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迅猛发展。当时教育界一大批有识之士率先致力于白话文教学改革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其中,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教学法》(1924年商务印书馆发行)和王森然先生的《中学国文教学概要》(192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以下简称《概要》)就奠定了我国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王森然先生在阅读教学改革方面成绩尤为显著。时隔六十多年,其研究成果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归纳起来,王森然阅读教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实践意义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在《略谈学习国文》中曾说过:“语言文字的学 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 种习惯。”由此可见,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中学语文的学习是 何其重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指 出阅读教学应该“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应有意 识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教育史上承前启后的现代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博大而精深,作文教学思想是他的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先生的真知灼见是指导我们作文教学改革的圭臬,只要我们按照叶先生有关论述,自觉地进行作文教学探索,就能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为文诚实叶先生一贯主张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1924年,他在《作文论》一文中指出:“……”作文上的求诚实含着以下的意思:从原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1978年,他在一次讲话中又着重指出:“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  相似文献   

4.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之一。早在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曾指出:“国文科在训练思想,养成使用语言文字的好习惯。”1992年我国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提出要“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1996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进一步提出要“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2000年新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也十分重视这一方面。  相似文献   

5.
《国文百八课》是夏丏尊和叶圣陶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编写的一部用于初中国文教学和自学用的课本。《国文百八课》在很多方面都很鲜明地体现了“非指导性教学”思想。从自学能力、阅读和写作的自由度两方面对《国文百八课》进行剖析并与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进行对比,以探求更有效、更科学的语文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语文教育家和语文教学改革的先行者。早在50年前,他就提出了“国文教学改革”、“给与国文科以科学性”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改革,首先必须是认识上的改变,观念上的更新。他说;“惟有正确的认识,国文教学才会有成绩。” 1942年8月,叶圣陶先生在自己主编的《国文杂志》中,特以《认识国文教学》作为发刊辞,高举对旧式语文教育批判的旗帜,道出了语文教育的真谛。他认为,“国文,在学校里是基本科目中的一项,在生活上是必要工具的一种”,而“阅读和写作两项”又是“国文科所做的工作”,是“…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内容丰富,涉及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可谓博大精深。在实践中,我体会到,要真正实践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首先必须对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的正确、全面的理解。就如众口传诵的“现在的教是为了达到将来的不需要教”这句话,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8.
叶老说:“惟有教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国文教学>序》)又谓:“要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教师自己就得有看书写东西的好习惯。”(《致李业文》)这些话体现了叶老对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身教”的重视。遵循这一思想,我在高中作文教学中作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在1942年1月1日《国文杂志》上撰文指出:“从国文科,咱们将得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习惯呢?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要从国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认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叶苍岑先生,今已执教五十八年了。叶先生是《中学语文》的顾问,是语文教学界一位受尊敬的学者。从五十年代起,我便是叶先生的一位读者;粉碎“四人帮”后,才有机会认识先生。这几年,因为开会、讲  相似文献   

11.
从“怎样读”的角度来组织阅读教学浙江纪育华[问题的提出]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读书看报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却仰仗于阅读实践。所以,读的训练应当成为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读,应当贯穿教学的始终。在很长的一段时...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早在1942年就说过:“要养成读写的知能,非经由语文学和文学的途径不可……站定语文学和文学的立场,这是对于国文教学的正确的认识。从这种认识出发,国文教学就将完全改观。”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曾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一文指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学的技能”。一语道出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得到阅读的知识,训练其欣赏文学的能力,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基本思想,以及“九年一次的课程目标总体规划”这一新的课程思想。本文从阅读教学的视角,结合新《课标》、教材和教学实践,认为在教学中找到有效的方法对于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衔接是非常重要的,只要确保阅读的质量,就能确保整体的教学质量。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阅读的衔接,本文对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衔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宋翠娟 《考试周刊》2010,(11):56-57
一、新课标人文性要求及鲁迅启蒙教学的意义 2005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专门编写了一个“初识鲁迅”单元,收录了《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及《有的人》。鲁迅教学结束了分散教学形式,首次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进入到小学语文教材,这是历史性的转折。“主题单元”的设置顺应了新课标“人文性”的要求。《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新课标的人文性要求与鲁迅先生的“以人为本”思想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而且十分全面。其中,作文教学思想是他的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谈文章的修改》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学习写作的关键在于学会“想心思”的理论。他说:“写文章就是说话,也就是想心思。”“学习写作的人应该记住,学习写作不单是在空白的稿纸上涂上一些字句,重要的还在于学习思想。”“想心思”,原来是叶先生老家的方言,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思考,就是思维活动。叶老强调“想心思”,也就是强调思考和思维训练。思维训练是叶老作文教学思想的核心。今天,我们深刻领会叶老关于“想心思”的作文教学理论,对当…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伟大的语文教育家,他的阅读教育思想中蕴含了一系列探究性阅读的内涵,这给我们今天实施探究性阅读以极大的理论和实践启示。文章仅围绕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中的“语言积累”、“养成习惯”、“相机诱导”三方面内容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在“前言”部分提出了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一新概念.用以规范和导引语文教学实践。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部分虽未设独立标题,却也分明有其“理念”在。本文试图对阅读教学的理念略作陈述。  相似文献   

19.
著名语文教育家王森然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末所著的《中学国文教学概要》中明确指出:“一国的言语文字是国民思想感情所由传达的媒介;一国的文学,是国家精神生活的结晶。”“在其他各科的教材教法,内容工具,似乎还有可以借镜于他国先例的地方,独有国文,非由我们自己来探索不可。”王森然先生是在经受“五四”洗礼、努力学习和实践当时及时引进的西方教育心理理论后,认真总结出上述经验的。他的巨著《中学国文教学概要》在阐述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的时候,显然参阅并吸收了当时国外许多著名专家、学者的著述。他引用和阐发这些著述的精神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开拓我国语文教学革新道路,在实践上可以说就是从革新教材入手的。叶老首先对语文教材的作用作了明确的、朴素的表达。他认为学习国文就是学习本国的语言文学,即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我国汉民族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从理解方面说,就是得到有关语言文字的知识;从运用方面说,就是养成听说读写的习惯。但是,他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略谈国文学习》)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