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封面封语     
本期封面所刊是驻泰国首都曼谷的美国使馆印封,1884年9月4日自曼谷寄往美国纽约。背面有日戳3个:9月13日香港“B”字转口戳,10月19日纽约双圆戳(左圆为地名和月日、右圆为“邮资已付”、年份在双圆外下方)和只有“F”及“10-20”、“6A”等字的圆戳,最后一戳可能是表示10月20日投递。正面贴香港维多利亚女王像第3套10分绿色票(斯科特43号)1枚,以英国在曼谷的使馆邮局日戳盖销。  相似文献   

2.
2005年1月,由英国研究香港邮政史专家E.W.Proud先生编撰的《香港邮史、邮戳参考书》出版。全书含六章,1100余页, 详述香港历史、邮史、邮费变革、邮政总局及各分局史、海上拣信以及流动邮局史、商埠邮局史等。其中香港邮政分局史部分,有多幅古老分局旧照片,极为难得。该书为精装,每册定价65英镑。  相似文献   

3.
徐冶敏 《收藏》2006,(10):116-118
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帝国主义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不仅割让香港及赔偿巨款外,还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1863年,由英国人操纵的上海公共租界行政当局工部局开设具有现代邮政特性的商埠邮局——上海工部书信馆(以下简称“上书馆”)。  相似文献   

4.
贵刊2002年第10期第34页刊登了香港邮友陈进权先生的文章《谈香港极限集邮》,该文介绍说“据知香港最早的极限片是贴1953年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加冕纪念邮票制作的,现在已难觅芳踪,笔者甚至连图片也未见过”。文中所指的极限片即是香港极限集邮家陈国富先生的藏品(下称:“陈片”),所贴邮票为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加冕纪念邮票,香港邮政1953年6月2日发行,盖销香港荃湾邮局邮戳,时间是1954年4月8日。  相似文献   

5.
本期所刊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颇具知名度的“沙鱼涌邮史”封。 1938年广州被日寇侵占后,广州邮局在香港设分信处,该局所属的国际邮件互换局具体工作曾在前山、  相似文献   

6.
三、香港风景邮戳(风景日戳,当地称为“图案邮戳”或“图案集邮日戳”) 香港邮政的八处集邮局(含邮政总局)沿袭以往使用的风景邮戳。10月1日为国庆日公众假期,按以往惯例邮政总局及各分局皆应暂停服务,然而此日却破例首次试验安排了山顶、赤柱两邮局及一辆流动邮车为游客及市民服务。附图28为10月1日山顶邮政局风景  相似文献   

7.
立健 《上海集邮》2000,(1):28-30
香港从1862年起发行邮票,由于那时已沦为英国殖民地,故而其普通邮票主图基本上是英国女皇或皇帝的侧面头像,先后为维多利亚、爱德华七世、乔治五世、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二世。1997年1月,由于香港回归祖国在即,故发行了风光图普票,但铭记仍只用“香港”两字。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后,邮票铭记即用“中国香港”4字,本文通过最近一次(去年11月21日)英国斯宾克公司在香港举行的邮品与钱币大拍卖中的情况,对香港早期票及其市价作一简略介绍。维多利亚时期(1862年至1902年)的普票因其版次多,加字改值多,变体票多,一直是集邮家们追逐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1.香港开埠百年纪念香港于1841年开埠。鸦片战争时,英国军队即侵占香港。在1842年《南京条约》中,清政府将香港割让给英国。1860年10月签订中英《北京条约》,清政府又被迫将九龙司并入香港管理;1898年,英国又进一步强迫清政府订立《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九龙半岛及其周围岛屿(租期为99年,至1997年),扩大了英国在香港统治范围。随着清廷割让香港岛与英国,香港遂成为英国殖民地。当时英国全权代表砵甸乍于1842年10月27日在香港  相似文献   

9.
1969年10月1日,英国实施邮局法。运营了三百年之久的英国邮政总局(GPO)改为国营企业,称为"邮局"(The Post Office)。根西岛和泽西岛作为英国的皇家属地,抓住这个机会实现了邮政独立,从英国邮政中分离出来,开始独立设计和发行邮票。以往在这两个行政区使用的英国邮票,也从这一天停用。  相似文献   

10.
金泽 《上海集邮》2010,(4):27-28
1877年,俄国与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再次开战。为获取英国支持,奥斯曼帝国与英国于1878年6月签订《防御同盟条约》,也称《塞浦路斯协定》,将塞浦路斯岛行政管理权移交英国接管,但帝国仍拥有主权,因此英国在同年7月底于塞岛东南部海港拉纳卡(Larnaca)开设第一家邮局,直属本土的皇家邮政总局管辖,此后又在1880年4月1日发行使用6种加盖“CYPRUS”的英国邮票,由1855年起就为皇家邮政承印邮票的德纳罗公司进行加盖。  相似文献   

