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壑”     
《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张公夫人麴娘墓志铭》中的"■"为"壑"的俗字。在"壑"到"■"的俗变过程中,文字类化起了重要作用。类化分为字内类化和字际类化,是众多俗字产生的重要途径,《集注》中"(頁頁)"和"■"也是两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字内类化字。  相似文献   

2.
《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中所收的俗写变异字来源于《龙龛手镜》《改并四声篇海》《宋元以来俗字谱》及其他传世古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增加或减少构件形成的异体字;二,构件相似导致书写混同而产生的异体字;三,因避讳而形成的俗写变异字;四,为求字的平衡、美观而产生的异体字;五,类化产生的异体字;六,俗字中保留古体残余而产生的异体字。  相似文献   

3.
东晋译经《摩诃僧祇律》有着丰富的文字现象,除通假字、古今字、同源字、异体字等现象普遍存在外,俗字的大量存在也是一大特点。从俗字产生的特点如意符的增加或变换、改换声符、类化、变换字体结构四个方面例举了《僧祇律》中的俗字现象,一方面指出这些文字现象产生的机制源自语言使用者的从简心理和相似联想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各类文字现象在东晋时期的发展更替情况,进而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反映出《僧祇律》的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南京图书馆所藏(清)江永《近思录集注》"清乾隆刻本"的著录,《江永〈近思录集注〉版本源流考》一文关于"清乾隆七年江永《近思录集注》原刻本"考订有误,此刻本与上海图书馆所藏清嘉庆十二年刻本江永《近思录集注》,应是同一版本。  相似文献   

5.
肖倩 《文教资料》2012,(27):116-117
"眀"字在当今社会被认为是出现频率最多的错字,本文从"眀"的使用、"眀""明"的关系和"眀"字的产生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眀"字并不是错字而是由于类化等原因而产生的俗字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三台万用正宗》是明代一本具有代表性的通俗日用类书,书中俗形丰富,反映了明代俗字使用情况,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对“粲”“灿”“餐”“迟”“痪”“寎”“卿”“龟”“龙”“验”10个字对应的俗形进行考释,这些俗字均未被《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等大型字典及相关字书收录,可补充俗字语料,探究俗字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7.
对《石仓契约》(第一辑)中的类化字及其类型做了全面的归纳描写,在此基础上探讨类化字在用字层面上的积极作用,揭示类化字是书写者在用字上追求和谐形式美的表现手段,它有着积极的修辞作用。因此,我们不能将类化字一概斥之为毫无理据可言的主观随意性所为。  相似文献   

8.
论《说文》俗字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最早提出“俗某字”这一概念,但由于重正轻俗传统观念的影响。历来对《说》中俗字这种珍贵的汉字化石重视不够,《说》俗字的类型体现其时空性,通俗性,简易性和表音性的特点,加强《说》俗字研究,对了解古今字形体嬗变的轨迹,正确认识汉字简化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慧琳在《一切经音义》中使用的术语主要有俗字、俗用字、俗行用字、时俗共享字、俗通用字、通俗字、俗撰字、变体俗字、转变俗字等,这中间“俗用字”“俗行用字”“时俗共享字”“俗通用字”“通俗字”也都是“俗字”,它们的区别在于流行使用的程度不同,它们代表了俗宇从产生使用到广泛流传到通行于那个时代所处的不同阶段;另外的三个术语“俗撰字”“变体俗字”“转变俗字”主要区别在于俗字产生途径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唐志强 《文教资料》2012,(34):117-118
《張黑女墓誌》全稱《魏故南陽太守張玄墓誌》,全志楷書二十行,共三百六十七字,書法精美遒古,堪稱北魏書法之精品。此志中卻存在着許多俗字。本文就此志中的一些俗字進行歸納和研究,淺析《張黑女墓誌》中俗字的一些規律。  相似文献   

11.
《篆隶万象名义》是空海依据顾野王《玉篇》并参以他书而编成的一部字书,由于保留了唐写本文字的书体特征,可作为研究隋唐字样的第一手资料。文章将《名义》前六卷中所收录的部分俗字分为"与常见俗字同形者"及"新见俗字形"两类,考察了其本字、俗写过程及使用情况。最后认为:《名义》俗字具有自己的风格,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其笔画繁简不定,正写俗写不拘,包含着正向类推和复古类推现象,具有比较严整的系统性,而其来源则多为汉字隶变。  相似文献   

