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1 毫秒
1.
关峰 《精武》2005,(1):55-55
时光匆匆,转眼又是一年。当您看到这期《精武》时,我们已迈人2005年的门槛。回首2004年,望着案头的12本《精武》,感慨良多。再看看书架上高及幼童的20年来的《精武》,更非“感慨”二字所能形容。从1982年电影《少林寺》红遍华夏大地,到1984年《精武》创刊,又到1988年我第一次看到《精武》,再到2000年我成为《精武》编辑,往事俱上心头。  相似文献   

2.
程元江 《精武》2008,(7):58-58
我是《精武》的老读者,从《精武》杂志创刊至今,我每期必看必读。陈平秋先生的多篇文章在《精武》杂志上发表后,我对余拳、苏派功夫着迷了,但时至今日,我还是觉得陈先生讲的余拳、苏派的故事,很是惊、悬、奇、疑。  相似文献   

3.
精武俱乐部     
《精武》2005,(1)
精神常在 文/关峰 时光匆匆,转眼又是一年。当您看到这期《精武》时,我们已迈入2005年的门槛。回首2004年,望着案头的12本《精武》,感慨良多。再看看书架上高及幼童的20年来的《精武》,更非"感慨"二字所能形容。从1982年电影《少林寺》红遍华夏大地,到1984年《精武》创刊,又到1988年我第一次看到《精武》,再到2000年我成为《精武》编辑,往事俱上心头。  相似文献   

4.
左贵臣 《精武》2008,(8):39-41
拿到2007年第十二期《精武》杂志.第一眼就能看到封面上的韩起先生.首读也是韩起先生的文章。以前对韩起先生的文章也读了不少。韩先生的一些武术观点“刺激”了我,使我也想把自己对武术的一些看法展示给广大的《精武》读者,特别是武术爱好者和研习者。  相似文献   

5.
忆武友德泉     
陈平秋 《精武》2009,(6):49-53
德泉都走了十八年了,我仍然情不自禁地时常想起他,他是我武术之路上真正的知音,我同《精武》最早的接触也是从他送我的武术书中有两本《精武》开始的,认识他后,我的眼前就展开了一个广袤的武术世界。  相似文献   

6.
失去与拥有     
关峰 《精武》2006,(1):60-60
我知道,当您看到这期《精武》时,2005年已经远去, 在迎接新年的喜悦中,多少会有对逝去时光的追忆。我的案头又要堆起12本《精武》,我还会一一翻看,就像检视过去的心情。浸在失落的情绪中,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小故事。一个人坐在轮船甲板上看报纸,一阵大风把他新买  相似文献   

7.
《精武》2009,(4):2-2
为感谢历代心意大德造成学业,欲使天下豪雄共仰高风学尊,分沾时雨教泽。《精武》编辑部主编吴宪民先生愿无私向海内外贤德君子解析秘传戴家心意拳学。诚望心志相孚之铁血男儿欢聚《精武》学堂,共研武学体用真谛,共创百年《精武》大业。  相似文献   

8.
《精武》2009,(7):2-2
为感谢历代心意大德造成学业,欲使天下豪雄共仰高风学尊,分沾时雨教泽。《精武》编辑部主编吴宪民先生(水火居士)竭诚向海内外贤德君子解析秘传戴家心意拳学。诚望心志相孚之铁血男儿欢聚《精武》学堂,共研武学体用真谛,共创百年《精武》大业。  相似文献   

9.
吕学朋 《精武》2009,(10):59-59
我有幸习练大成拳,并且得到许多宝贵的武术经验,这完全要归功于《精武》杂志,在此深表谢意!我从小喜欢武术,崇拜那些为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英雄人物。但由于家乡很少有人习练武术,所以一直没有机会正式拜师学艺。十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离家不远的书店里发现了《精武》,看完之后便爱不释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10.
靳爱祥 《精武》2008,(5):52-53
我在精武杂志2008年第2期中,发表了一篇《萧氏八卦掌拳法传承的动态演进(一)》的文章,第3期应该续写《萧氏八卦掌拳法传承的动态演进(二)》,但由于许多读者来信、来函询问“萧氏原传八卦掌”里为何还有拳法?拳法的特点是什么?为此,在给《精武》写第3期稿时,临时改写了一篇《原传萧氏八卦掌揭秘》的文章,在这里还请其他的读者谅解!  相似文献   

11.
武华彦 《精武》2004,(9):32-33
我喜欢练拳,阅读书刊也是业余生活中的一项内容。《精武》越办越好,再加上"月是故乡明",我情有独钟,不但爱着《精武》,而且尝试着给它投稿。承蒙不弃,这样一来,有些朋友时常给我送些稿子,要听取我的意见,有的人甚至请我帮着润色。这些朋友中,郭春普是最积极的一个,他不写文章,却热心地把我推荐给别人。 去年6月下旬,郭春普打来电话,说沈阳来个武友,去《精武》编辑部投稿婉言谢绝,他不甘心,想认识我,  相似文献   

