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熊禾是宋代建阳"七贤"之一,宋末元初著名的闽学传人。常用的几种诗(词)文总集、工具书记载其出生年份及享年多有分歧。据其《本传》及郭沧边《跋退斋熊先生乡贡程文草册》可知,熊禾生于1247年,卒于1312年,寿六十六。  相似文献   

2.
元代前期编纂的民间交际应用类书《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在研究整理宋代诗词、文章方面具有较高的校勘和辑佚价值,《全宋词》新本曾从该书中辑得宋人词数百首。比对明初覆大德本《翰墨大全》,发现《全宋词》新本所记中科院藏《翰墨大全》的版本与卷数、刘应李词《登武夷平林》略有错误,"竹林亭长"实为熊禾别名,可对邓剡词《浪淘沙》、《唐多令》略加校勘。  相似文献   

3.
王莉 《天中学刊》2012,27(5):63-66
鲁迅建立在"立人"基础之上的博大思想,时时充满着二元对立的复杂矛盾。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背后,隐藏着他爱憎交织、希望加绝望的内心痛苦。这尤其体现在1924―1926年的小说集《彷徨》及散文诗集《野草》等作品中。《彷徨》多数作品在人物和情节安排上的二元对立与鲁迅此时的"彷徨"思想互为表里,形成了某种契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4.
《雷雨》的不断再版,是作家曹禺不断对其进行修改与完善的过程。本文以《雷雨》1978年"人文版"和1936年"文化版"的比较为例,对《雷雨》版本的变异以及剧本的修改进行探讨和评析。  相似文献   

5.
郑玄认为"笙诗"亡于战国及秦之世,实际是为了解释《毛诗序》"有其义而亡其辞"所作的一种推测。"笙诗"本非《诗经》所有,前人从"有声无辞"、编什、篇题重复、"笙诗"《序》等方面都作了论述。而从汉代四家《诗》来源看,四家《诗》皆得自"讽诵",三家《诗》却无"笙诗"。《诗经》在秦焚书前传播广泛,却没有征引六"笙诗"之辞的资料。"笙诗"加入《诗经》应在刘歆《七略》成书之后,即哀帝建平元年之后。元始五年,王莽征通知《毛诗》等典籍的异能之士,以民间学术校正学官学术,加入"笙诗"的《毛诗》进入官学系统,为人们接受。《毛诗》学者入"笙诗"于《诗经》,除受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的启发外,也与人们把经书看作"应时而作"、可以损益的观念有关。从《汉书.儒林传》"由是言《毛诗》者,本之徐敖"一语来看,入"笙诗"于《诗经》的学者很可能就是徐敖。故《毛诗序》最后完成应该在建平元年至元始五年期间。  相似文献   

6.
学界于荀子生卒年大有疑辩。综考史料,刘向曰荀子始游齐于宣王、威王时实误自《史记》错简文字(从胡适之说),威王实早于宣王而非相反,宣王、威王末年至春申君死时荀子至少113或132岁;若谓《史记》"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的"五十"是"十五"之误并从刘向所言荀子始游齐时间,则齐襄王初年荀子仅33或42岁,此与其在齐襄王时"最为老师"、"三为祭酒"不匹。据《盐铁论·论儒》齐湣王末年"孙卿适楚"的记述,荀子年50始游齐当约在齐湣王末季的公元前286年,至齐襄王末年正70余岁,至春申君死时90余岁,终生百岁上下。而《盐铁论·毁学》"方李斯之相秦也,始皇任之,人臣无二,然而荀卿谓之不食,睹其罹不测之祸也"非荀子寿至李斯为丞相或遭杀戮时之证据,因为论者不知此"谓"有版本作"为"是讹字,且此"睹"本作"覩",非亲见意乃"懂得"意,其用法见同书他篇及《王力古汉语字典》等,此段文字不过言荀子曾因预知李斯命运而事先告诫过李斯勿食秦而已,"然而"前后事并非同时发生。如此,所有秦汉言荀史料可统一,《盐铁论》两则言荀史料也可统一,《盐铁论·毁学》言荀之讹字及学者于其之误解可得厘正。  相似文献   

7.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中语文)一文注解"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一句时,将"卒葬之"三字解释为"死后葬在那里",可见教材将"卒"解释为"死"。但是凤凰出版集团出版的《王安石集》(2006年),却将"卒"解释为"最终"。远方出版社《唐宋名家古文精选》(2005年)将"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一句翻译为: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人谙熟《风》《骚》中的词语、语句及典故,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常常会为诗人所接受,成为自己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发挥文学的积极作用。大凡唐代诗人,没有一个未受过《风》、《骚》精神的熏陶。在他们的诗作中,人们总是可以或多或少地见到《诗经》与《楚辞》语典之身影。唐代诗人对《风》《骚》语典的接受极其认真、普遍而广泛,犹如江海,不胜尽勺。仅举《诗经》"飞蓬"、"黍离"、"甘棠"与《楚辞》"摇落"、"惆怅"、"木叶"之部分语典,粗窥唐代诗人对其接受之概况,以收管窥见豹之效。  相似文献   

