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桂芬 《成才之路》2010,(12):82-82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就无从阅读和写作。儿童识字的过程总是先知字形,然后读出字音,了解字义。教儿童识字,要根据学生认识事物、学习语言和汉字本身的特点,教给学生识字方法。  相似文献   

2.
黎晓红 《广西教育》2013,(17):24-24
识字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识字,会读、会写、懂字义,并懂得实际运用呢?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选择符合学生语言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以下介绍识字教学从初始了解汉字,到课堂中识汉字,再到复习汉字三个过程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增强。《课程标准》提出: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应当说这样的认字量是比较大的,要攻破识字关,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的识字教学体系,使学生在低年级就能多识字、快识字、识好字,以至达到听、说、读、写为一体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金平 《成才之路》2010,(13):I0017-I0018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就无从阅读和写作。儿童识字的过程总是先知字形.然后读出字音。了解字义。教儿童识字,要根据学生认识事物、学习语言和汉字本身的特点,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在教学中要把汉字的音、形、义紧密地结合起来,一个个汉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很有规律.仿佛一个亲密的家族,认识一个汉字,就会带出很多字来。因此。学过的汉字要力求在阅读和写作练习中经常出现。反复运用.使学和用结合起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和书写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石。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必须记住足够数量的字才能读写。为了让小学生会读会写,必须使他们尽早识字,因此,识字便成了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低年级是字理教学的启蒙阶段。小学一、二年级  相似文献   

6.
一、明确要求看图读拼音识字是在学习汉语拼音之后,看图学词学句之前。所识的字大多是独体字。这些字不是作汉字的部首,就是作合体字的部件。为此,在这一单元,我们要扎扎实实教好汉字的笔画、笔顺,要认真指导写字,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的习惯。同时还要担负巩固汉语拼音的任务。看图读拼音识字是借助图和朗读拼音短文理解字义的。我们要利用图画、拼音短文和生字之间的关系,把识字和认识事物,丰  相似文献   

7.
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儿童在低年级记忆力强,处于黄金阶段,正好能快速地学会识字。因此,一、二年级以巩固识字为教学重点。识字教学的要点是要使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学过的词要懂得意思,大部分会用;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  相似文献   

8.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以往在识字教学中也强调识字要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但在实际的课堂操作过程中 ,往往出现为识字而识字的现象。如为突破词义教学这个难点 ,教师们采用了“语境创设法”、“实物印证法”、“态势展现法”等 ,最终达到的效果就是让学生印证课本上出现的生字新词所对应的事物或所表达的情态。如教学“玉米”这个词 ,只要求学生怎么读、是什么、怎么写就算经历了识词过程。这样的认识活动使字词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 ,脱离了学生的兴趣 ,掌握生字成了毫无乐趣的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师要把词装进儿童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总体设想以学好汉语拼音,发挥其多功能作用为前提,以发展语言,寓识汉字于学汉语之中为原则,在儿童入学不久,未识汉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采取提前读写和阅读与写作同时起步、密切配合、互相促进的做法,以达到发展儿童语言,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儿童智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低年段识字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多认识一些汉字,迅速扫除读写障碍,尽快进入阅读和习作,真正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意,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力求做到形式多样,活泼生动,体现趣味性;力求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沟通,体现开放性. 一、生活化.语文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生活本身又蕴涵着丰富的语文知识.生活与课堂密不可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识字量,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生字的有效途径.形义不能同步是一年级识字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要让学生既记住形音,又了解字义,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识字.比如在教学《比一比》一课时,先让学生读"黄牛"、"花猫"、"鸭子"、"小鸟"等词,再让学生观察本课挂图,把词语贴在图中对应的事物的旁边,这一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巩固了生字. 二、直观化.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形象.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在生字教学中,简笔画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表现汉字的象形特点,有效帮助学生记忆生字.比如在教学"影"字时,根据"景"字的形貌,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小树,小树在阳光的照射下,投下了影子.学生把图和字比较、观察,发现子就像"景"字,地上的影子就像那三撇儿.学生在欣喜之中牢牢地记住了"影"字.又如在教学"鼠"字时,随手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只露着尖牙的老鼠,看了图,再来记"鼠"字,既轻松,又有趣.  相似文献   

