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出版社“留住美好大树”倡议仪式暨《没有大树的国家》新书发布会在书博会期间举行。法律出版社社长黄闽,法律出版社副社长、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孙志华等嘉宾出席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2.
一目前我国法律图书出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法律图书的出版大致经历了如下阶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仅有法律出版社、群众出版社两家专业出版社;文化大革命中法律出版物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记者杨嘉)法律出版社"留住美好大树"倡议仪式暨《没有大树的国家》新书发布会在书博会期间举行。法律出版社社长黄闽,法律出版社副社长、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孙志华等嘉宾出席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4.
法律出版社作为28家“专业数字内容资源和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单位”之一,总体思路明确,多项法律专业知识服务产品建设有序开展,在实践中形成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整体布局,抓住重点;集中力量,分步实施;标准先行,资源整合;搭建平台,实现运营等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服务产品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5.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传统的书店服务方式正面临着一种新的售书方式——图书俱乐部的挑战。 较早成立的有上海文艺出版社读者俱乐部和由33家人民出版社合办、上海人民出版社控股的“东方书林俱乐部”。尔后又有共青团中央主办的“中华青年读者俱乐部”,接着又有从教人练字到经营图书的“席殊书屋好书俱乐部”。在这前后成立的还有广州“七星读书会”,辽宁教育出版社办的“爱书人俱乐部”,以及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工人日报合办的“中国职工读书服务  相似文献   

6.
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的新突破──《『一国两制』法律问题研究》总卷廉希圣肖扬同志倡议并主编、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一国两制”法律问题研究》,是有关“一国两制”理论研究方面的又一重要著述,是于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在即之时两种制度下法...  相似文献   

7.
法律出版社在2002-2006年的五年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了“把法律交给人民”的办社宗旨,并相应成立了法规中心,以单行本为起点展开对法规出版物的整体创新  相似文献   

8.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中国企业评价中心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国内贸易部、新闻出版署等10家部委联合组织开展的“1994年中国500家最大服务企业”评价活动,日前揭晓。江苏省新华书店、山东省新华书店、新华书店总店、湖南省新华书店、中国印刷物资公司和四川省新华书店等六家出版单位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9.
上半年,ABC的“美国,早安”节目摄制了一期以德克萨斯州“美与书”俱乐部的主人凯西·帕特里克(KathyPatrick)为主角的节目,而且同时拍摄了探讨Kathy Hapinstall的《神液无痕》的东德克萨斯州100强图书俱乐部。将从6月13日再访图书俱乐部,而且这已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2月4日,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临时主教练沈祥福的率领下,飞赴巴林,参加由巴林足协举办的四国“总理杯”邀请赛。《经济新报》12月5日足球版的头条标题是:《沈家军身披新战袍出征巴林》。12月13日赛事全部结束,同日《经济新报》足球版的头条主标题是《沈家军四国赛屈居亚军》。 笔者认为,把我国国家足球队称作“×家军”是不妥当的。因为国家足球队由国家出资组建,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它的胜与负,与国家的荣誉相关。它不同于各俱乐部的球队,既不属于私人,也不属于那  相似文献   

11.
1954年,在新中国法制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了.同年12月24日,在法律出版领域,同样有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在时任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主任董必武同志的亲自倡导策划下,新中国第一家(当时惟一一家)以法律为出版内容的专业出版机构--法律出版社成立了.它的成立,为新中国的法律出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编辑没有家     
编辑,人称杂家。“杂家”何意?班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云:“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本说的是不主一说而糅合诸家之说的一个学派。今称编辑为杂家已失去其作为一个学派的意义,大概听到“杂家”时总会联想为“乱七八糟的家”、“五花八门的家”,或者象某些人所抬举的“万金油家”,反正不是名副其实的家。  相似文献   

