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小学生减负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青少年可以有更多时间读课外书,也为智力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关键是怎样引导。我主张3条:第一,多读名著和经典作品,它们是一个时代文明的结晶,高层次的东西。第二,要考虑到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小学和初中可以多读童话、神话和寓言故事,读一些美好的东西,给生命的底子打上精神的亮色;高中应更广泛,要引导学生读文史哲,包括自然科学的书、科普作品、传记作品,都应该读,不要限于文学。这些书会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很高的人生标尺。对青少年来说,从初中到高中是一个飞跃,我们可…  相似文献   

2.
姜文轩 《小读者》2013,(1):49-49
第一,读书时要给书分个类,不要混为一谈,阅读分为知识型阅读、消遣型阅读、精神型阅读,这三类阅读都需要,不要贬低哪一类,但是要分清楚,混成一类很麻烦。第二,要读一流的书。第三,读书尽量不要多。“尽量少一点儿,多读经典,找适合自己的书读,将其留在脑中,最后把你们的书放在你们的心灵书架里,这样你就丰富了你的阅读。”第四,不读一下子看不下去的书。要寻找自己喜欢的书,其实也是在寻找你自己。第五,读书其实只是一个跳板,最后要读的书可以成为自己的经历。要在阅读当中获得新的东西,让阅读成为享受。  相似文献   

3.
朱孔洋 《现代教学》2014,(Z2):17-21
<正>一、阅读能力是青少年学生文化素养生成的重要基础1.阅读危机的挑战与应对汉朝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刘向的"善读"和歌德的"用两只眼睛"都是说阅读要讲究方法,涉及阅读能力问题。青少年时期是读书时间最充裕的时期,但是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却是大有讲究,因为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青少年可以读的东西越  相似文献   

4.
沈旎 《教师》2012,(4):1-1
孩子读高中了,书架上的书多了起来,教参和她喜欢读的人文科学类的书杂陈,为了方便取阅,我和女儿决定利用长假的时间清理书架。无意中,她发现了夹在书里的初中毕业照,我说要不要扫描一下,更好保存些,她叹了口气:“算了吧!”  相似文献   

5.
高中是什么     
你说,高中是什么?小孩子说,读了初中就要读高中,读了高中才能读大学。初中老师说,高中是一个拼分数的地方,座位是按名次排的。父母说,高中是吃苦的阶段,熬过去就好了,你可要努力啊。高中老师说,高中是场赛跑,你要跟全国的考生比,你必须跑赢别人。大学的学哥学姐说,高中很累,不过也最充实,我永远忘不了高中时期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而作文是生活的直接表现,怎样把作文引进生活,其关键是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深入生活的空间——读、看、听、说、写。1、给学生提供一个读的空间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圣人之言,古今皆然。所以多读,既有利于学生积累生活素材,解决“无米之炊”之苦恼,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感悟生活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反复诵读教材,要求学生读出教材中没有的东西,要读出作业,练习中没有的东西,这种只属于自己的东西,便是“出新”,便值得肯定。久之,学…  相似文献   

7.
另类阅读     
为学生大声读书吧!这是个老的、相当简单的、任何一个语文老师都能使用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不需要任何培训,只要语文老师拿起书走进课堂,每天找上一二十分钟就行了,每天坚持着,一年完全可以读20多本书,小学六年100本书不成问题。如果初中、高中的语文老师也能这样,12年时间,学生仅仅靠听就能“读”到200多本书。  相似文献   

8.
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给我们语文教学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多阅读,多加思考,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其实,文章通常具有情感的内隐性和知识的广泛性,只有通过多读(可以是出声的朗读、诵读,也可以是不出声的默读),才能心领神会和潜移默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摒弃过去"满堂灌"的教法,尽量少讲,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读悟文,以读悟情"。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我来谈谈在教学中运用"以读代讲"的具体做法。1.重视多读,体现层次让学生多读固然不错,但方法不对,也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正确、  相似文献   

9.
在这里 ,我想和青少年朋友谈一些创作的甘苦 ,或许能给热爱文学创作的青少年朋友们一些启发。悟回想自己所走过的路 ,我认为关键在一个“悟”字。一是读书中要有悟。有些人一辈子读了很多书 ,走路、吃饭、坐车都在看 ,且在书上划了许多红杠杠 ,然而他只限于读 ,只限于了解 ,只限于看热闹 ,站在书中而没有跳出书外 ,书越读越厚 ,而不是越读越薄。这样 ,也就读不出文章的精髓 ,把握不住作者的思路 ,更别说解读作者的密码了。我认为一般的书可速读、泛读 ,了解一下就行了 ,但优秀的书 ,尤其是自己觉得有帮助、有用的书 ,一定要精读 ,反复咀嚼 ,…  相似文献   

