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详细介绍了减阻实验研究的概况、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以及将减阻实验研究与水力学教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丰富了水力学实验教学中沿程水头损失量测实验的内容,在已有圆管恒定流动水头损失规律的基础上,分析减阻材料的糙率系数随雷诺数和相对粗糙度的变化规律,揭示管道内壁涂层减阻技术对管道糙率系数的影响。该实验综合了水力学学科内有关领域的知识与技术,大大激发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得到综合训练。  相似文献   

2.
对垃圾焚烧飞灰烧结进行实验,烧结实验在高温箱式电阻炉上进行,着重考察烧结温度、烧结时间以及成型压力对烧结体理化性质(杭压强度、烧失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烧结温度在1080-1100℃范围内,抗压强度随着成型压力的增加而增大,而烧失率却随着成型压力的增大而减小(10KN为最佳成型压力);在上述最佳实验条件下,烧结体符合 GB/T 17431.1-1998.  相似文献   

3.
该文基于有限元法构建了一套可用于非光滑表面减阻仿真的实验方案。将在ICEM中划分的非光滑表面模型网格导入ANSYS中的Fluent模块进行仿真计算,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速度、不同展向间距圆锥微结构的减阻率评估减阻效果,并利用可视化功能观测速度、压力和湍动能云图,探究了由圆锥微结构构成的非光滑表面减阻规律,为减阻性能方面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反应温度20℃、紫外光强度700~750μW/cm2、照射时间2h、电磁搅拌时间2h、溶液初始浓度20mg/L的实验条件下,TiO2-膨润土的投加量对光催化降解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效果有影响:随着TiO2-膨润土投加量由0.01‰增加到0.5‰,SDBS的降解率逐渐提高,当投加量为0.5‰时,光催化降解率最高,达92%,以后随着投加量的增加(从0.5‰到6‰),降解效率反而下降.可见,最佳投加量为0.5‰.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投加0.17‰的TiO2(与0.5‰的TiO2 -膨润土中含Ti量相同),SDBS的降解率只有40%.可见,相比TiO2,TiO2-膨润土具有投加量小,降解效率高的优点,更实用.  相似文献   

5.
以福州平原稻田为研究对象,以炉渣作为吸附剂,用静态吸附实验方法研究炉渣对不同生长期的水稻田间水除磷的一般规律。重点探讨温度、pH、初始磷浓度等对炉渣处理含磷废水有效性的影响。利用实验数据拟合等温吸附模型,用以预测一定条件下炉渣的最大吸附量。研究结果表明:炉渣吸附量随温度和pH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炉渣吸附量随初始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量逐渐变小;炉渣吸附量随时间变化在2h后基本达到平衡,但一段时间过后,炉渣吸附有可能继续进行达到新的平衡;Langmuir曲线能较好地拟合炉渣吸附时间动态曲线,推测炉渣吸附属于单层吸附,且在一定的吸附条件下,炉渣存在饱和吸附量,但该数值受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建立超声驻波场下油中水滴的位移模型,研究声强、辐照时间、频率、油水界面张力以及油品黏度对W/O乳状液分离特性的影响。对比位移模型和试验结果发现:脱水率随声强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最优声强Io,使得脱水率达到最高;脱水率随辐照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最优辐照时间To。随着超声波频率的增大,乳状液脱水率逐渐减小,且最优声强Io也减小。声流与声空化对超声驻波场下乳状液的分离过程有较大的破坏作用。乳状液脱水率随油水界面张力的降低先增大后减小,随油品黏度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液限土水稳定性差的问题,研究了再生骨料掺量、粒径及砖混比对改良土击实特性和崩解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改良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改良土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逐渐降低;随着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试样崩解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在掺量为15%时,抗崩解性最好;粒径较小的再生骨料对高液限土的改良效果更好,0.075~2.000 mm的再生骨料崩解速率慢,同一时间崩解剩余量更多;砖混比为1∶2时改良效果最优;崩解速率主要与试样裂缝大小有关,试样裂缝越大,抗崩解性越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宽幅排量工况下高效率性能对于作为变排量泵控节能系统动力源的柱塞泵至关重要,而现有研究对宽幅排量工况下泵效率及各容积损失变化特征的认识尚为不足。本研究探索并阐明泵效率、容积损失(泄漏损失及压缩流量损失)及各损失所占比重随排量工况的变化特征。创新点:1.提出更完整的滑靴副泄漏计算方程,建立显式容积损失仿真模型,发现由滑靴挤压微运动造成的挤压泄漏的不可忽略性;2.揭示泵压缩流量、泄漏流量及其造成的能量损失随排量工况的变化特征。方法:1.基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及流体连续性方程,推导出更完整的滑靴副泄漏计算方程,基于此方程建立显式容积损失仿真模型;2.在不同压力、转速及排量工况组合下对泵各损失进行224组大范围工况下的大量实验测试;3.基于仿真结果及实验结果对宽幅排量工况下泵效率及各容积损失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讨论。结论:1.泵总效率随排量减小显著下降;2.在额定转速工况下,5~35 MPa压力等级及13%~100%满排量变化范围内,泵容积损失在泵总损失中所占比重在13%~47%幅度内变化;3.额定转速下泵压缩流量损失在总容积损失中所占比重在30 MPa压力及88%满排量等级以上时最高可达41%,此后随着排量减小而逐渐减小,当排量降至低于38%满排量或压力降至低于5 MPa时,压缩流量损失在泵总容积损失中占比低于20%;4.压缩流量随排量减小而减小,而在绝大部分工况下,泵泄漏流量的典型变化特征是随着排量减小而逐渐增大,或先随着排量减小而减小,但在当减小到某一极小值时随着排量进一步的减小而逐渐增大;5.由滑靴挤压微运动造成的滑靴副挤压泄漏可以达到与由压差效应造成的滑靴副压差泄漏相当的数量级。  相似文献   

