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郡秦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增加到四十郡。汉代分为六十二郡。隋唐时改郡为州。  相似文献   

2.
尉缭,战国时期的魏国人。在魏国日益衰败的情况下,他在魏国却得不到重用,因此他来到秦国。他以“离间计”献策秦王嬴政,从而破坏了六国合纵,使秦免遭亡国之危;同时“离间计”作为军事手段的补充,使秦兼并六国得以顺利进行;而且尉缭入秦后,他的军事思想贯穿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过程中,为秦始皇统一六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一统是中国历史的鲜明特点。中世纪欧洲分为许多小的封建城邦,中国则很早就统一,而且越来越走向大一统、大融合的趋势。自周代的诸侯千百,变为战国七雄,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中国统一时间之长久,在世界各国无与伦比。秦并六国,行中央集权制,置三十六郡,后又发展为四十郡,在我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时候,在我国领域内,与秦并存的还有东北部地区的东胡、北部地区的匈奴、西北部地区的乌孙和西域诸城国,西部地区的氐羌,西南氐羌汉藏语系与南亚语系的众部落。汉朝在秦统一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大规模的统一。北战匈奴,南…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 ,将第 12课的课题标为 :“秦始皇统一六国。”一些论著也有这样的提法。我认为这种提法不够确切。秦朝是在秦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秦朝未建立前 ,秦国的国君同“战国七雄”的其他六国一样 ,均称王。公元前2 46年 ,秦庄襄王死 ,嬴政即位为秦王。秦国经“商鞅变法”到战国后期 ,其军事和经济力量都超过了其他六国 ,具备了统一中国的条件。嬴政即位后 ,顺应历史发展 ,加紧了兼并六国以实现海内统一。从公元前 2 30年到公元前 2 2 1年 ,经过10年大规模的征战 ,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有许多人死于非自然的情况,从初中历史教材中可窥见一斑。1.活埋。在商朝,奴隶主死了,把奴隶活埋,用以陪葬,叫“人殉”;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与赵国进行了长平之战,40万赵军投降秦国后全被活埋;秦统一六国后,为禁锢思想,把460多名儒生活埋,这就是“坑儒”事件;在抗日战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时期,六国称秦人皆有虎狼之心,说其军队是虎狼之师。荀子就曾说过:“齐之技击不可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遇之者,若焦熬投石焉。”便昭示了秦国军队的勇猛和精锐。在秦的统一战争时期(秦孝公至秦始皇时),不论是秦国的军事制度、还是秦军队的士兵素质、士兵来源、装备、供给的精良及其士兵的士气等等都较之六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而,在统一战场上,秦军虎虎有生气、坚强威武、勇敢无  相似文献   

7.
秦朝作为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国家,快速崛起强大,快速灭六国完成统一,又快速灭亡,其中商周时期作邑分封制度部落诸侯林立加之地缘隔阂,长期以来造成文化隔阂已经狭隘的国家民族认同,秦朝统一六国,六国人民心理强烈反抗,对秦朝灭亡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秦时明月     
《红领巾》2008,(1)
《秦时明月》的故事背景取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西楚霸王项羽攻陷咸阳这段英雄辈出的历史时期,讲述了荆轲之子荆天明历尽艰险,最终成长为盖世英雄,并凭一己之力改变历史进程的热血励志故事。  相似文献   

9.
2013年浙江高考文科综合卷第15题考查了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原题如下: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从立意上看,本题着眼于“国家统一”这一历史主题。  相似文献   

10.
知勇后进     
《同学少年》2013,(9):16-17
古语有云"知耻后勇",今日我说"知勇后进"。勇气,可以承担人生一切重负。历史的画卷中,多少往事灰飞烟灭,唯有一人雄健的身影,屹立于烽烟之中不倒,浑厚的声音萦绕耳旁——"六王毕,四海一"。他,便是秦始皇嬴政,一位集勇气之大成者。秦始皇有勇气为人先,敢做前无古人之伟业——统一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他凭借超越常人的勇气统一度量衡,实现了历史的进步。这样难得的帝王之勇,使他成为五千年文明史上让人不能忽视的帝王。  相似文献   