11.
试用修订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教学的总要求”可以用“识、写、读、背、说、作、习”七个字加以概括 ,我们权且称它为“七字诀”吧!即识字。《新大纲》要求 :“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其中2500个左右 ,做到会写 ,并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从现实情况看 ,如今的学龄前儿童只要拥有相宜的条件 ,入学前 ,他们的口语已经具有较高的水平了。与之同时 ,学龄前儿童还可以或多或少地在不经意中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词)。但那时的“识字” ,大多是伴随着…  相似文献   

12.
一年级儿童能认准汉字字形,准确读准字音,正确了解字义,对于以后培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作文能力等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一年级的识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从本人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看,识字教学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让学生运用拼读、直读、直呼等手段正确地读准字音。包括四声、轻声、前鼻音、后鼻音,当然,这些要在学生正确掌握拼读、直读、直呼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而我县(乐都)推广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为拼读、直读、直呼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捷径,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注提…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在识字与写字方面,实行了”识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地多认字,以便及早进入阅读阶段。要求会认的字要在本课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不考;强调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如何科学、合理、扎实、有效地进行识字教学呢?笔者从“激”、“创”、“引”三个方面对写字教学做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庄怡清 《陕西教育》2005,(12):36-37
在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新教材中的识字教学的设计较以往单一的识字更偏重于学生兴趣识字、教会学生识字的途径和方法。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教材引势利导,延伸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一、多种渠道提高学生的无意识识字在第一册的识字教学中,教材中告诉了学生多种识字的渠道:看人体识汉字、在大街上识汉字、边看电视边识字、在家里识字、读对联识字等。学习完这些课文后,我先让学生按课文中提示的渠道去发现所认识到的新汉字,接着让学生补充课文:我在哪里,还认识了哪些字,我是怎样认识的。除  相似文献   

15.
<正>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将枯燥乏味的汉字记其音,识其形,懂其意,这就要在识字教学上下工夫。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课内和课外识字要双管齐下,两头并抓,让汉字浸润孩子的童年,滋养儿童的心灵,引导低年级孩子有效识字。一、丰富课堂识字方法,夯实识字基础1.字画联系法汉字里的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表形文字。象形字和图画有一定的联系,识字时字画联系,让学生找出字和画相像之处,关注汉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在识字与写字方面,实行“识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地多认字,以便及早进入阅读阶段。要求会认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本课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不考。要求学会的字,强调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如何科学、合理、扎实、有效地进行识字教学呢?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在识字与写字方面,实行了"识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要求会认的字不但在本课中认识,放到其他语境中也认识,要求会写的字,强调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这对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如何才能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科学、有效地进行识字教学呢?本文谈谈笔者在这一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然而,由于汉字复杂多变,尤其是部首相同、长相相似的字常常把学生绕得云里雾里,记混写错的现象层出不穷,所以很长一段时间,这个目标仅仅写在课标上,很难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发现字理识字不仅让学生知道汉字怎么识写,而且懂得为什么这样识写,使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一册“看图读拼音识字”分二级编排,这是识字教学的起始课。通过教学识字66个,学会横、竖、撇等17种笔画和先撤后捺、从外到内两条笔顺规则;认识田字格,并用田字格进行写字训练。“看图读拼音识字”既表明了这部分教材是由图画、拼音和汉字有机组合而成,又暗示了教学的基本程序为“看─—读─—识”,其教学重点是“识字”。教材借助图画和汉语拼音来识字,使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要学的生字从纯拼音句群中提出,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要求;生字同词、句紧密相连,为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指…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国识字教学目前已有定论的有7个流派,它们是: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提前读写、部件识字、听读识字、猜认识字、循环识字。 1.分散识字。使学生掌握三种识字工具:先教汉语拼音,不要求一次熟练,要求在以后的使用中逐步熟练;第二教独体字,教笔画名称和笔顺规则,独体字大都是合体字的组成部分,教独体字有助于识记合体字;第三是教查字典的方法。当学生掌握这三种识字工具以后,就开始随着课文识字。这种流派的特点是使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语言环境。 2.集中识字。全称是“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它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先集中学习大量汉字,然后再把学习重点转到读写训练上去;二是在学习课文前先把若干课文的生字集中起来学,学完生字再教课文。这一流派主要作法是“先识字后读书”。体现了利用汉字规律识字的优点,解决了识字教学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