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品德课教学作为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长期以来,一直沿着传统教育的轨道,偏重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而较小涉及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改条件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为前提,试图从营造好氛围、寻找结合点、适当巧移植三方面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袁爱侠 《教育》2012,(36):38-39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方面,而且也包括心理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要获得生命和谐、健康发展,必须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阶段要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学校德育体系,并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重要任务。可见,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侧重于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得思想品德课教学成效甚微。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保证思想品德教育的实地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思品课中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是培养学生明辨事理、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4.
徐建军 《考试周刊》2013,(26):133-133
<正>思想品德教学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心理品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利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从中寻找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从而在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独立的个性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5.
刘茂江 《学周刊C版》2014,(3):228-228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黄金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教育至关重要,担负着传授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品质的重要责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思想品德课要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心理健康纳入了德育教育体系,并将其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趣味性、时效性很强的科目,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人,不是让学生记住多少知识点,考多少高分,而是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法律素养的提升,从这个层面上讲,初中思想品德课任重而道远.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品德课堂中去,是摆在我们思品教师面前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7.
当代社会,青少年不仅需要有健康的身体,还需要健康的心理。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的有机渗透是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新型教学方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8.
正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黄金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教育至关重要,担负着传授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品质的重要责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思想品德课要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心理健康纳入了德育教育体系,并将其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重要任务。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与新课程标准对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教学改革的深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它要求每一位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文章从实践出发,探讨思品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有利因素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观点告诉我们,在有意识地遵循认识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可提高学生心理技能,发挥学生心理机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思想品德课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是知、情、意、行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发展、变化与心理体验密不可分。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1.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因此,探讨小学思品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确是当务之急。现对教学中五种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小学思想品德课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小学思品课中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有明理法、陶冶法、感染法、示范法、锻炼法。  相似文献   

13.
小学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将小学思品课科学地组织起来,在教学中巧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主要就关于小学思品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4.
覃杰 《广西教育》2013,(38):34-35
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体系既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笔者针对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浅见。一、梳理教材。把握心理健康教育主线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课程心理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初中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叙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教学中心理部分课程内容的落实和具体实施要求,提高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对思品课情感教育效果测评的研究湖北省小学思品课情感教育研究课题组张光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被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曾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中作了规定,在新近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  相似文献   

17.
詹立信 《教育》2014,(9):39-40
正思想品德课是基础学科之一,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让学生从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获得教益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和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理解,认为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的思想受到感悟,灵魂得到升华,是一项重要的举措。也可把它归结为思品生活化,生活思品化。以下主要探讨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教育的教学策略。理论支持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是陶  相似文献   

18.
周文彬 《广西教育》2004,(4A):12-1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课和品德课都是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人的素质整体结构中,心理素质是提高思想品德素质的基础,健康的心理对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张文文 《教师》2013,(22):11-12
思想品德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途径。思想品德课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更要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情感教育,在知识和观念教育、思想方法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都要渗透情感心理的培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相似文献   

20.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课和品德课都是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人的素质整体结构中,心理素质是提高思想品德素质的基础,健康的心理对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重要途径。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品德与生活课中渗透的作用在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品德的内化与外显,提高教学实效。随着心理健康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