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数学学科教育教学中,充分了解学情和数学问题的背景、密切关注学生和数学问题产生的真实情境,深入挖掘数学教育教学素材、合理地融入数学学科德育,用数学的内核自然开展数学学科德育,更能提升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落实好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
德育不仅仅指向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情操等,更指向美好生活、生命健康成长.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发掘学科德育因子,丰富学科德育方式,优化学科德育过程,催生学科德育评价;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学科的育人价值.坚持学科全面德育、全员德育、全程德育,是学科教学的应有之义和应然之举.  相似文献   

3.
学科德育之于教学,既不是渗透,也不是衔接和融合,而应是彰显。把学科本身固有的人文性张扬出来,这才是学科德育的本意。教师应把学科德育作为一种教育意识、思想和目的,在教学设计中采用课前调研,把握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动态;适切定位三维目标;挖掘文本德育资源;凸显各学科育人优势和创设蕴含道德互动的教学过程等策略,在教学活动不断寻找,在对教学之存在本身、教学之本真追求中成就教学。  相似文献   

4.
在学科德育实践中,教师习惯以德育思维审视学科德育,即着眼于挖掘各教学要素蕴含的德育资源。这虽然有助于教师抓住学科德育,但也使它陷入了一些困境,主要表现为出现附加式的学科德育,忽视教学方法的德育价值,忽视教学生活的道德化建构,遮蔽教师完整意义上的育人责任。导致这些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德育与学科教学分离,这是制约学科德育的瓶颈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德育视角转向教学伦理视角。因为教学是一项道德的活动,合乎道德的教学与学科德育具有内在一致性,基于此教学的道德性应该是学科德育的内在要义。进而,实践学科德育要求教师立足并实现教学的本体价值;发展教学伦理意识,强化道德实践者的角色;关注教学生活的道德化建构;积极进行伦理反思。  相似文献   

5.
学科德育旨在让教学回归育人本位,通过充分挖掘并合理转化学科育人价值,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目的。当前中小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德育目标模糊、教学内容零碎和导教策略单一等问题。究其实质,就是学科教学重智育而轻德育,让教学回归育人本位能够有效解决学科教学中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科德育区别于专门德育课,其因间接性、渗透性等特点而具有独特的德育意义。中小学的每门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它附于学科知识之上,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和利用,从而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教师陷入难为之困境。面对现实中教师学科育人的种种偏失,教师应在教学中促进知识与道德的融通,运用教学机智巧妙进行道德感染,树立以人育人的教学观念,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伦理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学科教学因其内生道德追求而使德育本源地成为教学的应有之义。然而,长期存在于我国教育发展历史中根深蒂固的德育"工作意识"以及在其实践中形成的德育"渗透说"的误导,造成教学与德育的二分和学科德育形式主义的现象。学科德育的根本问题在于道德"外求"的思路,学科德育不应该成为关于"学科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或是"德育如何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问题,而是学科教学如何实现育人价值的问题。学科德育问题的唯一出路,在于实现教学回归"育人"的本原。这需要不断提高教师学科育人意识和"德能",按照学科育人价值实现的需要开展教学设计,并实现"生活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审视当前学科德育实践可以发现,教师常从“相加”理念出发来理解学科和德育的关系。这种定位给学科德育的开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包括教学目标异化、教学内容偏差以及教学方法偏颇等问题。对此,学科教学需要重回育人原点,树立指向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教学目标,挖掘学科知识所蕴含的道德价值,关注教学方法的道德性,从而促使学生在多元情境中丰富道德体验,将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9.
刘妍 《理科爱好者》2023,(4):125-127
学科教学德育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新课标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数学课程的教育性质正在发生变化:除以往的专业知识教育之外,还强调重视数学中的德育。教师要立足新课标,研究新课标,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借由德育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融合的必要性,探究将德育渗透至小学数学课程当中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已经认识到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公式运用、定理证明等科学环节,而应当充分发挥数学的育人作用,特别是在数学课堂中强调德育的渗透。只有潜移默化地将德育融入日常教学,我们的教育才真正符合"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理念。区别于传统的数学教学的德育,本文尝试从一些数学家"失败"的例子中来挖掘数学教学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内化是指人对外部事物通过认知转化为内部观念的思维过程。德育内化即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将社会的政治与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需要,自觉地追求道德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这门课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任务,而且承载着学生德育内化的重任。德育内化既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关键,也是培育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笔者从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价值的视角,对德育内化路径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国家极为重视德育教育,要求高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从课程教育改革标准角度出发,准确定位学科德育重点,建设符合学生德育发展需求的数学课堂,力求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文章主要阐述了学科德育概念,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实施学科德育的作用,提出了目前高中数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增强高中数学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3.
祝佳楠 《成才之路》2023,(24):137-140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发挥教学的育人功能,再一次将德育放在了引领地位。为提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效果,教师应当采取适宜的策略,结合德育的方法和原则,促进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挖掘教材内容,学习古今贤人的思想品格;联系课外资源,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德;重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读与思中进行德育;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形成自觉德育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科德育将德育元素融入各科教学中,拓展与延伸了德育的时空,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生成,其在学生道德成长中的价值毋庸讳言。然而,聚焦实践不难发现,不少中小学实施学科德育的现状令人堪忧,甚至存在着走过场现象,致使学科德育所蕴含的立德树人的内在意义无以彰显,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空洞说教、僵硬灌输、...  相似文献   

15.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变革育人方式,推进课程改革,数学教学需要挖掘学科育人价值,推进学科思政建设.文章以黄金分割为例,从黄金分割的六个教学环节具体阐述了挖掘学科育人方式的策略,即发挥学科内在力量,用数学本身魅力育人;调动数学外在力量,用数学教学环境综合育人.  相似文献   

16.
数学概念教学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深度挖掘概念的育人价值,不仅能充分发挥认识概念内涵的作用,还能更立体的建构数学概念,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概念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的育人价值,数学概念的产生、形成、应用的学科价值,选取多个角度对概念进行剖析,从而引领学生横向和纵向建构数学概念。以下结合名师的概念课堂教学案例,试探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职业学校的德育要与专业课教学紧密结合,在专业技能课的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挖掘专业技能课中的德育因素,以知识技能为载体,采用适当的策略与方法,在技能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以达到知识技能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学科德育是指各学科将本学科蕴含德育因素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科教学育人的功能.它是一个以知识为载体、以课堂为途径的动态育人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将学科的德育目标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要注重挖掘学科的隐性德育素材,提升学科德育内涵;要注重学科德育过程中的教学自然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于丽娟 《学周刊C版》2014,(9):186-187
全面育人,德育为先。数学同所有学科教学一样也应承载德育的任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关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培养目标的提出,让我们意识到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已成为时代赋予数学教育的重要使命。本文将从数学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德育进行阐述,对新课标下中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开展德育进行探讨,企图通过探讨对中学数学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无痕德育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李玖红 《江西教育》2023,(15):62-63
学科教学德育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小学数学德育中,教师要立足“新课标”,研究“新课标”,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掘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把握数学学科德育的“度”,提升数学学科育人的“质”,赋予数学学科育人的“能”。只有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才能有效落实全面德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