9.
应用拉脱法测量了食盐和白糖溶液的表面张力系数,发现:盐溶液的表面张力系数随着溶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糖溶液的表面张力系数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测量了自来水与纯净水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表面张力系数,验证了液体表面张力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丙烯酸树脂粘接剂银离子释放量,分析不同条件下的银离子释放机理,制备丙烯酸树脂粘接剂并对释放银离子浓度进行测试。混合丙烯酸粉末和树脂,加入配制浓度的溶液,过滤后填入模具,在恒温干燥箱中进行干燥,获得丙烯酸树脂粘接剂试样并采用去离子水进行溶解,微波消解后,使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试样进行定量分析,以标准溶液的定量分析为依据,计算银离子释放浓度。研究结果表明:粘接剂的银离子释放浓度,随着丙烯酸质量分数、温度、光照、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pH值的增加而减小。由此可知,应添加多含量丙烯酸到树脂中,选择pH值低的稀释溶液,通过高温处理和氧化处理,提高粘接剂银离子释放量。  相似文献   

11.
电导法测定醋酸在H2O和THF混合溶剂中的活度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导法测定了醋酸在不同温度时和不同浓度下在H2O和THF混合溶剂中的电导丰,应用Debye-Hucker和OsagerFalkenhangen公式计算了醋酸在混合溶剂中的活度系数。并讨论了温度和浓度对电解质活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系数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竹炭-有机复合吸附剂对Cu~(2+)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竹炭及其改性体粒径、用量、吸附时间、温度及铜离子(Cu2+)初始浓度等因素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及其改性体对Cu2+吸附率随粒径减小而增大,用量增加而增大;Cu2+初始浓度增大,吸附率减小;对Cu2+吸附平衡约2h;最佳吸附温度为20—40℃,pH为3—4。改性体2效果最佳,30—50目粒径时去除率达99%以上,当溶液浓度为1.26g/L时,其比吸附量最大,为95.8mg/g。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纳米银在水生态系统中的迁移降解.通过凤眼莲水培系统,探究AgNPs在该系统中的吸附和转移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水相中AgNPs的浓度下降,并且下降程度与初始投加浓度成正相关.初始投加AgNPs浓度与凤眼莲根系(r=0.98,p0.05)和茎叶(r=1,p0.001)中的银浓度显著相关.根系中的银含量高于茎叶.AgNPs处理下,水相中银的去除率和植物吸收量低于相同浓度AgNO3处理组.同时发现,AgNPs的去除量与初始投加浓度成显著正相关(r=0.99,p0.001).实验结果表明,水培系统中AgNPs的主要去除机理为凝聚和沉积作用,其中植物起到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4.
将木质素掺入花岗岩残积土,通过击实和单轴压缩试验,对比研究了木质素掺量和含水率变化对土样压实性和单轴抗压强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掺入木质素后,花岗岩残积土土样干密度对含水率的敏感性增大;随着木质素掺量的增加,各土样的最优含水率先降低后升高,最大干密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含水率的减小,花岗岩残积土土样的单轴抗压强度逐渐增大;随着木质素掺量的增加,在较高含水率下,各土样单轴抗压强度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在较低含水率下土样的强度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5.
单因素实验设计在茶多酚水提取工艺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普洱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利用水提取方法提取茶叶中的茶多酚.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考察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料液比三个因素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验证实验对单因素考察结果进一步确定.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浸提温度的升高,茶多酚溶解度增大,但是过高的温度不利于多酚的稳定;随着浸提时间的延长,茶多酚浸出量也随之增加,但时间过长茶多酚在溶液中发生氧化损耗;随着料液比的增大,茶多酚的浸出率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最终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为90℃,浸提时间为40min,料液比为35倍.  相似文献   

