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学生的思想基础、心理特点及成长环境的不同,其具体的思想表现.学习进步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正如人身高和肤色存在差异一样,高校也存在一些“后进生”。正是由于差异的存在,转化才成为可能。教育的宗旨是育人,其最终目标是人人成才、全面发展。转化后进生工作是一项“阳光”事业,因为转化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更具有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每个班级中总有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即大家所说的“后进生”。他们就像是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得不到老师、同学甚至家长的认可,数学后进生更是许多老师眼中的“老大难”,似乎怎么努力,也拉不近他们与数学的距离。数学知识越精彩,他们就越苦恼,怎样才能帮助他们走近数学,热爱数学,由“后进”变“先进”呢?一、偏爱后进生,激发学习热情“热爱学生,更偏爱后进生”,我以为这是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关键。冰心老人说:“有爱就有一切,爱能化解一切。”只有偏爱后进生才能化解他们对教师的戒备心理,让学生觉得数学虽然可怕,但数学老师可亲,由…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令一些学校,特别是非重点学校为之困扰和头痛的是“后进生”的教育问题。所谓后进生,实质上是对学校生活适应困难的学生。他们或者是学习适应困难,如厌学、逃学、学业成绩不良;或者是社会性行为适应困难,如捣乱攻击,损人利己,孤僻退缩等(由于“后进生”以及相类似的“差生”、“下等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就是面向每个有差异的学生,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作为教育者,我们有义务缩短“后进生”的学习差距,让他们获得学习兴趣和成功的喜悦。所以,“后进生转化”话题,是每一个教育者面临的永恒话题。尤其对于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后进生的转化”问题更为迫切和棘手:  相似文献   

5.
任何班级都存在着数量不等、程度各异的后进生。后进生的转化一直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使后进生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呢?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1.充分尊重学生,给予后进生以爱心和信任每个学生都需要关心、鼓励,后进生更是如此。后进生成绩差,有很强的自卑感。在这时,尤其需要老师的爱心与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并没有被遗忘,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亲切感。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检查他们的作业,多给一些辅导,课堂上多注意他们,多给一些暗示,一个微笑或一个提问。看似平…  相似文献   

6.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成绩有高有低,接受事物的速度总有快有慢,与“尖子生”、“中等生”等不同,“后进生”一般因具有自卑感强、逆反心理严重等特点而让不少老师备感头疼。很多“后进生”长期以来受到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讽刺挖苦,加上某些教师的“另眼相看”,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进而自暴自弃。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要利用“谈话、家访”等形式,对他们的教育要倾注更多的精力,用更多的关爱去唤醒他们的自信和自尊,而不是责骂或听之任之,甚至放弃。一、动之以情,消除戒备心理“后进生”中不乏一些创造力强的学生,通常情况下,他们都…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每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就会形成所谓的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本文聚焦“后进生”这一特殊群体,探讨了采用“五性”对策——德育的一致性、教学目标的差异性、激励教育的统一性、心理教育的倾斜性及教育网络的广泛性,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偌大的一个班级组织,后进生确实存在。尽管他们或因智力差别或以品行差异而落后于其他学生,但作为教师,不应消极怠教,而应循循善诱,有的放矢,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和理解,多给予他们一份耐心和爱心,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进步的轻松愉快、团结向上的氛围,以促使他们与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一、要有信心任何一个活泼伶俐、成绩优秀的孩子,家庭都会视为“掌上明珠”,在学校也会倍受恩宠。反之,一个后进生的遭遇就截然不同了:家长斥之“不争气”,教师视其为“累赘”,可以说,从学校到社会,忽视甚至歧视后…  相似文献   

9.
一、开展集体活动,激发后进生的积极性良好的班集体对转变后进生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班风班貌,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平时,我十分重视组织后进生参加“双学”活动和社会实践,发挥他们的爱好特长,缩小与优等生的心理差距。每位后进生都有他们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发现。我班4位学习较差的学生在“双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0.
对于后进生,妨碍他们进步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是自卑,自暴自弃。因为道德行为的一般化,智能发展的暂时缓慢,学习成绩的一度低下,往往使后进生的地位在班集体乃至整个学校居于较低层次;一些教师和个别家长的冷眼相看及粗暴训斥,又使他们尬尴得难以“抬起头来走路”。如果不及时排除这些有碍于后进生转变的不良因素,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破罐子破摔”。为此,必须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千方百计地鼓励他们,给后进生以精神力量。一、指明后进原因,使之产生希望。后进生“后进”的原因因人而异。不可能“千人一面”,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以,事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摸底调查,然后深入分析,抓住症结所在,让学生本人“知其所以然”,促其对老毛病“严加防范”。另外,还得帮助学生制定出近期改正的具体目标,指出这样做可能出现的良好效应,使之产生跃跃欲试的努力愿望。如学生刘某,道德行为和学科成绩均属后  相似文献   