11.
2005年5月因公出差外地,待回到家中,信箱里早就填满了信件。其中就有(邮1402)邻取邮件通知单国际挂函第847910315-7号和(邮1403)邮件催领单香港挂信5-12号。于是我赶快到邮局领取。邮局营业员告知: 该邮件是“国际挂号”,而且是欠资;要求用邮票补缴欠  相似文献   

12.
1886年8月16日,德国效法英、法、美、日等国侵犯中国邮政主权,在上海德国领事馆内开设德国驻华邮政代办所,1897年升格为邮政局.1899年迁出领事馆,改在新址营业办公。1900年9月11日又在北京开设邮政局。直到1917年德国才撤消在华邮局。  相似文献   

13.
苏黎世亚洲2021秋拍(10.11—12)·香港本次拍卖总的来说,清代、民国板块表现比较平稳,而新中国板块价格上升明显。笔者管中窥豹,稍作介绍。1898年,大清国家邮政刚建不久,威海尚无正式邮局,那时旱路难走,威海的邮件只能随货船送至烟台邮局,再转寄各地。因货船班期不定,经常耽搁误事,英国驻威海的高级专员哈利森,就委托和记洋行经理费格逊设法开办威海至烟台的陆地专程跑差邮政。  相似文献   

14.
2002年为农历马年,台湾省多处设立临时邮局,刻制带有“马”图案的临时邮局邮戳,供邮人盖用。同时台湾省内的八间带有“马”字的邮局在12月3日那天也成为大热门,很多邮人向这八间邮局寄去相关邮品,请求邮局加盖他们使用的带有“马”字的邮戳,以作纪念。  相似文献   

15.
1909年为宣统元年,大清邮政于9月8日发行宣统纪念邮票。这套邮票在上海出售过三次,供不应求。第一次出售是在发行当天,几天就售完。10月15日《申报》刊登《邮局续制纪念邮票》报道:“大清邮局新制二分三分七分等邮票为今上御极纪念品,前次所出不日售罄,爰又续制若干,将由英国邮船运到,约西历本月二十二号可以续售。”  相似文献   

16.
开场白 1840年,英国发行世界第一种邮票,黑色印刷,维多利亚女王侧面头像,面值l便士,俗称“黑便士”。三年后,巴西发行其第一种邮票,椭圆形的花边,面值在中央,像个大眼睛,故称“牛眼”邮票。美国是第3个发行邮票的国家,这是1847年,全套2种,图案分别是富兰克林,华盛顿的头像。排行第4的是毛里求斯,因制版时将“邮资已付”字样错成“邮局”,而被称为“邮局邮票”。那么,再接下去,排行第5、第6、第7……的发行国又分别是哪一个呢?有没有一个按发行先后排列的“排行表”呢?  相似文献   

17.
1861年,英国政府香港邮政总署上海邮政代办所成立。之后,列强各国相继在沪开设邮局,侵占中国邮政主权。最初各国在沪邮局大多附设在其领事馆内。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寻访,试图探寻英、美、法、日、德、俄等国在沪设立的邮局旧址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8.
开场白1840年,英国发行世界第一种邮票,黑色印刷,维多利亚女王侧面头像,面值1便士,俗称“黑便士”。三年后,巴西发行其第一种邮票,椭圆形的花边,面值在中央,像个大眼睛,故称“牛眼”邮票。美国是第3个发行邮票的国家,这是1847年,全套2种,图案分别是富兰克林、华盛顿的头像。排行第4的是毛里求斯,因制版时将“邮资已付”字样错成“邮局”,而被称为“邮局邮票”。那么,再接下去,排行第5、第6、第7……的发行国又分别是哪一个呢?有没有一个按发行先后排列的“排行表”呢?在美国《林氏邮票新闻》出版的《世界邮票年鉴》(2000版)中就有这样一张表…  相似文献   

19.
1990年夏,为了迎接《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市邮政局专门筹建了“流动服务邮局”,以满足公众对邮政的需求。该邮局由10辆中巴汽车组成,因此也被称之为“汽车邮局”,  相似文献   

20.
英国殖民地教育政策和香港的体育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英国殖民地的体育教育被视为一种政治活动,英国人藉体育教育来培养“东方英国人”。英国人喜在殖民地建立相同的英式体制及教育模式,在殖民地工作的公务员从英国引进各类体育活动,并于培养殖民地的精英分子时,采用他们在英国就读时的教育方法。意在使属土居民融入英式文化,并且使“东方英国人”成为殖民地教育的取向,使各殖民地经历多年的英国统治之后,其体育文化和英国相似。但这论点不乏争议,原因是英国人并没有系统地在其殖民地发展体育教育,甚至有些殖民地的学生不愿意学习英式体育活动。香港不是英国的殖民地,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英国在香港实行的是殖民政策。研究旨在探讨英国殖民地教育在香港的特点和体育发展的关系。英国殖民地教育使香港建立一种独特的体育文化,其体育教育背景带有西方色彩,同时反映出本地环境的需要。其实英国体育教育文化的传播止于它实施的教育政策。由于政策本身没有实际地反映出教育该如何发展或以什么模式建立,殖民地教育诱导不同的体育文化发展,在世界各地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