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荀学地位在清代有明显的提升,被许多学者称之为“荀学复兴”的时代,现今已有颇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尝试对清代荀学的研究进行回顾与反思,包括荀学的传统研究:清末民初的排荀、尊荀、荀学与西学的关系探讨等成果,以及清儒对《荀子》书校释及评议。除了此一传统研究之外,并评述当前兴起以新的视野和更加缜密的思维来审视清代荀学的内涵及外在的实践,考察荀子思想与清代义理学的内在联系等相关研究,使清代荀学有更进一步的拓深,对清代儒学发展实有深刻的意义及影响。  相似文献   

2.
唐君毅的荀学研究承接清儒,有比较强的包容性与客观性。他以荀学为儒学重要的一支,没有把它作为异端,并且注意到荀子与孔孟的一致性,但牟宗三和徐复观对荀学的评价却比较低。唐君毅对荀子的人性论有独特的看法:性恶论不是性本恶论;天生之性本来不恶,只是在理想之善的反照下不够善而显得恶。这种看法应该不是《性恶》的看法。历来对荀子人性论的种种说法都立足于《性恶》,但是,它事实上是荀子后学所作。荀子本人持"性朴论",而不持"性恶论"。  相似文献   

3.
现代荀学研究者将清代视为"荀学复兴"时代。除了在考据学的推动下,就《荀子》书版本校勘、文字训诂作出全面的整理;同时也促使了《荀子》获得重新被检视的契机,在此过程中,对于长期遭宋明理学家贬抑的荀学,有了不同的评价。特别是荀子的心性论,一方面清儒在肯定人欲人情、强调心知作用等观点中,有进一步的阐发;另一方面则在力反程朱之学的立场下,试图批驳理学家们对荀子心性论之訾议,将程朱的"气质之性""变化气质"与荀子"性之恶""化性起伪"之论联系起来。本文论析程朱理学与荀子对于心、性、情之内涵差异,以至荀子所谓"化性起伪""变化气质"之意义;并希望能在此基础上,探究清儒对荀子心性论之掌握情形及其所代表之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唐大儒韩愈《读荀子》指出:“孟子醇乎醇者也”,荀子与杨雄“大醇而小疵”、“要其归,与孔子异者鲜矣。抑犹在轲雄之间乎!”并欲删削其“离于道者”,“附于圣人之籍”。认为在齐稷下学宫后期的学者中,与孟子等堪称老师大儒。韩愈以儒学传统着眼,认知荀况,难免不出于儒而胜于儒的荀子产生偏颇;但是,他对荀子书及荀况的历史地位给予充分肯定,张扬了荀子的思想,推动了荀子的研究。今存《荀  相似文献   

5.
从荀子思想地位的总体评价、“化性起伪”学说的澄清与辩护和“法后王”的理解三个方面勾勒了钱大昕荀学思想的基本面貌,认为钱大昕的荀学透显着乾嘉学者由字词训诂、名物考证探讨义理问题的治学特色,更体现了乾嘉思想学术重新肯定和发现荀子思想价值的重要动向,这一动向最终导向乾嘉时期荀子思想的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6.
1950年至2005年的50多年来,大陆学者在海内外至少新出了荀学专著101部。不过,有学术价值的不超过31部。1990年代至2005年大陆荀学专题博士学位论文至少有25篇。1999—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至少有46篇。1950—2005年中国大陆发表的荀学研究专题论文至少有1177篇。其中包遵信、王杰、郭志坤、刘周堂、廖名春、杨太辛、方尔加、李中生、惠吉星、韩德民、王天海、张涅、张奇伟等人荀学论文多而自成系列,值得重视。论文从文献整理研究的角度,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陆荀学研究的概况作了综述。认为这50年来大陆尽管出版了40多部《荀子》的注释、注译著作,但仍没有一部能与王先谦《荀子集解》比肩的注本。今天,深入研究《荀子》,我们迫切需要一部全面超过《荀子集解》的《荀子》新注。  相似文献   

7.
儒家名篇《礼运》由于种种原因,古今学者多认为是孔子或其门人真言。本文通过《礼运》与荀子学派观点多方排比考订,发现《礼运》的内容与荀学主要体系大致相同,两者有直接的关系。《礼运》在传承过程中,受到荀子学派之《易传》的明显影响,可见《礼运》出自于荀子及其后学。  相似文献   

8.
1950年至2005年的50多年来,大陆学者在海内外至少新出了荀学专著101部.不过,有学术价值的不超过31部.1990年代至2005年大陆荀学专题博士学位论文至少有25篇.1999-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至少有46篇.1950-2005年中国大陆发表的荀学研究专题论文至少有1177篇.其中包遵信、王杰、郭志坤、刘周堂、廖名春、杨太辛、方尔加、李中生、惠吉星、韩德民、王天海、张涅、张奇伟等人荀学论文多而自成系列,值得重视.论文从文献整理研究的角度,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陆荀学研究的概况作了综述.认为这50年来大陆尽管出版了40多部《荀子》的注释、注译著作,但仍没有一部能与王先谦《荀子集解》比肩的注本.今天,深入研究《荀子》,我们迫切需要一部全面超过《荀子集解》的《荀子》新注.  相似文献   

9.
明清是荀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时期。《明史》《清史稿》是记载明清历史发展的大宗史料。《清史稿》出现荀子的次数比《明史》多14次,并且与荀子有关的内容在两史中的分布和关切也各不同。荀学对明清官方的影响处于边缘地位,明清时代对《荀子》的重视、荀子性恶论的评价、荀子传经的关注亦各不同。明清荀学经历了由抑荀到扬荀的发展演变,与两代的政治、学术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考察两史成书的背景,清代实学发展与荀学复兴基本没有影响《明史》对待荀子的态度,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清史稿》对荀子的态度。十九世纪末以来的西学传入对《清史稿》记载和评价荀子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0.
《荀子·大略》篇中"夫行也者,行礼之谓也"这句话特别吸引人的目光。因为,关于"行"的方面有千万,可为什么荀子却只言"礼"?笔者以为,这与荀子的整个礼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这句话包含着荀子非常丰厚的礼学思想内容。本文拟从荀子说这句话的原因,即"礼"的重要性;这句话的内容,主要指"礼"的外在表现形式;关于荀子这句话的评价等,这三个方面对这句话进行一次全面而深入的评析,以期能以小见大,有益于荀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