12.
俗字是同一书体系统内与正字相对的流行于民间的汉字。异体字、古体字、方言字、通假字、错别字的内涵及使用条件都不同于俗字,它们都不宜全部或部分地归属于俗字。代替符号根本不具备字的资格,更不会是俗字。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以明代陕西方志《雍大记》中的一至十三卷为研究对象,从俗字角度出发,借用汉字构形学理论,在异构俗字和异写俗字两大类的基础上再细分为十三小类。在穷尽性整理归纳《雍大记》俗字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例证分析了其中不同俗字的类型、成因及主要字书的收录情况,最后通过定量研究,总结出《雍大记》俗字具有时代共性大于地域个性、异写变化大于异构变化、古体沿袭大于整体创造、正字俗字并用的随意性、俗字形体构造的综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汉字具有表义性,表义性是汉字构字发生类化的内因,人们在使用汉字过程中对汉字提出的书写简单、表义明确的要求是汉字构字发生类化的外因或动力。汉字构字的类化和简化是相辅相成的,类化促进了简化,简化也促进了类化。  相似文献   

15.
《文选集注》中的"今案"标明了唐时诸家注本如《钞》、《音决》、五家及陆善经本正文与李善本的不同之处。本文通过比勘《文选集注》与监本、尤刻本、胡刻本、陈八郎本、明州本、奎章阁本及建州本等,一是有助于认识唐时诸家《文选》写本的旧貌,及考察《文选》的异文及其流传与接受情况;二是可发现《文选集注》多方面的校勘价值,对纠正诸宋明刻本的讹误及认知《文选》版本流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干禄字书》是唐代的一部重要的正字学著作,收录了汉唐以来的一批珍贵的俗字材料,对研究汉字由隶变楷以及楷书定形过程中汉字的发展状况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俗字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日常使用的与正字规范写法不同的字,一般是在正字基础上通过繁化、简化、变异、替换四种方式构成的。声符替换的俗字是为了反映变化了的字音、简化字形等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形近误书、方音影响。声符替换的俗字有一部分是符合六书原则的,这就否定了把是否符合六书原则作为判定俗字标准的做法,但也应看到,不规范的书写方式仍是俗字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敦煌俗字与正字的差异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内部部件的笔画增减、形体讹变等造成的.本文选取《敦煌俗字典》中的一些俗字,将字切分后比较部件间的变异情况和内在联系,从部件层面探讨俗字讹变的主要原因及俗字变化的相关情况,以期为解读文献、考释俗字及相关工作做准备.  相似文献   

18.
依据文字类化将前后邻近字加上或改换成相同形旁的特点,将“受形近字的影响而导致的类化”“按义加形”“隶变导致的字形混同”从类化字里区分出去,前者为异写造成,是低频构件向高频构件靠拢的结果;第二者实为汉字形声字孳乳的最重要方式;后者由隶变造成,是省简带来的必然结果。除字内类化、字际类化、受潜意识影响的类推等三个基本类型外,类化字还包括隔字类化、构件位移类化等特例。字形类化对字词关系产生巨大影响,形成一大批临时异体字,部分沿用至今,部分形成同形字;产生一批无法直接分释的联绵词;导致词义沾染等。类化字对字词关系的研究,对于大型历时字典的研究、编纂和修订,具有重要的资料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抒情 《语文知识》2013,(3):106-108
《广韵》中记录了大量的俗字。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广韵》平声卷的俗字进行整体分析:一、俗字概述;二、《广韵》俗字的来源;三、从异写和异构两个方面来分析俗字的类型;四、总结《广韵》中俗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汉语俗字研究是汉语文字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派别,汉语形体的正俗之别甚至可以追溯到甲古文字时期。到了宋明清时期,造纸印刷术的全面发展促进了汉字标准化、规范化进程,同时使得人们对相应俗字的研究也日益增强。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专门辨析字形正俗的字样书,其中就有明代士大夫焦编篡的《俗书刊误》。此书前四卷将士大夫认准的正字与当时人们常用的俗字对举,旨在劾其“肆笔成言为”者。文章主要取证《汉语大字典》、并参考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对异体字类型的归纳以及张涌泉先生《汉语俗字研究》对俗字的详细分类,通过对这些正俗字字形发展演变的一一考证,将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分类,同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