11.
公元前221年秦吞并关东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为了加强统治,秦统治者强调用法家治国,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然而,法家思想的局限和统一手段的不合理造成了秦朝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冲突,这一冲突以法家思想和非法家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历秦朝社会之始终而存在,成为秦朝短命而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秦时明月     
《红领巾》2008,(1):56-57
《秦时明月》的故事背景取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西楚霸王项羽攻陷咸阳这段英雄辈出的历史时期,讲述了荆轲之子荆天明历尽艰险,最终成长为盖世英雄,并凭一己之力改变历史进程的热血励志故事。在主角荆天明的旅程中再现了建设长城、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著名的历史事件,穿插了孟姜女哭长城等民间传说。  相似文献   

13.
秦王朝的政治建制 秦兼并六国,结束了战乱纷争的战国时代,统一了中国。在文化上落后于六国的秦,通过军事行动实现了它的霸业,  相似文献   

14.
正当“四人帮”刮起影射史学妖风之时,一九七四年三月《红旗》上抛出了《秦统一六国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这是一篇奇文,在“四人帮”的影射史学中有其特点。这篇奇文,奇就奇在谈秦统一六国的历史,却把棍子打在王翦身上。王翦是秦始皇手下的老将,为统一六国立下了屡屡战功。正因为这样,“四人帮”要在王翦身上做文章。王翦和儒家沾不上边,更找不到一点搞复辟的影子,没有什么辫子可抓。然而,“四人帮”一伙有办法,就  相似文献   

15.
战国时期赵国参与了山东六国的合纵抗秦战争,到了战国后期,赵国成为唯一能与秦国相抗衡的国家,多次组织六国抗秦活动并发挥重大作用,赵国的积极反抗延缓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影响甚至决定着战国后期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专制的封建大帝国,开创了我国新的历史时期。但由于内兴功作,外攘夷狄,苛征暴敛,徭役繁重,严刑峻罚,生民涂炭,遂使甫成之功,迅即失败,土崩瓦解。又经过楚汉之争,刘邦终于在公元前202年打败了代表旧贵族复辟势力的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从此,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封建专制帝国的任务便开始了。  相似文献   

17.
秦亡新论     
从文化角度探讨秦亡之原因,不失为一种新的,可行的思路:选择秦文化为统一政策主体,是秦文化政策失败之关键;采用战争和征服手段,是其失败的加速器;文化的差异冲突与六国旧贵族的顽强抵抗是秦文化统一政策失败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8.
太和城遗址     
唐朝初期,在云南大理地区分佈着六个较大的少数民族部落。蒙舍诏,在今巍山县,于其他五诏之南,又称南诏。在六诏之中,蒙舍诏人口众多,经济条件较好。最重要的是蒙舍诏得到唐朝的支持,使它具备了统一六诏的条件。公元738年,唐玄宗封蒙舍诏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赐名蒙归义。在唐朝的支持下,蒙舍诏逐步兼并了其他五诏,建立了奴隶制地方政权——南诏国。  相似文献   

19.
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采取了焚书坑儒、禁绝私学的极端措施。虽有博士官,只备政府顾问,始终没有注意到设立官学。这也是秦二世而亡的教训之一。汉朝建立之后,陆贾向高祖陈说马上可以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劝高祖文武并用。著《新语》一书,也谈到兴办学校是治国根本,提出“兴辟雍庠序而教诲之”,但其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皇庠序之事”。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至汉武帝时出现了统一强盛的新局面。用什么样的思想文化为巩固政治的统一服务?通过什么途径得到巩固政治统一所需要的大量人才?这是社会现实所提出的迫切问题。武帝即位,倾向儒术。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置《五经》  相似文献   

20.
《中文自修》94年七八期合刊解析《谏逐客书》中“使之西面事秦”一句时,将“西面”解释为“在西面”,把全句译成“让他们在西面事奉秦国”,这种解释是不正确的,反而会造成本来不会产生的误解。该句原文是“……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使”的宾语“之”是六国。六国均在秦国之东,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