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秋 《文教资料》2008,(12):30-32
本文以村上春树的小说<僵尸>为对象,从叙述学的角度入手,通过小说类型的辨析,对村上春树的小说技巧进行梳理,试图借此探讨村上春树小说的价值:村上春树小说的魅力来源于对当代生活感受的独特抒写,更来源于这种感受与小说技巧不露声色而平滑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在《天黑以后》中,村上春树按照现时叙述的情节发生次序结构故事,形成整体时序上的顺叙框架。在此基础上于各章开头标明情节发生的具体钟表时间,以此映衬出小说人物的"活动时间"或"成长时间"与"睡眠时间"相互倒置这一生存范式,反映了都市人的自我分裂以及都市这一特定空间对人的自然属性的扭曲。另外,村上春树沿用以往的创作手法,通过安排小说人物讲述过去的方式构设倒叙。小说人物的个体讲述行为具有自我疗伤、自我认知的意味,反映了村上春树对存在与时间的"后视镜"式思考。  相似文献   

3.
村上春树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卡夫卡是表现主义的大师,两人都赢得了世界性的赞誉。村上春树坦言受到卡夫卡的启发,在《海边的卡夫卡》这部小说中,村上春树对卡夫卡本人、暴力和孤独等问题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村上春树与卡夫卡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读村上春树的小说,一度天昏地暗。他小说里的女子,或宁静或活泼,但距这个世界都是遥远的:挥之不去的神秘气质,内心深处的创伤哀痛,强烈的死亡气息。他说:"我理想的女性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是,这样的女子无法存在。她们生活在异度空间,那是村上春树理想中的世界,一片走不出的青春森林。在这片森林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相似文献   

5.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创作小说《世界末日与冷酷异境》的时候,坚持每天长跑,刚开始跑3公里,一年下来,竟可以跑完马拉松全程。有人问村上春树为什么能坚持长跑,村上春树回答:"这是为了培养100%的集中力。写长篇小说就像长跑一样,必须有跑  相似文献   

6.
汪锋 《当代学生》2013,(Z4):29-30
很多人知道村上春树是通过他的小说,如《挪威的森林》《1Q84》等,为此,很多小资也把村上当做小资的知音。其实,企图通过小说来透视小说作者的精神世界这一做法是很不靠谱的,尤其是这种做法遇到一流的小说家时。这些年我形成了一个成见,即,小说是要帮助人们体验一种生活方式,而随笔杂文一类才是作者精神世界的真流露。所以,当我翻阅完村上春树的杂文集后,对很多小资的自作多情只能哑然失笑了。村上的杂文集确实很杂,他自己也不知道取一个什么合适的主题来统摄,所以就叫  相似文献   

7.
传说,挪威的森林是一片大得会让 人迷路的森林。那种人进得去却出不来 的巨大原始森林。 风靡20世纪60年代的甲壳虫乐 队唱出了闻名世界的曲子Norwegian Wood。1987年村上春树又以《挪威的森林》为书名写了一本小说。 "海潮的清香,遥远的汽笛,女孩肌体的感触,洗发香波的气味,傍晚的和风,缥缈的憧憬,以及夏日的梦境……"这些组成了村上春树的世界。那是一种微妙的,无以名之的感受,温柔而朦胧,动人而又无法言说。 这个叫村上春树的写字的人,长着一张孩子般缺乏世故的脸,有一种纯洁无辜的表情。 村上春树这棵相貌平凡的"树",在文坛站立了22  相似文献   