12.
精武俱乐部     
《精武》2004,(2)
“为《精武》喝彩!为《精武》加油!”这是一位读者送给我刊的改版祝词,说实话我们授之有愧。《精武》确实努力,因为还有许多不足正待完善,也因此,《精武》还未到接受喝彩的时候——还有更多的创意等待着我们去实现,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迎接着我们去纵横驰骋、尽情遨游。 由16开改版为大16开,这是在跟随流行趋势,也是《精武》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一个举措,同时也是在追求更完美的视觉效果.我们不敢自诩成功,因为评委是广大的读者,为此我们通过电话随机采访了十位反馈评刊表的读者,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13.
《精武》2009,(3)
为感谢历代心意大德造成学业,欲使天下豪雄共仰高风学尊,分沾时雨教泽。《精武》编辑部主编吴宪民先生愿无私向海内外贤德君子解析秘传戴家心意拳学。诚望心志相孚之铁血男儿欢聚《精武》学堂,共研武学体用真谛,共创百年《精武》大业。  相似文献   

14.
《精武》2006,(1):60-60
编辑日记:一直以来,就有个愿望——我的QQ 号尽快升级到一个“太阳”,能够建立一个名字叫“精武俱乐部”的QQ群,一来方便与广大读者在线沟通,及时了解大家对《精武》的看法,将《精武》办得更好;二来与大家共同探寻弘扬武术的道路。为此, 我几乎天天登录QQ。一天,和好友云雾小姐聊天时,我无意中提起此事。云雾爽快地说:把我的群给你吧,我平时也不怎么用。我感动之余,婉言推辞,但云雾很真诚。我只好恭  相似文献   

15.
精武体育会创始人考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武体育会创始人考辩韩锡曾(浙江省湖州市体委313000)蜚声中外的精武体育会创始人是爱国武术家霍元甲,似乎已成定论,然而此说也不尽然。1983年著名武术家顾留馨先生曾提出异议,并在《上海体育史话》上发表题为《爱国武术家霍元甲不是精武会的创始人》的文...  相似文献   

16.
王承磊 《精武》2003,(1):17-17
我既是《精武》的忠实读者,又是一位功夫习练者。想当初,师父教武,除了基本功训练没有别的。六年多过去,我却从中获益匪浅,感慨之余写下此文,以告诫众多功夫爱好者:“最高深的招式,亦是最简单的。”  相似文献   

17.
敬告读者     
《精武》2009,(11)
《精武》创刊二十六年来,共发表经典美文逾万篇,记录了中华武术在繁荣昌盛之大时代下,开拓前行的足迹。从1993年起,《精武》杂志编辑出版的《精武十年精华本》,进一步展现了武术大家们的学养和才情。其中的每一篇都是作  相似文献   

18.
翁心诚 《精武》2009,(4):19-21
一、因学因趣因缘 《精武》2008年连续六期登载了李紫剑先生答《精武》编者问,所问所答皆热门话题,如武术申奥、李小龙等。问者有机锋,答者有卓见。李先生非等闲之辈,有真才实学,真实功力,妙语连珠,一发不可收。笔者读起来,兴味甚浓,有醍醐灌顶、如闻天籁之音之感。赏名曲、观名画不如闻真言。于是产生了了解李紫剑先生为人及阅读其著作的兴趣。根据《精武》提供的信息,花了订精武杂志六七年的钱购了一套《轨迹拳学》,一叠书计八本,比砖头还厚,相当于《资本论》,用了近半个月时间,将其粗略读了一遍,有些自己感兴趣的篇目(如轨迹篇、太极篇),读它再三,拍案叫绝。书是什么?书是师娘。通过师娘了知师傅。但师娘不是师傅。  相似文献   

19.
敬告读者     
《精武》2009,(9)
《精武》创刊二十六年来,共发表经典美文逾万篇,记录了中华武术在繁荣昌盛之大时代下,开拓前行的足迹。从1993年起,《精武》杂志编辑出版的《精武十年精华本》,进一步展现了武术大家们的学养和才情。其中的每一篇都是作  相似文献   

20.
韩起 《精武》2003,(4):31-31
“信言不美”——老子这话绝对不是随口一说,比如我,因为在《精武》上讲了一桩真实不欺的事实——吴秀峰把“六大开”只传给我老师李仲槐一个人,就惹恼了不少哥们儿,在网上怒吼吼跟我大发脾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