10.
1.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到加拿大学习将是您人生的一个重要决定。在到达加拿大前,您需要了解尽可能详细的资料。因此,您应该给自己至少6个月的时间来计划和准备。首先,您要选择一所最适合自己需要的学校。加拿大海外移民服务中心留学部,目前办理以下7个类别的留学申请。(1)初中在校生:年满14岁,可以向加拿大申请读中学八、九或十年级。高中或中专在校生:可以申请读中学十、十一、十二年级。不用提供托福成绩。(2)高中或中专毕业生:可以申请读中学十二年级或私立学院的大学预备课程(即转学学分课或职业证书课程),然后升入大学的三、四年级。不用…  相似文献   

11.
庄敏 《语文天地》2012,(22):29-30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为:"诵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从要求中不难看出,初中文言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读通、读顺文言作品,还要对其基本内容有所了解。因此,在文言教学中,读、译、理解就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一、诵读  相似文献   

12.
一、巧于兴趣引导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爱上读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首位。我们应让学生知道书是甜的,书是美的,要把读书作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犹太民族有一个非常奇特的风俗,就是在孩子出生以后,在书页上蘸上蜂蜜让婴儿去舔。他们就是有意识的给孩子灌输一个概念:书是甜的,书是个好东西。有的老师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在的学生都喜欢看电视,对书不感兴趣。我想这就要看教师的引导方法了。“亲其师,信其道”,我们不妨来一次“亲作者,爱作品”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有人这样形容中国的教育:幼儿园上小学内容,小学教初中课本,初中啃高中难题,高中读大学科目。那么大学呢?重新开始学习幼儿园的东西。比如,对人讲礼貌,诚实,守信……  相似文献   

14.
正严禁高中招收"挂读生""借读生"教育部6月6日发布的《关于做好2014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地要充分利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加强招生管理,严禁高中阶段学校招收"挂读生"和变相招收"借读生"。《通知》要求,要将应届初中毕业生有序分流到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要按50%的比例引导应届初中毕业生向中等职业学校分流;进一步压缩"三限"(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招生  相似文献   

15.
作家出版社去年出版的《我们怎样学语文》一书很值得一读。该书收入的72篇文章,都是国内知名学者、作家、科学家、艺术家撰写的。这些谈语文学习经验的文章启示我们,要写好作文,必须重视课外阅读,一定要在课外多读些书。如新华总社前任副社长李普说:“我一辈子除了耍耍笔杆子,百无一能。而且所以还能做做这件事,全靠课外看书。”他说上好语文课虽然也重要,但他“从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恐怕不很多。”著名古代文学理论专家王运熙也说:“多读作品”是他学好语文、学会写作文的主要经验。而且对他们的两个孩子他也是“让他们在课外多读多看各类作…  相似文献   

16.
赵四儿 《高中生》2008,(6):59-59
20世纪80年代初出生在农村的孩子,各方面都比较闭塞,我也如此。我在村里读了小学,在乡里读了初中,后来到镇上去读高中。一直到读高三时,我才知道5月有一个母亲节,母亲节应该要给妈妈送康乃馨表达最美好的祝愿。  相似文献   

17.
我在小学、中学、大学读了18年书,大学毕业后留校教了40年书,今天还是个老学生,学识修养欠缺之处仍多。这里,仅就我所历所见所闻和点滴看法,贡献给青少年朋友,望能博得会心的微笑。我以为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和写作能力,应在小学和中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自然,大学乃至大学毕业后不是不可以“补  相似文献   

18.
陈娟 《课外阅读》2011,(21):38-39
这世上有两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二是读进大脑的书。让一个人持续优秀的唯一途径,就是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持续不断地读书,会让你脱颖而出。书并不是拿来就可以读的,像蚕食桑叶那样逢书必啃,一辈子也浮不上来,所以,要有选择地读书。我的建议是从专业入手。  相似文献   

19.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使学生学的扎实、有趣,除此之外,多读书、读好书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智慧。  相似文献   

20.
《同学少年》2016,(10):4-5
<正>如果请您给同学们推荐一些书来读,您会推荐什么?作文与阅读是分不开的,而阅读,我建议首先要把教科书吃透。因为教科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篇篇各自独立的阅读文章,也是我们学习写作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百变宝箱。书里精挑细选的经典之作,粗读可以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感受酣畅淋漓的情感;细读可以了解创作的背景,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