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晓彧  朱璐 《今传媒》2010,(3):104-107
一、地铁媒体界定及西安地铁媒体研究的意义地铁广告媒体简称地铁媒体,顾名思义便是地铁+广告媒体,主要包括地铁户外广告、地铁视频媒体和地铁报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2.
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内地开通地铁的城市有15个,免费派送的地铁报超过16家(上海地铁报有两份,其他城市也有小规模地铁报出现)。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规划,中国内地目前获批修建地铁的城市共有35个,一个地铁城市至少拥有一份地铁报实属"标配"——无论如何,"地铁报"这一报龄较短的纸媒形态,已然成为报业生态系统里的一股新势力。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内地,地铁报出现时间只有7年,地铁报的整个阵容还不够强大。但总体来说,地铁报这一新兴媒体是前途无量的。2008年,首届地铁报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全国地铁报联盟也随之成立。两年来,国内地铁报发  相似文献   

4.
2012年12月28日,武汉地铁2号线开通,一个全新的城市发展时代来临。伴随着地铁开通,地铁报刊也纷纷和读者见面,成为武汉传媒市场中一支新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5.
7月3日,由京城独家地铁报——《北京娱乐信报》和上海、广州、南京三市地铁报共同发起的首届全国地铁报发展论坛在京举行。据悉,举办地铁报发展方面的论坛在国内尚属首次,这标志着地铁报作为一支新兴力量,已经正式登上国内报业大舞台。  相似文献   

6.
7月3日,由京城独家地铁报——《北京娱乐信报》和上海、广州、南京三市地铁报共同发起的首届全国地铁报发展论坛在京举行。据悉,举办地铁报发展方面的论坛在国内尚属首次,这标志着地铁报作为一支新兴力量,已经正式登上国内报业大舞台。  相似文献   

7.
试述地铁新线建设档案工作的跟踪管理吕玉华地铁新线建设竣工档案和资料是地铁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准确、系统地收集、整理保管地铁新线工程竣工档案和资料是地铁运营、改造和维修的需要,是历史赋予地铁建设公司档案工作者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地铁新线建...  相似文献   

8.
随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六座城市相继开通地铁,地铁电视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从地铁电视现有的传播内容与形式来看,传播效果并不理想。以传统电视理念来发展地铁电视显然不符合这一新兴媒体的特性,地铁电视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面对如此情况,如何增强地铁电视的传播效果值得深入研究。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9.
都市地铁     
我珍藏了一张地铁一号线的一元面值的磁卡。 我对地铁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困为我的家就住在地铁一号线刚开通时的终点站——虹梅路的近旁。没有地铁的时候,我常常要为出行的不便而烦恼,而地铁则轻而易举地让这种烦恼烟消云散了。地铁神奇地穿越了地平面上的喧哗和拥挤,把握着自身的速度,也不必管红灯和绿灯,它给人的纷烦心情以一泻千里的快感。地铁,仿佛是都市“过滤”后的一种延伸。 只要不是人流高峰时段,乘坐地铁更是一种享受。可以静心地观察车厢里的每个人,可以轻轻松松地看书报,也可以面对忽明忽暗的窗玻璃不受干扰地想心事……地铁给人以远离尘烟的洒脱,让情感之舟任意驰骋。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成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媒体集团涉足地铁传媒。截至2012年,全国有正式刊号的地铁报有17份,包括香港的《都市日报》和台湾的《U PAPER))等。内地14个城市(包含7个省会城市)的14份地铁日报,均为当地党报集团所办。2010年1月22日,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主办的免费地铁周报《新民地铁》的创刊,打破了“一城一地铁报”的格局。结合当前轨道交通的发展态势和中国报业的实际,“一城多地铁纸媒”的趋势似乎不可遏制。但对处于省会地铁城市的省级传媒集团来说,要新创办一份地铁纸媒,也就是该城市的第二份地铁纸媒,除了有政策上的限制以外,也存在“是否会冲击集团主报利益”、“能否获取利润”等诸多顾虑。不办?等于完全放弃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把资源和利益拱手让给竞争对手。办?既担心地铁报;中击到集团主报的利益,又担心在各种新兴媒体的夹缝中难以生存。目前,各个地铁城市,最优质的日报资源已经被市级党报集团收入囊中。省级党报集团要进入地铁、抢占渠道资源,就要另辟蹊径。本文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有关同城第二份地铁纸媒“办与不办”的争论。通过对地铁媒体现状的分析,在现行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本文提出了第二份地铁媒体出炉的几种方式:周报、DM杂志和跨地区办报,并从风格定位、成本控制、营销、发行和媒体融合等方面阐述了创办第二份地铁纸媒的五大要点。  相似文献   

