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开端,中央苏区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是改造并利用中国传统社会广泛存在着的约定成俗的民间互助行为、创新并发展马列主义合作理论的结果,是作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动员与经济动员策略而在苏区发展起来的。就苏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与革命战争、经济建设、资源动员的关系而言,苏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成功地利用了赣南闽西地区乡村既有的民间互助习惯与行为,有效地动员起中央苏区民众投身农业生产与商品流通,充分调动了苏区民众参与革命、支持革命的积极性,有效集约地动员了苏区颇为紧缺的人力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受苏俄革命经验的启示,加上内部革命动员的需要,各苏区曾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共产党礼拜六运动"。这一运动,可以说是当时苏区群众运动的一个典型。通过这一运动,不仅较大程度地满足了当时革命动员的需要,也为当代的社会动员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革命文艺是中共革命事业的重要元素。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创建的红军在苏区斗争中形成了运用革命歌谣宣传动员的传统。由于反"围剿"战斗失利,数支较大的苏区红军先后长征转移。长征途中红军尤其重视部队的宣传动员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文艺宣传机构,宣传形式多样,革命歌谣成为红军宣传动员的重要武器。以红四方面军为例,革命歌谣在长征途中激励将士行军、鼓动红军战斗、策反敌方士兵、动员民众拥军、团结兄弟部队等宣传动员中发挥了重要功用,是革命文艺运用于宣传动员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4.
土地革命时期,党政关系的调适在各苏区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虽然提出了党—党团—政权—群众的党政关系建设原则,但在实践过程中,却经历了一个由混乱—调整—确立的发展历程。通过这一时期的调适,传统的党政关系体制在各苏区得以基本确立,而且也满足了当时革命动员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采取“以运动促进运动”的方式发动群众开展农业合作运动.与合作运动密切相关的革命运动主要有扩红运动、查田运动、粮食收集运动和检举运动.合作运动和这些革命运动的相互促进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以合作运动促进扩红运动和粮食征集运动的顺利开展,为革命战争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第二,以查田运动和检举运动保证合作运动的纯洁性,激发农民的合作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中共“以运动促进运动”的方式在中央苏区领导农民开展合作,最大限度地动员了群众力量加入合作社,既有利于苏区的经济建设也有利于苏区的政权建设和军事斗争.  相似文献   

6.
<正>苏区革命的实质就是社会革命。社会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时期社会动员的重要目标。宗族和流民是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社会改造和社会动员中的两个重要对象。因为宗族历史悠久,宗族组织广泛存在,人们生活于其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当中国共产党在农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才溪乡不辞劳苦做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苏区在大规模的“扩红”(扩大红军)之后.依然可以有效地进行社会动员,组织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粉碎一切机会主义者的瞎说……如像说群众不愿意当红军,或者说扩大红军便没有人生产了”。  相似文献   

8.
《红色中华》关于东北义勇军的报道,据其内容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关于东北义勇军性质与组织领导系统;二是关于东北义勇军英勇战斗抗击日军及揭露国民党妥协政策;三是关于苏区军民援助东北义勇军运动及中共号召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抗日统一战线正是中共以宣扬义勇军的英勇抗日事迹、组织苏区民众援助义勇军运动为契机而萌芽并走向实践的。中共在国民党不断地围剿苏区的背景下,积极报道东北义勇军运动的另一深层用意,显然是以此凝聚苏区革命民众的意志,鼓舞斗志,为反"围剿"战争进行革命动员。  相似文献   

9.
以鄂豫皖苏区文化动员的实践与表达为研究对象,探寻和追溯苏维埃革命时期中共文化建设的思想和逻辑基础,并从文化共生的视角进行分析,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初步融合进行探讨,以此为基础对该时段中共文化动员的历史意义进行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在川北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这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苏区。为发展经济、稳定金融、保障供给.川陕苏维埃政府先后发行“铜币券”、“银币券”(含布币纸币).其中以布币为大宗.这是在特殊条件下所出现的特殊现象。但它对红军的壮大和苏维埃政权的运转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对苏区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苏维埃革命时期,苏区的土地分配政策在乡村地区的深入不仅依赖于决策的正确性,在此过程中也借助了一定的动员技巧。苏区政府通过培养农民的阶级意识、满足农民平均主义的诉求、保障土地革命的成果等措施,动员了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土地分配运动。  相似文献   