13.
法规出版是法律出版的基础领域之一.在法律图书市场,法规类产品始终占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份额.因而,对法律专业出版社来说,这类产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法律出版社在提升法规产品出版水准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本文以法律出版社为例,对法规图书出版的专业追求与创新做法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纳闷手札     
俱乐部是企业营销的一种手段,源自欧美,近期传入中国。它的主要特点在于会员忠诚度较高,使企业有稳定的顾客群,同时信息渠道畅通。近年来,书业界的读者俱乐部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如贝塔斯曼、席殊书屋等都是著名的范例,出版社办的俱乐部也很多,广西八家出版社,居然有6家办了读者俱乐部,本人所在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三人行”读者俱乐部便是其中之一。在各出版社如火如荼办俱乐部的时候,生性愚钝的我却一天比一天纳闷:贝塔斯曼目前在中国尚属二道贩子,以赚取差价盈利;书店的读者俱乐部一般是想建立稳定的顾客群,以求薄利多销;杂志社办读者俱乐部是想扩大知名度,增加发行量。开辟广告来源。那么出版社办俱乐部为了什么呢?又该怎么做呢?以办邮购为主吗?如果那样的话,创造的码洋,不过是本社发行科的九牛之一毛。在出版社办俱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地图出版社主办的地图世界读者俱乐部经过几个月的筹备,现已正式成立并落户京城,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吸收会员。 地图世界读者俱乐部是我国第一家以地图为专业的读者俱乐部。它的宗旨是:广泛联系读者,为读者找好图,为好图找读者,忠诚地为读者服务;通过激发读图兴趣,培  相似文献   

16.
春晚公益广告不仅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还在弘扬中国传统“家文化”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将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分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国家形象和讲述普通人的故事这三类,并以表格的形式直观展现,得出以“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占多数的结论。其中,“家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家文化”的概述,从“小家”和“大家”两个层面浅析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对“家文化”的建构。最后从广告创意策略的研究角度,探讨央视春晚公益广告采用情感诱导型的创意策略,用真实的叙事、细腻的感情和与时事结合的特点表现“家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周刊》2007,(2):53-53
2006年12月10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面向所有家庭客户正式推出全新客户品牌“我的e家”。“我的e家”,英文名称“ONE HOME”,是中国电信为有效满足家庭客户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通信及信息应用需求而量身打造的客户品牌,更是中国通信市场第一个面向家庭的客户品牌!  相似文献   

18.
业界关注     
从自家发行到专业分销——法律社发行业务重组增强市场整合力 日前,法律出版社宣布取消社办发行,撤销市场销售部、仓储配送部,将这两个部门及与之相关的财务结算业务并入该社下属的中国法律图书公司。由该公司行使法律出版社图书、电子音像制品等所有产品的总发行权,同时它还作为一家独立经营的发行公司承销其他社的法律类出版物,成为开放的发行平台。这是该社为组建法律专业图书及相关产品批销中心,构建专业化的销售体系,形成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战略而迈出的重要一步。取消社办发行,建立法律专业出版物批销中心,不仅可以改善社办发行的状况,更为出版社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出版社也可以集中精力来做好产品的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上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专家,书评作者多为知识分子,他们也热望自己通过辛勤的劳动获得丰硕的成果,从而成名成家,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可是“书评家”在哪里?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不要说在今天,即使是在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似乎也难找到一个。比如听说书评界的同志要编一本书,介绍中国自古以来为书评事业作出贡献的人。人数相当可观。这些人均以“书评人物”名之。“人物”是一个中性名词,与“书评家”自然还相差一大截。这是不言自明的。那么是不是的确没有书评家呢?我看不  相似文献   

20.
卢弘 《军事记者》2012,(10):53-53
如果说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感染和影响了一代代中国青年,军旅作家西虹的同题作品,则鼓舞和教育了一批批人民战士。就在新中国诞生的头一年,我所在的“三野”部队小说报上,以几个版的篇幅,转载了一篇既似小说又像报告文学的长文,标题只有一个字:《家》,作者是“四野”的西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