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艺术观念是人类追求"美"的体现,也是影响人们审美能力、审美活动的基础。艺术观念具有一定超前性,是体现城市文化综合素质、体现其市民文化修养程度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标志之一。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城市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主义的价值,而且还赋予了其审美的功能,城市良好的视觉形象,造型优美独特景致以及内蕴深厚的文化审美价值,都成为未来展示城市发展和个性的标志。本课题主要以目前国内城市规划建筑的成绩为基础,从艺术观念的角度探讨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马驰 《成才之路》2009,(14):87-87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作为公共艺术的城市环境雕塑,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城市环境雕塑艺术,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体现了城市文化,彰显了时代精神。本文从城市雕塑的地位作用以及我国城市雕塑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城市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作一些探讨性研究。目的是使城市环境雕塑艺术在创造人类更美好的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审美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公共艺术的社会功能看城市文化的创新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艺术作为当代城市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视觉艺术为主要形式来诠释城市公共空间的组织形态、环境意蕴、美学功能,构建当代大众审美文化和艺术化社会服务体系,日益显示出转型期的城市文化价值新走势。公共艺术产业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也会给整个城市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公共艺术产业强调了将公共艺术的文化内涵和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公共艺术的产业功能,从而在客观上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快速而有力地发展公共艺术产业是提升城市文化内蕴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安德鲁曾说:现代的艺术已从画框里跳出来,正在走向城市,走进社区,走入家家户户.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家的事,审美正逐渐呈大众化、社会化趋势.随着科学技术越发展,文化艺术在社会中的作用就越大;如果审美水平不提高,整个城市乃至整个社会则无法进步.有人称公共艺术是城市之魂,凝聚着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体现着整个城市的精神面貌与综合实力,并以其鲜明的文化特质,艺术地为城市树立起与众不同的形象,直接构成美好的生活空间和良好的投资与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5.
关于城市文化精神的实质和内涵许多学者已有精辟的论述,但有关审美文化的生成、发展,以及如何建构起健康向上的审美文化发展的机制和活动平台,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尚处于初探阶段,本文试图从艺术学和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对城市审美文化建构作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总是与艺术存在着历史、美学和政治上的联系,同时也作为艺术的主旨和宝库而发挥作用。艺术已成为城市的公共叙事者,并带来了欣快的特征。它虽然在不同城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风格,但都体现出公共性。当然,不同城市的市民对公共艺术的审美态度与选择并不相同,这既因为公共艺术创造存在艺术家与城市风格的差异,也因为不同城市之间的历史与文化差别导致了市民审美价值观的差异。对公共艺术需要一个新的认识,因为这不仅是一个艺术“欣快”的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和政治领域“欣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袁峰 《考试周刊》2012,(49):179-180
高中艺术课程标准要求在理解、弘扬本民族文化的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认同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形成文明的世界观和人文素养,获得健康的心理品质、生活方式和高尚的审美情趣。高中艺术欣赏课给中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不同文化艺术的窗口,作者尝试从学生的主体出发,结合当下学生艺术审美感知和发生在每一个人身边的文化艺术现象,进行个性化的专题教学,从四个不同的文化艺术的比较视角对艺术作品进行文化解读,最终达到使学生成为文化自觉者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我们生活在一个城市的年代,迅速膨胀的人口带来了城市文化的空前高涨,人们对城市的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艺术中的城市环境雕塑,作为城市文化的具体有型的载体之一,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城市环境雕塑艺术,在美化了城市环境的前提下,还体现出了城市文化,彰显了时代精神.本文通过研究拥有着悠久铜文化历史并且城市环境达到迅速发展的铜陵市,从其城市铜雕塑外在形式分析,研究城市铜雕塑艺术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关系,发掘有着悠久历史的铜雕塑在现代城市环境艺术中的美学价值与意义.目的在于使城市环境雕塑艺术在创造人类美好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审美作用和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发展使公共艺术悄然进入,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共艺术以视觉形式示人,其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展示是城市精神的外化表达,它迎合了消费社会人们文化消费的多样性潮流,成为文化消费中一种独特的视觉文化消费,同时也构建着城市的公共空间风格,成了消费社会不可或缺的城市文化元素。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视觉文化的审美呈现,通过一种外化的视觉文化唤起城市公众的文化审美意识,扭转现代文明冲击下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表达的缺失,使从一种传统的机械式的建筑群落演变成一种富含文化特色兼具塑造城市形象的城市文化共同体,也使城市公众的生存空间更富诗意和人文气息,诠释了一种全新的城市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可以使未来的城市管理者、城市规划师、环境设计师、城市雕塑家、公共策剐人在园林、景现等专业领域,在布局和创造城市文化未来、建设城市未来的过程中,在思想认识上集中体现公众的思想.明确审美标准本身,也可以整合公共政策,城市和社区形象与城市运动的媒介.在高校通过公共艺术教育可以利用"公共性"来整合城市文化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1.
巴塘藏族民间弦子歌舞文化体现出成熟的美学思想、健康高尚的审美追求和丰富的创美技艺。圆和转的形式美特征,健康向上的文化品位,产生于音乐歌舞实践而又对音乐歌舞实践起着指导作用。藏族音乐歌舞的审美方式和佛学修心养性、完善人生的方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侗族建筑艺术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筑艺术中的杰出代表。侗族建筑艺术中蕴涵着的厚重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审美意蕴,图腾崇拜意识是侗族建筑审美的原始意蕴,和谐之美是侗族建筑审美的主体特征,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侗族建筑审美的现代表征。  相似文献   

