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民生新闻曾是电视新闻改革的一股热浪.但当前一些地方电视台却视之为收视率的重要砝码,致使电视民生新闻发生流变,与民生定位背道而驰,出现“庸俗、低俗、媚俗”等“三俗”现象.如何寻求转型和升级,重新确立传播定位,构建公共新闻理念等是电视民生新闻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广东电视新闻业变革为例,探析新型传播生态与...  相似文献   

2.
民生一直是国家、社会、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电视新闻栏目主要报道的内容之一。本文结合了当前形势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需求,深入探析了在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之路,并对电视民生新闻文化多元化发展模式进行了相关论述,以期促进栏目品牌的升级与转型,为我国在新媒介视角下探寻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发展之路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新闻传播行业蓬勃发展,其中以百姓生活为主要视角和报道对象的民生新闻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电视台新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在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及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民生电视新闻编辑中的问题,论述了新形势下电视民生新闻的编辑技巧,及其对于电视新闻工作者素质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张春果 《报刊之友》2013,(9):134-135
如果从1999年北京《第七日》和福建《现场》算起,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已经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电视民生新闻问世以后,为我国电视新闻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被学者称为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的“第三次革命”。然而,在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从电视民生新闻人文关怀的内涵、现实需要、缺失与构建等四个方面探讨民生新闻人文关怀的问题,以期促进“以人为本”思想的广泛传播与贯彻落实,并为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一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刘云 《中国传媒科技》2014,(8):16-16,21
根据长期的电视民生新闻采编实践,对社会上关于民生新闻认识上的不实之辞和误区进行了论述,对民生新闻这一新兴的电视新闻形式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并从四大方面阐述了民生新闻在传播正能量方面的正确做法和产生的积极作用,在民生新闻如何传播正能量方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发展如火如荼,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我国的电视新闻传播事业由此受到冲击,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是民生新闻的标志性栏目,这个栏目的开办带来了电视新闻传播的第三次革命,也引发了大量关于民生新闻栏目的探讨。本文将就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展开探讨,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吴征 《新闻窗》2011,(2):77-78
电视民生新闻的迅猛发展,构成了电视新闻传播层面的一道冲击波,被誉为我国电视传播层面的第三次革命。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风行全国,许多民生新闻栏目都创造了收视奇迹。民生新闻之所以如此火热,不仅仅是时代的需要,也因民生新闻以其轻松的风格、与老百姓贴近的内容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8.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业界,学界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给它下的定义也多种多样。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有"新闻题材说"、"节目形态说"、"传播对象说"、"价值取向说"四种。"新闻题材说"从电视新闻题材内容的视角考察电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认为电视民生新闻是一类独立的新闻报道题材.是与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等并列的概念。电视民生新闻是以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报道内容的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电视新闻,就是通过电视屏幕向广大观众告知新闻,这也是几十年来我国电视新闻传播的主要途径,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电视新闻分为多种种类,有时政新闻、会议新闻、经济新闻、科教新闻,以及眼下受到强烈重视的民生类新闻。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我国的电视新闻开始起步,至今仍以电视传播为主要手段,虽然经过几十年的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0.
电视民生新闻以新闻话语权的下行,推动电视新闻的变革;以市场的高度认可,推进电视产业化进程。但是,因为过度娱乐化的传播策略和市场化诉求,又使它很快滑入到软化新闻、忽视社会公共利益的误区,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电视媒体  相似文献   

11.
试谈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的走热,成为电视新闻业界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那么,什么是电视民生新闻呢?正如“新闻”定义的众说纷纭一样,至今为止,并没有一个有关电视民生新闻的公认的权威定义。但是,有关电视民生新闻的核心要素,还是形成了其基本的共识,比如电视民生新闻叙述的角度、叙述的方式,电视民生新闻关注的内容等。本文试从这几方面着手,并结合电视民生新闻应注意的问题,对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一、平民的视角,平易的叙述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是以传者为中心的。长久以来,媒体的镜头大都存在两种倾向:—是“仰视”,节目“官气”太重,给人一种遥不可及、高不可攀之感,  相似文献   

12.
甄东霞 《传媒》2016,(9):90-91
在媒介生态系统中,电视民生新闻已成为电视新闻的一支生力军。区别于电视新闻群落的其他新闻品类,民生新闻具有独特的时间生态位、空间生态位、功能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并具有自我进化功能。这些都构成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媒介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而电视民生新闻正是以平民的视角关注民生话题,强调对普通人的关注,为电视新闻注入人文关怀内涵,所以被称为电视新闻的第三次改革。该篇文章主要是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电视民生新闻的关系入手,从而进一步探讨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电视民生新闻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庄重 《记者摇篮》2012,(5):55-56
随着民生新闻形式的兴起,民生新闻形态的深入人心,民生新闻的传播媒介不断增多,诸如网络、手机、广播、报纸等。特别是网络的普及使电视新闻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网络的传播快,电视新闻不再作为受众得到第一手新闻的最佳途径,而且网络的涉及面宽,表达更为自由,人们互动交流的空间也更大。纵然网络如此强大,电视民生新闻仍旧有其长期生存并发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魏宇波 《记者摇篮》2009,(11):45-45
随着近几年,“民生概念”在电视新闻中的大行其道,各地的民生新闻逐渐兴起,作为新闻阵地中的特殊组成部分的体育新闻,也应该“顺应潮流”并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民生化”的新闻传播。而体育新闻是新闻传播的一部分,从总体上来看,各类新闻的传播过程和传播规律都是一致的,因此借鉴已经制作方式较为成熟的社会民生新闻的电视手段,应该能够让这种“民生化”烙印在体育新闻中体现的难度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16.
当下,电视仍是市民获取信息的主渠道,而打开电视就会感受到电视民生新闻的勃兴,这几乎是中国电视界近十年来改革的最大成果之一,也是电视业界和学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电视民生新闻恐怕已经成为近年电视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尽管围绕电视  相似文献   

17.
电视民生新闻以其短、平、快的风格摆脱了传统新闻刻板生硬、宣传味极浓的窠臼,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但电视民生新闻对民生的关切,只是简单停留在快速反映民情、引起人们兴趣的层面,这使得电视民生新闻肤浅而趋于浅表化,对电视民生新闻的长久发展极其不利。本文以湖南都市频道《都市一时间》为例,从电视民生新闻浅表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电视民生新闻是一种用平民视角,以人文关怀的理念关注民众日常生活的新的电视新闻形态。它以独特的传播理念和价值取向,在新闻的内容生产、播报方式以及舆论监督等方面给新闻界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使新闻传播的姿态向平民化转变,新闻的内容以记录百姓生存状态和现实需求为  相似文献   

19.
齐玉 《新闻窗》2013,(3):92-92
一、电视民生新闻出现的背景从口头传播到印刷传播再到电子传播,这是人类信息传播经历的传播过程。电视媒介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它所表现出来的信息给人一种空间感,能够将信息准确的还原。新闻是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也经历了上述的三个阶段。新闻从印刷时代转入电子传播时代后,电视新闻以自身的优势略胜纸质新闻。电视传播的特性能够满足人们的感官需要。虽然传统的电视新闻联播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但却不如电视传播那样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现实生活,更加注重对老百姓的关注和关怀。在当下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传统的新闻传播已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了。  相似文献   

20.
客观性是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客观性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使电视新闻采访取得更好的成效,进而提升电视媒体以及电视新闻记者的竞争力。本文以民生新闻采访作为案例,对新闻采访中如何把握客观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对电视民生新闻采访把握客观性的重要价值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采访客观性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强化电视民生新闻采访的客观性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