11.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教学单纯是为了应付考试,学校、教师也片面地追求高分,往往把精力集中在班里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而忽视了后进生。教师只有对他们施以爱心和关心、耐心和信心并持之以恒,从家庭、学校、社会、学生等几方面对症下药,才能真正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有效的转化策略,让后进生彻底“脱贫致富”,走向成才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浅议"学困生"的产生及其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困生”是“双差生”(即学困生和后进生)的一种,是指那些在学习上暂时存在着一些困难或障碍、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如果“学困生”得不到及时的疏导或转化,极易向后进生转化,蜕变为“双差生”,甚至有可能走上社会胡作非为。同在一个班级的众多学生,他们思想各异、思维能力各异、想像能力各异、创造能力各异、分析推理能力各异、意志品质各异,其学习能力必有差异,因此,“学困生”的产生是必然的。下面就“学困生”的产生及其转化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1.教师对学生应有的心理准备影响程度不…  相似文献   

13.
杨琳 《教育艺术》2008,(2):59-59
所谓“后进生”,通常是指智力发育正常,但在思想品德和学业成绩等方面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并不是天生就这样,他们有很多的潜力未被开发,优秀的品质未能得到适时的发展。为全面提高“后进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活泼的成长,班主任应对“后进生”进行良好的教育.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进行教育转化。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上,一些学生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敢于争论,而有些学生却面目无神、默默无语、似听非听,有人称他们为“灰色儿童”,也有人称之为“后进生”。何为后进生?在教育界有诸多的说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判断学生是不是后进生,从整体上讲,应从德、智、体、美、劳五育上综合判定。所谓后进生就是在受教育阶段,未能达到基本要求的学生,其主要特征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完成教育、教养与训练等方面的任务。这些学生学无兴趣,言无知识,做无能力,争无斗志,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变革的需要。后进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自卑感强。后进生由于各方面较差,受到批评较多。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讽刺、挖苦,加上某些教师的“另跟相看”,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进而自暴自弃。②逆反心理较强。因为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后进生的言行比较反常。例如,认为违反纪律是“勇敢”,向老师反映情况是“出卖朋友”。他们在处理同学关系时重感情、讲义气。后进生的形成,固然与家庭、社会和学生等因素有关,但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方法更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人的身心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影响。在一所学校里,几乎每个班级都有品学兼优的学生(姑且称之为“优秀生”),也有思想品德和学业成绩都比较落后的学生,即人们常说的“后进生”。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所处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环境和条件几乎完全相同,为什么他们在思想表现、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方面却千差万别“后进生”的形成和家庭教育有多大的关系?如何对“后进生”进行家庭教育呢?带着上述问题,笔者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行家里手。  相似文献   

16.
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比较差,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后进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自卑感强。后进生由于各方面较差,受到批评较多。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讽刺、挖苦,加上某些教师的“另眼相看”,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进而自暴自弃。二、逆反心理较强。他们认为违反纪律是“勇敢”,向老师反映情况是“出卖朋友”。他们在处理同学关系时重感情、讲义气。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后进生的形成,固然与家庭、社会和学生等因素有关,但与教师的  相似文献   

17.
龙幸艳 《教师》2010,(20):50-50
在现行班级授课制的教学中,一个老师同时面对几十个学生的教学工作。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管是学习能力还是学习习惯都良莠不齐。在教育学上。“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差但表现尚好或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后进生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后进生”这种提法是否妥当待商洽,但我认为“后进”的学生确实存在。本文所说的所谓“后进生”是指一些思想品德不纯、行为习惯较差、学习成绩较差又不愿努力的学生。这些学生人数不多,但在班级中能量较大,他们自己不愿学习,还常常搅得老师无法上课,同学无法学习,有的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 ,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必须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那么 ,在素质教育中 ,如何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呢?我以为 :1 要激发兴趣作为学生 ,谁都想各科成绩优秀且学有所长 ,具有优良的品格和行为 ,成为同学羡慕、老师喜爱、家长夸奖、社会赞许的好学生。“后进生”何尝不想如此?只因他们学习习惯差而导致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差 ,久而久之 ,产…  相似文献   

20.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所谓“体育后进生”是指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教学中怎样对“体育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呢?感觉可以从以下入手。1.尊重信任、正面引导充分考虑每个“体育后进生”特殊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成为“体育后进生”的知心朋友,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应该时刻记住,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他们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我们要针对他们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