16.
《滁州学院学报》2020,(2):48-52
针对当前水中F~-超标问题,研究水铝钙石吸附F~-的最佳反应条件。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得出影响F~-吸附率的主要因素,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设计并构建模型。经方差分析可知利用该模型优化水铝钙石吸附水中F~-的反应条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并得出最佳吸附条件:水铝钙石焙烧温度为320℃,水铝钙石投加量为7.67g·L~(-1),反应时间为98.67min,此时F~-理论吸附率为98.87%。经实验验证,在最优条件下F~-吸附率实测值与预测值仅相差0.11%,模型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个物理化学综合实验——常见钾盐对水比热容的影响。在检验量热计在室温附近的绝热性能满足实验要求基础上,首先测定了量热计的热容,然后采用电热法测量了不同浓度钾盐水溶液的比热容。获得了水溶液比热容随氯化钾和硝酸钾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的变化规律和变化规律线性方程,并比较了不同钾盐之间的影响差异。通过常见钾盐对水比热容的影响实验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溶剂萃取法处理苯酚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物柴油为萃取剂,苯酚有机废水为对象,研究了废水初始浓度、pH值、温度以及油水相比等因素对苯酚废水萃取效果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生物柴油萃取苯酚的因素显著性依次为相比、温度、初始浓度和pH值,较适宜的萃取条件是:相比2∶1、温度20.0℃、初始浓度1250.0mg/L、pH5.5,一级萃取率为94.1%。在正交实验所得的适宜萃取条件下,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萃取率随着相比的增大而增加,分配系数随之降低;初始浓度的影响在浓度小于6.98g/L时显著,萃取率和分配系数均随之增加;萃取10min就可以达到平衡。在相比2∶1、温度20.0℃、pH5.5的条件下处理浓度为6.98g/L的苯酚水溶液,五级错流萃取后苯酚浓度降为1.8mg/L,萃取率99.97%,改善了苯酚水溶液的可生化性,可实现苯酚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岩溶水库蓄水不同时期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机理,研制了一套开放体系下岩石高压溶蚀试验设备,在02 MPa动水压力和152 MPa动水压力和1585℃条件下,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进行实验模拟。结果显示,动水压力和温度增大都会引起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加剧。溶蚀速率随压力的增大先降低再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再降低,75℃时溶蚀速率达到最大值。该实验方法和结果为岩溶地区水利水电工程中碳酸盐岩水岩作用分析及水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以激光功率、扫描速度、扫描间距、铺粉厚度为因素的正交实验,研究了SLM 成型18Ni-300 模具钢粉末过程中各个工艺参数对成型件致密度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实验表明,在选定范围内,成型件致密度随激光功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扫描速度的增加持续减小?随扫描间距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随铺粉厚度的增加持续减小。最优工艺参数组为激光功率260 W、扫描速度500 mm/ s、扫描间距0.11 mm、铺粉厚度0.02 mm 时,成型件致密度99.99%,为所有实验中的最优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