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土课程建设是当前乡村学校顺应乡村振兴和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负载着乡村文化传承、乡村儿童培育等多重价值期待.然而,在乡土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中,乡土情怀主导的"为农"目标指向短视而狭隘,特定区域框定的乡土原生内容浅表而粗疏,乡村学校定向的课程实施场域封闭而低效.乡土课程这种"乡土自闭"的特点加剧了乡村儿童与乡村社会的内卷.突破乡土课程的困境,需要把"乡土"放在更广阔的历时和共时背景下,基于城乡等值互融的理念确定乡土课程的价值取向,按照始于乡土终于育人的方针设计乡土课程的内容体系,遵循知情意行协同并进的思路制定乡土课程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建设乡土课程是乡村学校阻遏“离土性”冲击的必要路径。在乡村振兴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学校乡土课程建设要坚持既回归乡土又面向未来的立场。乡村学校乡土课程建设,有利于践行在地化发展理念,赓续优秀乡土文化根脉,助力乡村学校高质量发展,增强学生的乡土认同感。乡村学校乡土课程建设的路径应为:明确乡土课程建设育人和结合乡土性与时代性的目标,通过选择适宜课程内容和协调课程内容组织以完善乡土课程内容体系,转变课程实践观念和优化课程实践过程以实现乡土课程实践变革,构建多主体参与的乡土课程建设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乡村学校处于乡土文化场域,其乡土文化教育富有自然优势,却因“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而未凸显其应有价值。位育视域下,乡村学校乡土文化教育之意蕴在于“安所”和“遂生”,即基于乡村乡土文化场域安乡村儿童活动和情怀之所,涵养精神文化和道德观念以遂其生。位育视域下,乡村学校乡土文化教育行为路向是“位育中和”,即立足乡土文化教育之本,定位其教育实施路向;坚守“乡土文化”之所,探寻其教育资源以促儿童生长;革新乡土教育之法,致儿童与乡土文化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一个亮点,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学校进行特色化建设的良好路径。教师在开发和实施乡土美术课程时,一要找准位置,为乡土美术课程找准在学校特色化建设中的定位;二要优化方案,为乡土特色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实施绘制蓝图;三要有效实施,为乡土美术课程在学校美术教育中搭建实现意义与价值的舞台。  相似文献   

5.
乡土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建构的重要内容来源,具有重要的儿童发展价值。将乡土资源开发为幼儿园课程应该具有现代性思维,要超越只聚焦农村和民间文化的狭隘视角,以发展的眼光来定义乡土资源及其课程开发过程。幼儿园应坚持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过程中内容的全面性、开放性、发展性以及幼儿参与的主体性,强调游戏和区域活动在乡土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全面提升乡土资源对幼儿经验发展的促进价值。  相似文献   

6.
公共教育学是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自2016年开始,江苏省每年在高考本科提前批次定向招录乡村定向师范生,开展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教学对象的变化促进公共教育学课程建设的改革创新,如何推动实践导向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强化定向乡村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如何将乡土文化融入"准乡村教师"职业道德从而"铸魂塑魄";如何重新理解和重建更具乡土性、在地化、开放性的教学逻辑,成为公共教育学课程的价值追求.教师教育公共教育学课程建设的乡土实践转向包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构与重建,将来自真实的乡村生活情境,具有乡土性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体验与"准乡村教师"的职业生命体验相融合,同时将教育学体系的理论形态转向乡土的实践形态,让地域性和地方性知识走进课堂,促进具身教学和案例教学以及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学习内容深度融合,紧扣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展开双向评估,最终实现教师教育公共教育学课程建设的"乡土表达".  相似文献   

7.
农村中学生是未来建设美好乡村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指引,就需要做好农村中学生的乡土情怀培育工作.当前中学生面临城乡意识发展异化,乡村归属感缺失,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脱节,家庭传统教育与乡土情怀割裂,乡村振兴使命感不强的现实困境.对此,学校教育需加强文化自信建设,提升中学生的乡土文化归属感,优化教育资源供给...  相似文献   

8.
乡土教材契合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其对于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应该被重视。在此背景下,乡土教材应定位于乡土认同的建构者和维系者,乡土文化的保存、传播与适应性转化者,乡村学校与乡村社会的联结者,以及国家教材的补充与衔接者。应完善乡土教材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设计,开发与审定适合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乡土教材,在教学中彰显乡土教材之于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乡土文化是乡村教育的素材来源,乡村学校教育是乡土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千百年来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互哺共生。但如今在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结构下,乡村学校、乡村教师队伍以及乡村学生与学生家长偏颇的教育价值观使得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的关系渐渐疏离。基于对当前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传承危机的反思,乡村学校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开发优秀乡土文化课程;转变乡村教师离农化倾向,增强乡土文化自觉;转变乡村学生及家长的观念,深化乡土情感,以此改变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逐渐疏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把乡土资源加以整理,以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进入课堂,有着新的课程价值。对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文从目前的乡土教育存在的问题,乡土校本课程研发面临的机遇,乡土校本课程研发的课程价值等方面分析了乡土校本课程资源研发的必要性,并结合乡土校本课程资源研发的实践进行反思,反思当前乡土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存在问题和研发的价值,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