11.
(接上期) 三、第二份地铁纸媒的亮相途径 在各个地铁城市,最优质的日报资源已经被市级党报集团收入囊中。省级党报集团要进入地铁、抢占渠道资源,就要另辟蹊径。通过对地铁媒体现状的分析,在现行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第二份地铁媒体出炉的方式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可能。(一)周报目前全国唯一的地铁周报是上海的《新民地铁》,每周五早8点在上海轨道交通主要站点免费派发。《新民地铁》是一份能提供上海周末消费、休闲、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的时尚生活指南,实用性和服务性非常强,周末的消费人群可以按图索骥,方便安排自己的双休日休闲生活,同时还能提供最具上海特点的城市生活见解。  相似文献   

12.
沈阳、西安、重庆等城市地铁报正在筹办中 7月3日,由京城独家地铁报——《北京娱乐信报》和上海、广州、南京三市地铁报共同发起的“首届全国地铁报发展论坛”在京举行。据悉.举办地铁报发展方面的论坛在国内尚属首次,这标志着地铁报作为一支新兴力量.已经正式登上国内报业大舞台。  相似文献   

13.
当地铁驶入漆黑一片的隧道时,在隧道的一边或者两边出现了一组连续的彩色动画画面,这种生动的广告形式,吸引了不少乘客的眼球。这就是近年来出现在地铁中的一种新的广告载体——地铁隧道广告。  相似文献   

14.
沈文倩 《新闻世界》2014,(4):208-209
《东方卫报》作为一份在地铁内免费发放的报纸,其受众定位主要是早间乘坐地铁的白领上班族。但由于乘坐地铁的乘客数量十分庞大且成分复杂,能够接触到地铁报的人群可以说包含社会各个阶层,不完全是报纸所定位的那部分人群。笔者选择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大学生群体对地铁报的认知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地铁电视是一种归属在车载移动电视范畴下的新兴媒体。自其诞生以来,它的内容构成就一直是困扰业界的难题。目前我国有一批城市正在修建或筹建地铁,未来地铁电视还将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使其能达到更好地传播效果?本文总结了各地地铁电视在发展道路上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6.
《出版经济》2002,(3):58
据香港有关媒体报道,香港地铁为吸引更多的市民乘坐地铁,自今年起香港地铁开始派送一份以30岁以下女性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免费日报,内容包括香港本地以及国际新闻、财经、体育、娱乐与艺术等。在香港地铁办该免费报纸的办报权,由一家瑞典公司取得,该公司为办地铁免费报纸,将专门成立一支数十人的办报队伍。  相似文献   

17.
曾鼐 《中国传媒科技》2012,(20):241-242
地铁作为人类工业和后工业的杰出代表作,变革了我们的生活方式.2011年北京地铁拥有14条线路,已形成超过330公里的运营路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需求的增加,地铁产业发展迅猛,尤以地铁媒介为代表.随着地铁移动电视的正式投入使用,报刊亭商业销售的引入,文化墙的修建等,地铁不再单单是一种便捷交通工具的代表,它正一步步彰显着自己独有的文化个性.地铁媒介也开始彰显消费文化的特点,成为中国社会消费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新城快报》是成都地铁和成都传媒集团联手打造的地铁传媒纸质报刊,以免费阅读、轻松到达、价值内容、渠道为王为核心理念,每周一至周五发行,每日7:30至9:30高密度送达地铁乘客,成为成都唯一一份在地铁中  相似文献   

19.
朱茜 《东南传播》2020,(3):123-127
在现代社会,作为交通工具的地铁连接起城市的各个节点,地铁辐射的城市地区作为交通枢纽,带动周边地区不断发展起来。地铁空间具有客观实在性,是一个有着完整体系并使自身成为一种建构关系的空间场所。数字技术的发展促使地铁空间的内涵不断丰富,地铁媒介的空间特征也不断强化。地铁空间作为一个聚合的媒介空间,联结着空间中人与人的交流和互动,承载着一个城市的集体认知和形象。数字媒体时代地铁空间作为一个承载主体实践的实体空间,其物理空间、生活空间、行为空间、价值空间特征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0月1日正式创刊的《羊城地铁报》(以下简称地铁报)以“报网一体,一纸惊人”的姿态。出现在被认为是“代表方向。改变现在。影响未来”的数字报纸平台上。作为中国首份纸质媒体和数字报纸同步推出的城市新锐媒体.地铁报的创刊无疑是一件值得称颂的事情。它意味着读者除了乘坐地铁可以阅读到此份报纸外。还可以通过登录大洋网数字报纸平台阅读每期的地铁报。创刊号当天,地铁报在广州地铁沿线引起了一小轮的读报高潮。几乎每位乘坐地铁的乘客都高兴地拿到了这份新鲜出炉的免费新闻大餐。从受众阅读《地铁报》创刊号的反应来看。市民大多持肯定态度,表示地铁报为他们乘坐地铁的枯燥时间注入了活力,带来了一份信息咨讯的快捷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