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绝对小孩     
但只有真正的天才才分得出谁是天才天才跟笨蛋有什么差剐? 天才解决问题只要一分钟、 笨蛋呢? 笨蛋解决自己只要一分钟我是天才! 我是天才我才是天才! 我才是真正 天才!你们两个真天才绝对小孩@朱德庸  相似文献   

2.
谁是真天才     
孩子,今天下午我为你上中文课的时候,你提到某某人是天才,又说你不是天才。 “什么是天才?”当时我问你。 你支吾了半天,答不上来。 天才的确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名词,很难说怎样的是天才,倒是能从许多事情上看出来,天才跟一般人有些不一样。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天才有许多定义,有的说天才即勤奋,有的说天才是三分运气七分汗水,都言之有理。但如果是我,如果浅薄如我都能有机会谈天才的定义问题,我要说,天才即集中时间、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天才的形成普遍持两种态度,一种是先天论,认为促使天才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其大脑生理构造与众不同,一种是后天论,这种观点认为天才是通过后天教育培养形成的。天才的形成到底是依靠先天因素还是后天环境因素,科学界至今没有确定的答案。我们不排除先天因素对天才形成的影响,毕竟人与人的大脑结构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很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然而,探究天才形成的后天因素能更好地帮助人们自觉培养天才,也更有实践意义。因此,本文以学科天才生的形成为切入口,尝试跟大家探讨影响学科天才生形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关于天才     
许多评论家喜欢用“天才”这个字眼来赞美伟大的作家,其实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天才。不妨听听那些常常被称为“天才”的伟大作家是怎样谈天才的。德国诗人歌德说:“天才所要求的最先和最后  相似文献   

6.
关于天才儿童教育的争论除了源于教育理念本身的差异外,还有一个隐蔽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天才”这个词在我国的社会文化生活中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一是文学隐喻的“天才”概念二是专业研究的“天才”概念。两种概念的交叉混用导致人们种种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严重阻碍了我国天才儿童教育发展的进程。本文拟对“人人都是天才”、“培养天才”这两个隐喻表达在教育中的错误理解和消极影响进行分析,以澄清“天才”的两种概念及天才儿童教育的专业内涵。  相似文献   

7.
天才试卷     
什么是天才试卷?天才试卷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在“小树林”作文班的作文课上就领略了所谓的天才试卷。想要知道天才试卷的话,那就去瞧瞧吧。  相似文献   

8.
天才儿童在呼唤唐玲昆天才是一群不合时宜的怪物越也许算不上天才但她的悲剧却是天才教育的悲剧读了《妈妈,我不是傻子)一文,感慨万千,觉得越的悲剧其实是天才教育的悲剧。天才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均有别于常人天才在未成为天才之前,在常人眼里往往与白痴...  相似文献   

9.
我们都是天才。天才是自然的也是平凡的。天才就是将天赋付诸于行动。世界上的天才很多,多得让我们难以想象。天才并非仅指歌曲、艺术、自然科学、科技经济方面的特殊天赋。总是有天才善于团结他人或者将人们组织起来、在适当时候感觉到他人需要、并耐心忍耐和勇敢面对生活。也有天才可以使阴暗的环境得到美化、可以专心和建设性地去聆听、变得更勇敢并坦城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的教育目标是:致力于发掘每位学生的潜力。1984年颁布的“天才教育计划”,是天才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新加坡教育部对天才教育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改革,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中国开展天才教育已有30年的历史,在未来的天才教育改革中可以采取增进天才儿童与大众儿童的融合.减少天才学生的心理问题;编写专门的教材,改进对天才儿童的选拔;增加自我学习的时间.提高研究能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鲁迅《未有天才之前》是1924年1月1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上的讲演,由葛超恒记录。最初发表于师大附中《校友会刊》第一期,后经鲁迅校正,于同年12月27日刊于《京报副刊》,最后收入《坟》。讲演的主题是"天才",怎样看待天才和大众,怎样才能出现天才。鲁迅认为,想要有天才,首先要有民众。他说:"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在要  相似文献   