8.
杨超 《文教资料》2013,(30):29-30
《去中国的小船》是村上春树的第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我”在不同时期遇到的三个中国人的故事,充满了对三人的愧疚之情。村上春树通过这种愧疚感的描写,初次赋予了小说鲜明的社会意识的特点,并逐步发展成为他此后文学创作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杨超 《文教资料》2013,(15):18-19
近二十年来,村上春树的小说风靡日本及全世界。其作品具有全球化的特点。村上春树小说的文体及题材都明显区别于日本传统的文学,故事情节多有欧美文化的元素,呈现出全球化消费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的日本文坛,真可谓群星璀灿。但迄今为止,包括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这两颗巨星在内,还没有哪一位日本作家象村上春树那样几乎每出一本小说都引起轰动效应;竟至由日本遍及世界许多国家,出现了“村上春树迷”、“村上春树热”。他的小说,少则几十万册,多达数百万册;代表作《挪威的森林》,自1987年问世,销量更远远超过1996年统计的700万册,真是一个奇迹!足见“村上”这个名字和他的这本书令读者痴迷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69 Sixtynine))日本作家村上龙创作的一部风格独特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几个性格各异的男性。但与几个男性主要人物相比,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个性却更加鲜明。这反映了作者村上龙对女性持有的一贯态度和对女性艺术形象的塑造特点。村上龙的大部分作品,对女性的认识主要来自年幼时的生活经历,并且他所描写的女性形象的特色都可以从《69 Sixtynine))中找到根源。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围绕村上春树的作品《去中国的小船》展开,着重从作品中出现的中国人与事,来探析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中国元素.进而探究存在于村上内心的“中国”,以及由此显露的游离于虚幻与现实之间的村上自身.  相似文献   

13.
在青春三部曲中村上春树巧妙设置人物关系,深情追忆逝去的青春年华成就了“我”和“鼠”的故事,他们这些青春的舞伴共同奏响青春的旋律,彰显了物化时代人性的迷失与救赎,也很好地传达了作者为了灵魂的自由而创作的理念,颇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4.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是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的最新畅销作品。此部新作讲述了36岁的工程师多崎作,在李斯特的钢琴曲《巡礼之年》引导下,探寻自己十六年前突然被4位好友"断交的原因",从而克服心灵创伤,打开心扉的过程。文章通过分析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挖掘当代都市青年正趋于变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求探究村上春树作品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5.
村上春树在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去中国的小船》中通过悖谬叙事展现了日本社会对中国如刺般的他者性认识。这一认知形成的创伤记忆隐藏着当代日本人面对中国时复杂的心理:罪感、负疚,优越、想忘又不能忘。而作家对这篇小说三个版本的修改又现实性地表现了日本社会对中国认知的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16.
村上春树的小说《僵尸》以情爱为平台,借用“僵尸”,构建阅读期待,细腻而又真实地捕捉爱情唯美化、神圣化的另一层面,进而诱使读者一起对自身生存处境进行批判性审视和深层次质疑。本文试图通过解读文本中的“闭上眼睛“这一结局,来诠释作者对人类自身生存处境进行批判性审视和深层次质疑。  相似文献   

17.
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可谓是村上作品中的斯芬克斯之谜。作者在作品中安排了两条各自独立发展的线索,为读者解读文本制造了障碍。通过对文本的梳理,发现作品中潜藏着深层结构,即以"入口石"为基点,作品中的人物游走于现实与虚幻之间。村上春树通过对两个世界以及人物的描绘,向读者传达了积极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8.
村上春树因其作品通俗直快、情节浪漫动人而受众多青年热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商品价值。但从文学性来看其作品存在着无固定而明确的主题思想,充斥怪异情节和性描写等问题,在对都市青年的感伤进行言说之余没有升华为艺术美。同时,虽然作者以人文情怀去描写青年人的孤独和苦闷,但大都没有走出“自我”,加上作者也没有从社会角度思考怎样解决矛盾,这就降低了作品的深度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回状嵌套法"是用来指一种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戏中戏"、"剧中剧"、小说套小说的创作手法。在村上春树的小说《1Q84》中,主人公天吾改写的《空气蛹》、天吾在火车上读到的《猫城》和天吾自己创作的长篇小说这三本小说,与《1Q84》的原故事层形成了"回"状的嵌套结构,使小说呈现出三维的、立体的"回"状故事空间。  相似文献   

20.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男性话语的叙述作品,在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描述中体现了作者的女性观。以往的评论者往往忽视《森林》中男性话语霸权中的女性形象问题,忽略其美好的女性形象代表了男性对于女性角色的期待。而在直子和绿子的选择中所暴露了男性叙述者的男性中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