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颖 《科教导刊》2023,(29):140-143
文章探讨了艺术心理治疗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创新应用。首先,阐述了艺术心理治疗的含义与实施方法。接着,分析了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然后,重点探讨了艺术心理治疗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动作用,最后,提出了艺术心理治疗的创新应用模式。通过艺术心理治疗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创新应用探讨,为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Fredrickson的"拓展-建构"理论是目前积极情绪理论研究领域中影响最大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有助于拓展个体瞬间知行能力,建构和增强个体的持久性资源.本文基于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分析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实现积极情绪理论对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基础、教育理念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绘画心理治疗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五大主题——自我认识、生涯规划、情绪调节、压力与挫折应对、人际调整,所设计的绘画心理治疗方案,规范了绘画心理治疗应用的五阶段教学程序——"放松—绘画—分析—交流—调整",指出了应用的注意点.现实中绘画心理治疗在课堂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治疗: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治疗是以积极心理学思想为理论指导的一种心理疗法.积极心理治疗具有积极的价值观取向、激发人积极的基本能力等特征,从积极认知、积极情绪、积极人格三个层面实施干预;积极心理 治疗包括观察和保持距离、调查、处境鼓励、语言表达和扩充目标五个阶段.积极心理治疗中的感恩练习、生活喜事、利他行为、人际交往、积极品质等策略可用于增进幸福.积极心理治疗理念是对传统心理治疗的批判、反思、继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心理治疗途径,丰富了心理治疗理论.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治疗主张心理咨询应关注人自身的积极品质,包括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等。目前,积极心理治疗已经成为心理咨询领域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学校心理咨询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发展,应将积极心理治疗的相关理念引入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这不仅对于心理咨询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6.
健全的人格是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而积极情绪作为影响健全人格的因素之一吸引了研究者的关注。通过对积极情绪的内涵和测量方法的介绍以及对积极情绪与健康、认知加工、人格特质、成功等关系的分析发现,积极情绪对健全人格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应拓展研究领域,采用多种方法,对积极情绪做更深入细致的剖析,得出更为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理论提出之后,一系列研究围绕积极心理学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其理论创新性,积极情绪的作用、研究方法及其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这些研究帮助我国学者辩证地吸收积极心理学的精华,并进一步开展如下研究:立足本土文化开展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开展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如何各自发挥功能、相互作用的机制的研究;注重发挥个人潜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书写表达是一种有效的促进心理健康的干预方法.将书写表达的有关研究成果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书写表达主要分为以积极情绪为主题的书写表达和以创伤性经历有关的书写表达.不同主题的书写表达应用应讲求策略,须包括描述经历的事实、情感和想法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9.
<正>音乐的心理治疗干预效果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崭露头角,受到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相比传统心理治疗干预方法,音乐治疗能够改善环境,有效应对不良情绪,提升心理治疗干预水平。为此,高校可以将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发挥音乐的心理治疗干预价值,疏导学生负面情绪,为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保驾护航。王丽所著《高校音乐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一书,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10.
积极体验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体验即积极情绪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心。心理学以往的研究过多地注重对消极情绪的研究,以期通过对心理疾病的解决来实现心理健康,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心理健康包括两个方面:没有心理疾病;具有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前者是消极情绪所致,后者只有在体验到积极情绪时才产生。已有的研究证明,积极情绪体验与消极情绪体验的生理机制不同,因此,消极情绪体验的减少并不意味着积极情绪体验的增加,二者是相互独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