12.
徐鲲 《江苏教育》2012,(Z1):18-20
上帝是吝啬的,它派驻人间的天才总是那样稀少;上帝又是大方的,它总毫不吝啬地把万般才情倾注在极少数天才的身上。苏东坡就是这样的极少数天才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是"千年等一回"的难得之才,如恒星一般闪耀在历史的天空。然而,天才往往命乖运蹇,其人生道路少有坦途。面对乖蹇的命运,人生态度如何,是区分天才高下的根本标志。作为天才,苏东坡的命运与其他天才差别并不大,但是他面对磨难所坚守的乐天旷达却是罕有匹敌的,这足以使他成为天才中的伟大者。  相似文献   

13.
职场语录     
《职业技术教育》2005,(17):47-47
千万不要以为美国没有天才,美国的天才只不过是喜欢退学而已.也千万不要以为中国人都是天才,中国的有些天才除了考分高,基本上什么都不会.  相似文献   

14.
正孩子:妈妈曾和你一起看过电影《风雨哈佛路》,一起读过书籍《哈佛女孩刘亦婷》和《哈佛天才》,你知道了,这世界根本没有所谓的"天才",天才都是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的艰苦努力炼成的。牛顿说,天才就是长期劳动的结果;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爱因斯坦说,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  相似文献   

15.
话语     
千万不要以为美国没有天才,美国的天才只不过是喜欢退学而已。也千万不要以为中国人都是天才,中国的有些天才除了考分高,基本上什么都不会。——一位留学生在看到中国人拼命上哈佛时说  相似文献   

16.
每一个时代都不缺少天才,但并不是每个时代都盛产天才。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群“80”年以后出生的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在文坛上闪亮登场,如果按照“十岁是天才,二十岁是才子,三十岁是普通人”的标准来衡量,这倒可以称得上是一群“天才”,但“文学天才”的头衔放到他们的头上是否名副其实?近十年间,始终是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如果仅就“天才”的数量,而不就“天才”的质量而言,我们这个时代的“天才”不仅众多,甚至有些“泛滥”。每过上十天半月,翻开某某文学性报刊,就会至少有那么一篇关于某某“文学天才”的报道或专访。一看年龄,都不过十几…  相似文献   

17.
王凯 《基础教育参考》2013,(7):22-24,28
前文已经述及,美国天才教育的关注点已经从谁是天才过渡到天才是如何思考和发展的,这种过渡相应带来了天才发展的诸多研究成果。其中,较为科学、认可度较高、实践性较强的研究成果就是SP/A模型。一、什么是SP/A模型SP/A是(Scholarly Productivity or Artistry)的缩写,一般译作"学术、艺术创新性",是美国天才教  相似文献   

18.
程玮 《教师博览》2010,(1):46-46
德国有一种儿童大学,这种大学并不是为那些天才儿童办的。天才其实是个很复杂的概念,差不多每个父母都私下里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果同学中学期间,被招去参加一个天才学生培训班。果同学的妈妈当然为自己创造出了一个天才暗自得意。天才班结束时,她收到一封给家长的信,上面说,作为结业礼物,每个学生可以免费进行一次智商测试,当然,前提是如果父母同意的话。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一向注意中才生的培养,比较忽视天才教育。1957年卫星冲击引起的危机感促使美国政府改弦更张,天才教育才渐入佳境。美国的实践表明,天才教育是培养尖端人才,加强国际竞争力量的重要手段。我国虽然没有天才教育的正式提法,但存在事实上的天才教育。因此,系统地研究美国天才教育的发展历程,找出影响天才教育兴衰的各种因素,对于促进我国天才教育的健康发展也计不无启迪。(一)历史发展虽然美围天才教育的萌芽思想可以追溯到第三位总统杰佛逊,但真正的发端却是自19世纪末始。从那时以来,天才教育共经历了三个波峰期,每一时期均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你是天才吗     
我常常在想天才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天才?像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巨匠,还是像比尔·盖茨那样的商界大亨?最近我在书上看到一个"天才测试",这让我对天才有了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