13.
在旅游展演场景中,民间艺术审美主体呈现为由文化持有者、舞台表演者、节目策划者以及导游等多种不同文化身份共同动态建构而成的复杂状态。这种审美主体不是指单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是一群体代表不同文化逻辑的话语力量。它既是民间艺术展演文本的文化持有者和生产者,也是民间艺术展演文本的演出承担者和意义生发者。同时,这种审美主体又是处于被凝视状态的,它必须依靠旅游者的观看和想像才得以存在和凸显,才显示出有效的文化身份和文化意义。因此,旅游展演语境中的民间艺术审美主体是一种虚化、模糊而又有多重含义的想像对象,也显示出民间艺术审美主体的呈现是一种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建构。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诗歌曾经是最有力的号角。这时期的诗歌被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桂林文化城的诗人们爱国英雄主义之火熊熊燃烧。诗歌洋溢着战斗的激情,揭露了日寇的凶残,表达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在艺术风格上亦具有那个时代雄浑、悲壮的诗美追求。  相似文献   

15.
"花儿"是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以朴素的文字渲染了爱情的主旋律,成为烂漫在高原上的文化奇葩。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独具特色的"花儿"艺术也受到国家和学界的重视,它为我们深入了解西北地区的民族、民俗文化的产生与形成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口。从美学的角度对以爱情为主题的"花儿"进行探究,对其美学特征做一个初步分析,从中发掘它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并以此为切入口展现"花儿"艺术独具特色的民族韵味。  相似文献   

16.
诗化的山水精神是我国艺术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诗人画家在创造和美化自然景观的同时,用诗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再现艺术创作的审美趣味.在这个广阔的艺术视角中又创造了山水题画诗的审美形式,文人画家一方面收拾河山,整治林泉,追寻文人气息浓厚的画面意境,另一方面通过诗画合璧的艺术手段,改良表现山水精神的博大幽深,在文和艺的载体高度上把握民族艺术的实质,反映出中国文人画家在追求林泉之美精神状态下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古代城市文学成形之作的汉代京都大赋,审美内涵存在明显的文化缺失。作家将城市之美物体化,普遍显示出重物轻人的审美取向,堪称城市灵魂的城市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多被忽略。同时,作家外在于对象、物我分离的现象十分突出。而导致这种缺失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农耕文化精神的影响,汉代作家普遍缺少自觉的城市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8.
川端康成作品的核心是对美的追求。他是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重视小说的艺术表现和创新的,因此其小说也具有鲜明的艺术审美特征。本文从内容、语言、主题风格三个角度论证川端小说的艺术审美特色,体现了川端敬爱自然的文化底蕴、生命悲哀的哲学体悟、生命救助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9.
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沉积了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民俗载体,蕴涵着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代表之一。将其纳入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可补高等教育之不足,可以传承和保护民族艺术,弘扬爱国情怀;加强民间文化艺术教育,提升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可抑制不良文化侵蚀,塑造大学生身心健康;感悟民间艺术创作精粹,提升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绘画是在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而逐渐形成的艺术形式,它们和各自民族的审美意识紧密相关,其不同的历史渊源、表现特点正是它们的差异之所在。作为两种不同艺术形式代表的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语言,彼此遥相辉映,在世界绘画艺术宝库成为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结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展示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性。通过把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加以比较,能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西绘画的内在特质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对两种伟大艺术的交流和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