在生活中学会生活。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的最后一课,在前面几课中,学生探究了植物生长的条件,这一课将继续研究动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按食性给动物进行分类,进一步了解动物身体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启发学生去继续探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下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家娣 《新课程研究》2009,(11):28-28,36
《秋天在哪里》是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主题之一。本课旨在通过观察秋天的天气、动植物等的变化,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欣赏秋天的美,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秋天在哪里》是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主题之一。本课旨在通过观察秋天的天气、动植物等的变化,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欣赏秋天的美,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时,曾针对当时的作文教学,为一到十年级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作文题,如一年级的《当太阳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春天的第一朵花》,二年级的《夏天和秋天》《一粒种子怎样变成面包》,三年级的《候鸟从温暖的国度飞来了》《晴天的蔚蓝色的天空和小雨前的阴暗的天空》,四年级的《湖与河(比较)》《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五年级的《秋天的第一次微冻》《秋天的第一片落叶》,六年级的《人的生活中什么东西比生命更宝贵》《飞往宇宙的幻想》,七年级的《我们为什  相似文献   

13.
<正>这学期我任教三年级科学课,三年级学生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心理,特别是对种植植物特别感兴趣。上册我曾经引领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植物生长变化现象,如叶的生长变化,树的落叶现象等,学生对植物的构造基本了解,这学期《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单元的内容我在教学时希望通过各种方式、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和能力。因为这是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思想特别强调的。《种植我们的植物》这一课的教学,我先从介绍凤仙花开始。  相似文献   

14.
教学分析 《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地球真的不动吗》的第二课。本单元是一个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第一课《白天与黑夜》相当于这一课的引入,也为本课的探究打下了基础。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事实。本课由两个实验活动和一个拓展活动组成。  相似文献   

15.
鄂教版《科学》教材以学生家庭生活经验圈为线索,在三年级下学期安排了有关植物的科学探究内容。三年级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积累了一些常见植物的种植、生长和形态方面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往往是零碎和模糊的,对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的组成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种凤仙花》单元就是以学生在家庭中种植凤仙花这样一个生活情景,  相似文献   

16.
《秋天到了》教学设想西和县南关小学魏永平《秋天到了》选编在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是课本中首次出现的看图学文。课文虽然短,但图文并茂,形象地描写了初秋季节大自然的特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好教材。教学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看图讲图...  相似文献   

17.
《秋天的雨》是一篇遐想联翩、意境柔美的抒情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以及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8.
陈莺 《儿童音乐》2011,(9):79-81
正【教材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教材第六册第五课《牧童之歌》——第一课时《小小羊儿要回家》【课型】唱歌课【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流畅优美的声音学唱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表现放牧晚归的情景。2.在歌曲学习中,感受内蒙古音乐的风格,并在音乐中体会人与动物、大自然的密切关系,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上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等活动,我认为开放的科学课应注意以下几点。学学习的大舞台河北人民版科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与大自然紧密联系的,比如三年级科学“动物和植物”单元中的《寻找动物和植物》一课。如果教师还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是照本宣科或者是纸上谈兵.很难  相似文献   

20.
教学分析 《探访蚯蚓的家》是“大象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经过前4个单元《十万个为什么》、《“五官兄弟”》、《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有趣的动物》的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提问能力得到了提高,已经能够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对自然事物进行观察与提问。在进行本节课教学之前,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花园里初步观察了蚯蚓的生活环境,并收集土壤带回教室进行课上观察。但是,也发现学生以前对蚯蚓的有关知识,包括身体、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