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中小学教育面临新的环境。为切实打通学校课后服务“最后一公里”,2021年6月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推广部分地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对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强化课后服务保障做了具体的要求。本文以安徽省各小学为例,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到目前课后延时服务的过程中出现的教师工作压力大、负担加重、教学积极性减弱,以及学校对政策认知偏差、课后延时服务成了“补课”等一系列的问题。为促“双减”政策和课后延时服务更好更快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从政府、学校、教师三个主体入手提出一系列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减负增效已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课后服务是“双减”政策落实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课后服务正面临服务资源匮乏且服务形式单一、区域推进差异化严重,城乡水平差距较大、评价机制和体系都有待完善等问题。该研究在分析我国中小学课后服务现实难题的基础上探索了在线教育平台赋能课后服务的实然可能,利用案例法探究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赋能课后服务质量提升与转型发展的可为路径,提出高效利用平台资源开发多样化课后服务活动,构建基于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课后服务样态和形成在线平台支持下的智能化课后服务评价机制等对策,以期为“双减”政策中课后服务的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双减”政策的落实需要家校合作。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双减”的紧迫性,坚信“双减”内外兼治能够推动“减负”目标的实现。学校要正视家长的困惑,明确指出效用假象,并引导家长正确理解“双减”政策。学校要积极提供优质的课后服务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要,提供家庭教育指导,通过服务家长落实“双减”政策。  相似文献   

4.
“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中落实“双减”政策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家长满意度有待提高、焦虑情绪依然存在、差异性服务尚未满足以及师资、资源配套、课后服务监管、评价、激励机制缺乏等问题。为此,只有依据政策做精顶层设计,建立课后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开发课后服务多元路径,引进服务新资源;课程模式推进课后服务,构建校本一体化课程体系;保障教师利益,减轻教师负担,提升教师服务效能感;建立课后服务评价指标,完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等,才能为课后服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政府购买课后服务作为重要的制度创新,对于吸纳多元力量供给多样化课后服务、助力“双减”政策深入推进发挥着积极效用。而这一制度在实际运行中面临诸多阻力,抑制着政策效应的充分释放。基于新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政府购买课后服务的制度化困境在于由“理性经济人”的行动者理性选择所引发的利益博弈与合法性危机,导致制度环境制约以及路径依赖所形成的惯习阻碍等多重障碍。着眼“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服务的新要求,要破解制度化困境,推进政府购买课后服务可持续性发展,需要从以下方面有序推进:构建联动机制,规范各主体行动;完善制度体系,化解合法性危机;推进制度创新,突破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6.
课后服务是解决“三点半”难题与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举措。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分析发现,我国省级政府课后服务政策执行面临政策体系尚未完善、政策执行主体能力欠缺、目标群体缺乏政策认同、政策执行缺乏良好环境等现实问题。应从优化政策顶层设计,提高执行主体能力,增强目标群体政策认同,改善政策执行环境来推进课后服务政策有效落地。  相似文献   

7.
孟文涛  丁雯 《英语广场》2023,(23):129-132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英语课后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在英语课后服务中实现“提质增效”是“双减”背景下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双减”背景下,由英语教师引导的课后服务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能够引导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就如何科学地实现“双减”背景下英语课后服务的“提质增效”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教育政策评估是调控政策执行过程、合理配置资源并决定政策持续进行与修正的基本依据。伴随着政策评估方式的改进,注重利益相关群体的第四代评估成为趋势。在“双减”政策执行过程中,教师教学表现是衡量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及课后服务效果的重要依据。经调研发现教师群体的整体表现情况良好,学生负担得以减轻。但在教学设计的备课时间有待保证,课堂教学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作业负担有待缓解,课后服务保障机制需要改善,特定教师群体在教学表现上尚有差距。该文从推动“双减”政策的落地见效及深入推进,借助集体备课的形式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并确保备课时间,打造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创新作业的设计理念、类型和标准,建构完善课后服务保障机制,给予特定教师群体多样化的支持等方面,提出“双减”政策评估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谭秀梅 《江西教育》2023,(15):72-73
“双减”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齐抓共管、共同发力。立足“双减”政策,教师要抓好课堂阵地、抓好作业载体、抓好课后服务,从而做好“课堂乘法”“作业减法”“服务加法”,通过对课堂、作业、服务的齐抓共管,重塑数学教学的新样态。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科观、作业观、学习观、育人观,进而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0.
“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学校和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强调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们的多样化需求。文献研究显示,我国各个省市、学校对于“双减”政策的落点实施及课后服务的工作内容不尽相同,总体上心理活动课在课后服务中应用不足。为落实“双减”政策、拓宽课后服务内容、切实助力学生发展,可将同伴关系作为课后服务的切入点,把心理活动课结构化,使其在课后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双减”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推进我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发展与完善,也对课后服务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政策落实过程中,我国中小学课后服务教师队伍面临的问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美国课后服务发展较早,其在课后服务教师的多元结构、专业培训、激励措施、工具性资源、职业要求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保障体系并且积累了有益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为我国中小学课后服务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共同支持课后服务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地方对课后服务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与保障;加强课后服务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交流与学习。  相似文献   

