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你对孩子说过“不”吗?你知道怎样对孩子“说不”吗?有许多父母由于非常喜爱自己的孩子,所以从来不会也不忍心对孩子的请求说一声“不”;而有一些父母由于没有掌握拒绝孩子请求的技巧,因此他们生硬、冰冷的话语往往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针对0~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要采用何种方法,才能既拒绝了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又能避免对他造成情感上的伤害呢?  相似文献   

2.
观点跟帖     
《班主任》2014,(6):48-49
正季广花:先从改变家长的模糊认识入手当孩子要买名牌运动服时,家长会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当孩子要买玩具赛车时,家长会说:"人家有咱也得有,不能委屈了孩子!"当孩子考取好成绩时,家长更会毫不迟疑地倾囊而出,给予物质奖励,他们会说:"一切为了孩子!"这仿佛成了一些家长生活的唯一宗旨。于是,家长们便对孩子有求必应,恨不能将孩子泡进蜜罐里。然而,如果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不正当消费要求也给予无限  相似文献   

3.
美国心理学家把拒绝孩子的某些要求,也就是英文的“NO”(不)当作“维生素N”来看待。心理学家认为家长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是对孩子非常不利的。专家建议家长要常给孩子补充“维生素N”,不过“维生素”补得过多,补得方法过于生硬同样对孩子不利。就让我们来看看,西方家长是如何合理地给孩子补充“维生素N”的吧。1、不要过度使用“不”这一字眼。孩子最反感的就是“不”这个词。西方家长会试着用别的方式而不是用“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通常他们会这样“圆滑”地拒绝孩子:“你知道我想让你这样做,但这次不行,因…  相似文献   

4.
家长要求孩子完成某件事情,应该把要求说清楚而不能唠唠叨叨地数落个不停。那样反而会使孩子无所适从。比如,要求孩子穿好衣服,家长只要把要求说清就行了,让孩子自己练习。但很多家长都嫌孩子动作太慢,往往是一边喋喋不休地说,一边自己动手帮孩子穿好了衣服。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不是耐心地向孩子解释清楚不能满足他的理由,而往往是先不答应,而后在孩子哭闹不  相似文献   

5.
<正>现在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有烦恼,只是程度不同。特别初中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家长,大部分家长谈论孩子的教育问题时,表现得很痛苦。尤其那些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孩子家长,恨、爱、气并生,对孩子的教育束手无策。一、课例背景此事件发生在前几年我教的初三班中,王同学,女,14岁,与父母关系冷淡,拒绝和家长沟通,经常和家长冷战,严重时十几天不与父母交流。父母管理孩子不注意方法,经常剥夺她  相似文献   

6.
一般来说,孩子长到3岁,到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也被称为心理发展的危机期。心理发展的危机期是指孩子在某一时期逆反心理严重,常与人发生冲突,拒绝家长提出的要求。当这一时期到来时,孩子会出现一种与人格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的心理反应,就是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3岁以后,孩子常常以“不、就不”来拒绝家长提出的要求。令家长不解和困惑的是,有时越不想让孩子做的事,他就越要做,而且任性、“反抗”及破坏性行为表现明显。面对孩子的“不听话”,一些家长要么束手无策,要么打骂孩子。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不仅没有改变孩子当时的行为,还会对孩子…  相似文献   

7.
观点跟帖     
《班主任》2022,(1)
王艳霞宋文娟:转变家长观念,加强对孩子消费引导1.家长要学会拒绝孩子的不合理消费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再苦不能苦孩子”观念的根深蒂固,孩子已经成为家庭的“中心”,尤其是在消费方面.家长往往对他们无条件满足,这样会让孩子不懂得节制消费,养成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  相似文献   

8.
孩子发“人来疯”是指家里来了客人时孩子故意在客人面前闹来闹去,或给父母提出各种要求,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发“人来疯”呢?一是为了在客人面前表现自己,吸引大家的注意有些孩子发“人来疯”是因为客人来了,父母只顾与客人谈话,把他放在一边,孩子当然会不高兴,为了吸引家长和客人对自己的注意,他就有可能故意做出许多行为,以显示自己的本领和存在。二是因为客人在时提出一些要求,父母不好拒绝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管教过严,当家里来了客人,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会比平常温和些,也不轻易当着客人的面训斥孩子。这样,孩子就觉得特别“自由”了,得意志…  相似文献   

9.
教苑新语     
<正>超前作业不做、口头作业不做、刻板作业不做、重复作业不做……——据《武汉晨报》报道,假期期间,武汉市一批家长用各种理由拒绝他们认为不靠谱的作业,叫板"老师权威"。家长认为,过早把读、写的学习负担强加在孩子身上,有违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可能会造成他们的厌学心理。孩子能主动、快乐地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说“不”,即对孩子的某种在家长看来不尽合理的要求表示拒绝,这确是一件不易把握的事情。要求与满足要求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差距,总是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诸如孩子与家长的心理状态、家庭的经济状况,说“不”的场合与时机的选择,以及说“不”的后果和运用何...  相似文献   

