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面几何是初中数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学习相关学科的基础,同时又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源本,因此务必教好学好。在平面几何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促进动脑,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转化到理性认识。一、在概念教学中重视动手操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学习一个新的概念,学生往往一下子难以掌握,我在教学过程中很重视新概念的引入。初中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我在概念教学之前往往布置学生回去自己动手制作相应的…  相似文献   

2.
三角形是初中平面几何问题中最为基本的一个图形,除了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三角形也是一类常考的三角形.三角形问题一般聚焦于研究三角形的角和边的大小,综合性较强,涉及平面几何知识和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等.本文以一道斜三角形内角大小问题作为典型例题,探讨以下几种解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平面几何是研究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一门学科,初中平面几何主要内容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等三大部分。要想让学生学好并熟练掌握,首先,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几何概念,抓住概念多包涵的几个要点,结合图形理解记忆;正确理解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易混概念加强比较,加深记忆。其次,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并指导学生掌握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法,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运动和静止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4.
王惠玲 《甘肃教育》2013,(23):93-93
“平移和旋转”是“图形与几何”一章中的内容,为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提倡的基本理念,我让学生先初步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再通过动手操作,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提升动手操作能力。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5.
教三角形概念时,一教师引入新课,请学生列举自己所看到的三角形后,手持三角形教具,问:“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角?”学生答有三条边三个角。教师随即板书:有三条边和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为了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个概念,教师还出示下列图形让他们判断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  相似文献   

6.
平面几何是研究平面图形的科学.学习平面几何需要我们熟悉图形,把握几何事实、几何图形的性质及其相互位置关系,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图形的相似"是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相似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要学好相似三角形,就需要学生对图形进行观察、动手操作和直观发现.  相似文献   

7.
一、观察思考,感知形的特征从实物到实物图形,再到抽象图形,是小学生认识形体的规律。教师遵循这一规律,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三角形的形状。首先出示教学用三角板,让学生知道三角板就是个三角形;紧接着看有关三角形实物的录像片断。这样做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形特征,在以后阶段可帮助学生完成从直观图形到抽象图形认识上的飞跃。二、动手操作,把握边的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运动党和视觉及其相互结合,对小学生空间知觉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特殊作用。边的特征是三角形的特征之一,为了让学生更早地体会其实质,教师首先让学生用三根小…  相似文献   

8.
平面几何是研究在一个平面内的图形性质、大小、位置关系的一门学科。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1)精心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如在教“三角形分类”时,可先提出“三角形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接着提出:“三边是三条线段”,那么这三条线段之间有几种不  相似文献   

9.
要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李创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摆弄教具中学习知识。现以三例说明。1.让学生用8个红三角形与5个黄三角形学具演示8+5,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合并过程:(1)将两种三角形先合并在一起,然后一个个地去数,...  相似文献   

10.
平面几何问题的证明,多用直接证法。近年来,很多代数、三角、解析几何知识下伸初中后,用代数法、三角法、坐标法证平面几何问题,已使初中学生发生浓厚兴趣。笔者就三角证法的一种——角参数法举例如下,以供参考。在证明平面几何问题时,三角形的边、角等元素经常是未知的,如果设一个角(或几个角)作参数,来表示三角形中其他元素,把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来证明,就是“角参数法”。  相似文献   

11.
正一、初中平面几何情景高效教学探索的必要性情景教学,通俗地讲就是形象化教学,把抽象、难懂的数学问题,通过多媒体,模型模块和图形图片以及实际操作展现出来,通过发散和联想与基础数学解答结合,让学生走进来容易走出去也容易,简单易懂地掌握初中几何要求的教学内容。二、初中平面几何情景教学探索模拟实践(一)图形视觉形象化识别教师在讲授图形的概念和识别时,有时候拿出一个特定的模型或图画出来,让学生先进行自我的识别,然后再进行概念的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中关于三角形概念的数学,对学生以后学习几何、三角等初中知识,起到打基础的作用。必须重视下面几方面的教学。一、三角形的概念教学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三角形,应对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中的“围成”二字深入理解:是指三条线段首尾相接的封闭图形。如(?)是三角形,而如(?)都不是三角形。可让学生选取一些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三角形,使学生知道:“三角形都有三条边和三个角”。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  相似文献   

13.
平面几何入门阶段的概念比较集中。根据初二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平面几何入门阶段的概念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抓住本质特征,讲清概念大多数教师在引入新概念时能联系实际。例如,在讲“平行线”时,从“铁轨、路灯电线”谈起;在讲“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从“抄近路”谈起;在讲“相似形”时,从“放大照片”谈起,等等。用实例引入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加深概念的理解,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能力。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学生仿教师演示操作。如什么是“横截面”学生不易理解,教学时,我让学生每人带一块泥,按教师指导捏成不同的柱体。首先由我动手将底面是梯形的柱体用刀横切下去,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横截面,观察得出这个柱体的横截面是一个梯形。随后学生仿教师切割各种不同的柱体,并让学生观察各个柱体横截面是什么形状。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想象堤坝、水渠、水管等的横截面是什么样的图形。这样学生在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的同时,既增强了空间观念又为学习柱体体积打下了良好基础。二、学生仿课本图示操作。如教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时,我首先让学生将自备的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相似文献   

15.
本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通过第—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这节课就是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观察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导入新课,我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动手实践导入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智力操作与动手操作的有机结合.例如学生初学平面几何,接触很多概念,教师单纯地讲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17.
导入新课,我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动手实践导入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智力操作与动手操作的有机结合.例如学生初学平面几何,接触很多概念,教师单纯地讲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18.
几何初步知识是教学的难点,在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的过程中,通过操作和演示,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几何初步概念。下面介绍几个教学片断。 一、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 1、剪拼演示。让学生将自己准备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成一个平角,得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如图  相似文献   

19.
<正>一、背景介绍本课例是为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数学活动"而设计的,旨在通过操作与思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根据条件画三角形与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关系;同时在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关注对过程与方法的探索,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全等时可能遇到的疑惑.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三角形全等是初中平面几何的基础,是研究图形的有力工具,在数学推理中有着极  相似文献   

20.
记得有一次我上公开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第十一“册轴对称图形”。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设计一“篇上档次”的教案,我翻阅了好多教学杂志,精心设计如何情境导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预约精彩,如何让结尾与众不同……一直忙到自己认为满意为止。为了上一节真实的课,为了让学生拥有好奇,我仅仅让学生把书后的几个平面图形剪下来,没有让学生预习,自己也没有到别的班彩排。等到我上课时才发现,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我想像的那样简单,教学效果并不像我预料的那样成功。当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面图形动手操作时,全班没有一个发现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