12.
课后服务是我国推出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其不仅致力于提升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服务能力,同时也在于有效减轻家长的负担。但是,“双减”背景之下,教师在实际针对学生实施课后服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能够避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又要促进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升,因此,这也对初中化学教师课后服务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双减”政策精神,探讨初中化学教师课后服务的相关落实策略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全面推进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实践中,学校实施课后服务面临一些困境:学生在校安全隐患增加、教师教育教学精力有限、学校课后服务功能狭窄。对此,借助大数据,支撑校园保障机制构建,促进教师精力高效分配,优化供给体系建设,为课后服务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政策落实情况整体较好,学生校内作业负担减轻、可自由支配时间增加,“三点半难题”得到改善,家长的教育焦虑得到缓解,教师课内教学质量相对提升。调查还发现:“双减”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校课后服务管理不规范,部分家长因“减负”而焦虑,部分教师因“双减”感到教学负担加重等。建议政府部门和学校进一步规范学校课后服务,合理监管校外培训机构,保护教师合法权益,改进学校作业设计质量,促进“双减”政策进一步落实。  相似文献   

15.
<正>“双减”政策是我国教育生态优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全国各地推进落实“双减”政策并初步取得成果的前提下,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部分地区初中教学现状,结果发现,政策出台后学校作业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作业减负未达政策要求;学校班级规模过于庞大,教师难以兼顾学生个体;课后服务内容有待优化,音体美课程实施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政策落实情况缺乏监控,教师职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关切;家庭教育缺位较严重,家长教育理念滞后。对此具体提出以下建议: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加强作业管控、缩减班级规模,加强个体教育、健全课后服务,保证音体美课时、促进备课研习,关心教师职业发展、指导家庭教育,形成减负共识。  相似文献   

16.
张婷 《教育》2024,(8):73-75
<正>一、学校课后服务的实施现状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课后服务落实情况整体良好。从宏观层面看,国内已经有不少学者对学校课后服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发现学校课后服务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不高等。从微观层面看,我校课后服务整体参与率一般。总体而言,我校课后服务是能够达到绝大部分教师和大多数家长的认可的。但在“双减”政策的落实过程中,还有诸多方面仍需做调整。二、课后服务的常见问题分析“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得学校课后服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学生在课后的时间通常比较自由,但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利用这段时间。通过“15分钟幸福圈”的实践,可以探索出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课后服务成了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回应家长迫切需求的重要民生工程。课后服务的质量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发展,办优质课后服务更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小学特色化课后服务具有地域特色、学段特色、个体个性特色化的明显特征,能满足各利益主体的诉求,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助力“双减”政策落地、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政府、学校、教师和家长各主体应明确自身在小学特色化课后服务的角色定位,推进家校社会合作。从教师激励、经费保障、质量评估和安全保障四方面构建小学特色化课后服务的配套制度建设,更好地落实小学特色化课后服务。  相似文献   

18.
周方苗  吴明权  邹开仕 《教师》2023,(6):102-104
自“双减”政策颁布以来,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政策,积极反思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形成了以“数字化”“智慧化”推进的“双减”政策落实方案。文章作者围绕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实践展开探讨,提出贯彻教育方针,统一家校思想认识;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构建高质量课堂;优化课后服务,构建多元评价制度,为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建设智慧校园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王晓红 《辽宁教育》2022,(20):65-68
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在高质量落实“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抽取的辽宁省朝阳市186所小学的作业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及分析。结果显示,“双减”政策实施效果明显,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作业负担明显减轻,课后服务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但仍存在教师工作负担加重、课后服务质量需要提高等问题,教育行政、教科研训等业务部门应与学校和教师协调配合,进一步探索落实“双减”工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双减”背景下,集团化办学需要通过管理领域的变革来落实“双减”政策。学生管理方面,如何在进一步减轻作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整个集团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管理方面,如何进行评价方式的改革,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率的倾向?“双减”背景下,“减负”与“增效”如何并行,课后服务能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通过管理机制变革构建科学的组织管理架构,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来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从常态课质量管理、科学设计学科作业、提供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等方面入手,进行减负增效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