11.
乍看起来,“宝宝还小呢”既不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也不会使孩子狂妄自大,似乎人人都会这么说,但是这句话会带来一些隐性的问题,甚至成为孩子不良习惯的来源。“宝宝还小呢”是成人对孩子所提要求的委婉拒绝,也可能是对孩子遭受挫折时的安慰,这句话的频繁使用所造成的潜在后果却是多方面的。“宝宝还小呢”等于否定了孩子的要求,有可能使孩子失去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还可能会因为家长对孩子的过低估计而使孩子丧失发展的机会,或者让孩子养成将失败的原因归为内部不可控因素的习惯。而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尝试和探索的精神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是…  相似文献   

12.
1.家长应在对孩子进行耐心的劝导和认真的谈话之后使用奖惩手段。在惩罚孩子的时候,应让孩子知道惩罚他是应该的,是为了让他改正错误。2.对孩子进行奖惩时应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成熟程度。家长应选择恰当的惩罚措施来让孩子改正错误。3.如果连续进行奖惩而没有向孩子说明理由或原因,孩子就有可能只对奖惩  相似文献   

13.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不正确的行为,我想谈谈我的想法,也想听听老师的看法。老师:有的家长往往以自己的情绪为中心。情绪好的时候对孩子会耐心一些,甚至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也是一笑了之;倘若情绪不好,则对孩子的行为处处看不顺眼,甚至对孩子一些正常的游戏也常常找一些理由来责难。这种以家长情绪为中心的态度对孩子的成长实在是十分不利的。家长尽管在工作和生活中有诸多的不顺心,但请记住孩子是无辜而娇嫩的,我们应时时以爱心关怀他们,让他们无论何时都不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14.
《幼儿教育》2012,(11):19
"不",是孩子讨厌听,父母讨厌说的一个字。父母如何聪明地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其实也是一门艺术。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站最新载文,刊出哈佛大学教育发展心理学教授、《改变想法的艺术》一书作者霍华德·加德纳总结出"对孩子说‘不’的5种积极方法",值得我们学习。1.用"可以"取代"不行"。纽约市犹太家庭及儿童服务局首席心理学家布鲁斯·格莱朗博士表示,听到父母说"不"时,一些孩子无法理解父母为什么会拒绝自己的要求。例如孩子提出要吃糖,父母说"晚饭  相似文献   

15.
范丰梅 《家长》2014,(11):36-36
正只有学习时不注意周围的人和事,心才越静,学习效率才越高。相信家长们没少为孩子学习不认真、不积极、不专心的态度而伤神,因为这种不良的学习态度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效率,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呢?一、重视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孩子来说,家长的学习、生活态度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孩子的模仿能力都很强,家长在家里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要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态度的熏陶,自己  相似文献   

16.
我当了十五年的班主任,多年实践使我逐渐懂得了,家访工作一定要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思想性格特点,注意研究家访时学生与家长的心理,采取适当方法,讲究家访艺术。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严,但管教不得法,动辄打骂,往往造成孩子在家长面前循规蹈矩,一旦离开家长就“无法无天”。家访时如多讲或只讲学生缺点,家长火冒三丈就会打骂孩子,会使孩子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访问这样的家长,我总是把《班级学生情况记载》带去请家长看(学生不在场),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向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方法。这样,家长能和老师很好配合。有些学生的父母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不一致,家访工作就应做到更细致些。几年前,我班有个女生,比较散漫。她父亲对孩子要求严格,性格爽直。家访时我  相似文献   

17.
当孩子提出无理的要求或做出危险的事情时,家长必须学会说"不"。怎样说"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呢?我们不妨借鉴一下美国家长对孩子说"不"的10种方式。⒈不要使用"不"这一字眼孩子最反感的字眼也许就是"不",你可以试着用别的方式而不是用"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认为那是一个坏主意。你能想出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之友》2013,(Z1):12-14
"这几年我一直都教小学一、二年级,每次接了新班,我都会打电话约家长进行家访,但是这几年家访却越来越难了。"刘爱红老师说,平时自己和同事们交流时也会说到这个问题,现在家长拒绝老师家访的理由很多,大多数家长都会以"我家不好找,有什么事情我到学校去找老师,这样也方便"这样的理由婉言拒绝。"如今,一个新班级30多个孩子,能接受老师家访的不足一半,被拒绝的次数多了,老师们也提不起劲头来。"刘爱红老师如是说。  相似文献   

19.
<正>如今,我们大多数家长对孩子都是百依百顺,要什么买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对孩子的要求从来都不拒绝,不管是有理还是无理,有时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都摘下来给孩子。这可不是件好事,对待孩子,我们家长要学会拒绝,拒绝有时也是一种关爱。讲三件我和女儿之间的故事。故事1:这是女儿苏苏刚上学时发生的事,那年她6岁,有一次,我去学校接她,女儿出了门看到许多小朋友在买吃的,于是女儿就缠着让我也给买,我很生气,因为平日里女儿是不买零食的,并且要买的零食家里还有,就没有答应女儿的要求。于是,女儿越闹越凶,碍于面子,  相似文献   

20.
有些家长对孩子只提要求,对孩子的爱和接受很少考虑。他们的孩子要么很乖、很听话,要么逆反心理严重。而另一些家长对孩子很少提要求,对孩子的爱和接受是无条件的。他们的孩子依赖性强,与同龄孩子相比显得很幼稚。其实,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要求与爱和接受,两者缺一不可。如果过分强调某一个方面,孩子的成长就会出现偏差。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鲍姆林德(Banmrind,1967)根据家长的教养方式和其孩子的人格特点,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