9.
白朴词考论     
对元代白朴词《天籁集》进行初步考察,对《贺新郎.喜气轩眉宇》系年进行探讨,并结合其散曲作品,对其"抛家南游"的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白朴词考论     
对元代白朴词《天籁集》进行初步考察,对《贺新郎.喜气轩眉宇》系年进行探讨,并结合其散曲作品,对其"抛家南游"的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其为死君乎""可谓死君乎"的"死君"之义,大致有晋人杜预和清人王引之两家之说,今人祖述杜王而未得确诂。据《春秋》三传用词体例和《左传》文意推敲,可知"死君"即"死君命",意为"效忠君命"或"效死国君"。"其为死君乎"是"难道算是效忠国君吗?""可谓死君乎"是"可说是效忠国君了吧"。如此训释,文从字顺不致歧解。  相似文献   

12.
计巍 《八小时以外》2010,(4):100-101
3月28日,正在积极准备继《唐朝》(1991年)、《演义》(1998年)、《浪漫骑士》(2008年)之后第四张专辑的唐朝乐队,携最新EP在北京星光现场举行了发布会及演唱会,并将在4月10日前往天津。新专辑的定位跟前三张有本质区别,乐队将采取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及体裁,犹如"中国历史篇"及"中国诗画篇"。  相似文献   

13.
从2004年至2008年,白先勇联合苏州昆剧院相继推出"青春昆曲"系列:青春版《牡丹亭》与新版昆剧《玉簪记》,实践了其"昆曲新美学"原则。这两部新编昆剧继承了昆曲"尚情"的艺术传统,尤其是《牡丹亭》很好地处理了舞台表演效果与情感表现的关系,达到了形神兼备。《玉簪记》则在对情感的细致描摹刻画和演员内心对主人公的体察与观照方面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4.
刘勰与钱钟书:文学通论——兼谈钱钟书理论的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比较的对象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钱钟书的《谈艺录》,以及钱氏1946年36岁或以前完成的其它文学论著。文章依据《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从"原道"到"隐秀",作刘、钱文论的比较,对二人论比喻和论言外之意着墨较多。二人"打通"复"圆览",直探文学的核心。论文通过对若干文论概念(或范畴)的比较,说明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古学今学道术未裂,"大同诗学"(commonpoetics)可以成立。有论者谓钱氏的《谈艺录》(以及《管锥编》)都属札记式书写,缺乏体系,而有微词。论文指出,钱氏固然有其具备体系的文论篇章,其《谈艺录》(以及《管锥编》)自有其"潜"体系或"钱"体系;钱学学者就钱著作内容加以分类、整理、建构,当可形成"显"体系。  相似文献   

15.
《马氏文通》作为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部汉语语法著作,一百年来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汉语语法学的发展,其开创意义早已为人们所认识,但其语法系统存在着一些矛盾之处。该文从"字类"(词类)、"词"、"位次"以及"句读"四个方面论述《马氏文通》语法系统的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16.
《诗品》评价了左思、班固、袁宏的《咏史》之作,此三人分别列于上品、下品、中品。从《诗品》的评价,展现了钟嵘所认为的《咏史》之作的写作规范:"老于掌故"的、有"有感叹之词"的,其内容或为"怨",但要与自我联系在一起的及"得讽谕之致"指向社会。其语辞运用应该是不深不浅的,风格应该是具"风力"的"仗气爱奇,动多振绝"、"鲜明劲健"。总体评价应该是"高风跨俗"的,应该避免诸如"质木无文"或太实太露的缺点。  相似文献   

17.
魏博节度使韩简,性粗质,每对文士,不晓其说,心常耻之。乃召一孝廉,令讲《论语》。及讲至《为政》篇,明日谓诸从事日:"仆近知古人淳朴,年至三十,方能行立。"外有闻者,无不绝倒。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  相似文献   

18.
《小尔雅》称之为"小"是相对《尔雅》而言,作为一部训诂专书和小型字典,模仿《尔雅》而成,并对《尔雅》做了不少增益和补充,其价值非常重要。作为一部"雅学"专著,对后来此类著作及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有助于相关学科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07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企业破产法》无论是在理念还是制度方面较之1986年颁行的《企业破产法(试行)》均有显著突破。但《企业破产法》实施三年多时间以来,破产法制度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五谷道场"作为重整成功的一个典型案例,是梳理及发现《企业破产法》在实际遭遇的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从"五谷道场"重整出发,会发现《企业破产法》仍然存在一些尚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唐彩霞 《考试周刊》2009,(16):233-233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1990年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指出:"中学生及幼儿园教育应结合有关内容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国际环境教育会议发表的《贝尔格莱德宪章》中也提出了环境教育的公认目标:"促进全世界人类去认识并且关心环境及其有关问题,并促使其个人或集体具有解决当前问题和预防新问题的知识、技能、态度、动机和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