12.
革命时期,党成功实现了维护群众利益与政治动员的有机结合。以川陕苏区为例,党通过维护群众利益实现了有效的政治动员,同时政治动员亦成为党维护群众利益的主要工作方式,尤其在执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甚至是革命年代唯一有效的方式。从结果而言,政治动员确实发挥了切实维护苏区群众利益的功效,同时亦起到动员苏区群众积极为中国革命最终胜利做出贡献和牺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宜春苏区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第一,宜春苏区为湘鄂赣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第二,宜春苏区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宜春苏区是湘鄂赣根据地的中心区域;第四宜春苏区是开创和保卫湘鄂赣根据地的重要战场;第五,宜春苏区是连接湘鄂赣根据地与湘赣根据地乃至中央根据地的战略通道.  相似文献   

14.
以“五四”运动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发生了一场意义十分深远的语言革命。这场语言革命的先驱人物李大钊、胡适、陈独秀等,不仅批判旧文化,而且呼唤新文化,创立了一代新的语言符号系统。语言不仅仅是思维与交流的工具,在某种意义上,语言就是本体,就是基本范式,它是人类一切交流工具的元命题,是人的生存本体所拥有的基本范式之一。语言革命的结果,不仅创造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新文学,同时通过对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宣传,将“人”从君权、神权和旧道德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场语言革命,不仅当时受到保守派的非议和攻击,而且在后来的几十年间曾两度出现过对“五四”语言革命的背反和否定。  相似文献   

15.
闽西苏区革命山歌包括闽西客家革命山歌和龙岩山歌,其音乐除具有一般山歌“结构简炼、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特点外,旋律上的特点是强调羽(6)、商(2)两音,旋律流畅、秀丽;调式多为羽、徵调式。  相似文献   

16.
《女英自述》记载了31位参加过中央苏区革命的女英自述,这部自传体书籍,以访谈资料、回忆录的形式叙述女英们的苏区革命经历,以生动、真实的文字记载苏区开展斗争生活的情景,既保证了史料的真实可靠,又呈现了女英们的革命情操和战斗历程,是一本生动而珍贵的史料,反映了女性记忆与革命叙事并重等特点,体现了存文存史,有助于了解苏区女英的女性记忆;推进苏区研究,有助于认识苏区女英的革命叙事;资政育人,有助于理解苏区女英所体现的革命精神等价值。不仅对于拓展中央苏区史的研究领域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而且对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鄂豫皖苏区是文化教育建设起步较早的苏区之一。苏区的党和政府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开展了多种教育形式,并一直将革命干部教育放在首位。鄂豫皖苏区的革命干部教育具有鲜明特质,教育活动形式多样,教育内容多样化,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原则,重视对妇女干部的培养,强化纪律教育等,对苏区干部教育特质进行深入地研究,可以为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推进新时期干部教育提供重要的现实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论中央苏区的革命标语宣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苏区的革命标语宣传,是苏区我党我军最早系统开展的宣传活动。它为毛泽东、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首创,后为苏区各级党组织、红军部队、苏维埃政府以及广大军民所接受、传播和利用;它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饱满的内涵,有力地宣传了党的任务、方针和政策,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启发了苏区军民和白军士兵的阶级觉悟,回击了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在中国革命宣传史上写下了绚丽多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土地革命时期,我党不仅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政权,扩大了红军,而且创建了银行,发行了货币。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的出现,是我国货币史上值得注意的一件大事。这些货币是我国货币史的珍贵资料,也是十分宝贵的革命“遗产”。当时,各苏区的经济条件很差,技术设备十分落后。各种物资相当匮乏。各革命根据地克服种种困难,千方百计,因地制宜,解决发行货币中的问题。没有原料,就用土纸、布、油布来代替;没有印刷机,就用石印、木刻版,甚至用腊纸来解决。铸币没有铜材就用废子弹壳与炮弹壳,有的苏区还用竹筹代替货币。这些货币实物是我们党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革命斗争与经济斗争的历史见  相似文献   

20.
川陕苏区始终重视苏维埃政权的阶级成分问题,并作为政权建设和改造的基本方向。川陕苏区还通过调整党与苏维埃的关系,加强党对苏维埃的正确领导。川陕苏区的土地革命,继承了鄂豫皖苏区的成功经验,及时吸收中央苏区查田运动的精神,政策相对成熟。反富农斗争成为川陕苏区贯彻革命的阶级路线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