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3 毫秒
1.
她是最不多愁善感的人,抵抗力很强。事实是只有她母亲与之雍给她受过罪。 ——张爱玲《小团圆》(第276页) 如果盛九莉是张爱玲的话,张说自己是一个不善于愁感的人,这相信是大部分熟悉张爱玲作品的读者也赞成的。作为一个说故事者,张爱玲对她所创造的人物不多情也不多恨,冷静几近无情;在她笔下,很多原来可以是简单纯朴的感情都变得斤斤计较,所有直接的感觉也会被纳入理性计算下。而胡兰成也是这样写张爱玲的:“她从不悲天悯人,不同情谁,慈悲布施她全无……她非常自私,临事心狠手辣。  相似文献   

2.
请划掉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人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所大学。教授请一个女生在黑板上写下她最难以割舍的二十个人的名字。女生写了她的邻居、朋友、亲人,写完后教授说:“请你划掉一个这里面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人。”女生划掉了她邻居的名字。教授请她再划掉一个,女生又划掉了一个她的同事。教授说“请你再划掉一个。”最后,黑板上只剩下了三个人,她...  相似文献   

3.
《半生缘》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有点特别,以往作家和作品之间绷紧的关系在这里变得松弛了些。一般说来,张爱玲的小说总让人时不时明显感觉到那个写小说的人的存在,她对她的故事、她的人物总不免有一种“优越感”,忍不住对她笔下的世界挑剔一下,揶揄一下,她总显得比她的人物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有时候她也难免茫然,说些不明究竟的话,  相似文献   

4.
弗兰纳里·奥康纳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天主教作家之一。她试图在每一部作品中传递她的宗教观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故事中的人物总是被突如其来的暴力所击中,这展示了奥康纳非理性的一面。而这些人物中最常被攻击的是知识分子,他们总是被描写得傲慢又无知。奥康纳频繁使用暴力以及她对待知识分子的敌对态度都表现了她反智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有幸看到一篇美国人教学《灰姑娘的故事》的教学实录。课堂上,教师围绕课文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像力,深入体验并理解故事内容,如春风化雨般,使学生感悟“爱”的魅力。一、在情境的体验中了解爱上课伊始,教师在请一位学生复述完故事情节之后,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这个故事里面的人物,你们喜欢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天真纯洁的孩子们说喜欢辛黛瑞拉和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接着,老师又问:“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还特别强调:“你们一定要…  相似文献   

6.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苹果,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缺口,特有的故事。而这些故事让我们成长,让我们充满力量,它是我们生生不息的希望。记得以前同桌和我谈她的童年,谈她的家庭,最后她歪着头对我说:"看我这么安静,没想到我有很多故事吧?我的生活可是有很多波折的,不像你,一看就很平静。"我笑了笑。谁没有故事呢?只是谁又愿意把这些故事随时放在嘴边呢?后来又换过几任同桌,玩得熟了也会一起分享故事。只是多数人喜欢挑着无足轻重的事向别人诉说,  相似文献   

7.
关于林黛玉这个人物,已被天下人说滥了。嫌她厌她的人说她是个哭哭啼啼的娇小姐,她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不适合在现实中生活;爱她怜她的人说“你是眼泪的化身,你是多愁的别名”(蒋和森《红楼梦论稿》);同情她、歌颂她的人甚至把她拔高到反封建斗士的高度。关于黛玉,笔者认为,黛玉  相似文献   

8.
巴黎,巴黎     
这些年和女儿一起看图画书,无意中有个发现,就是经典绘本里发生在巴黎的故事特别多。你看,《小艾在巴黎》《我们的妈妈在哪里》《玛德琳》《阿黛拉和西蒙在巴黎》……不仅如此,这些作品的作者无一例外全是美国人,而不是法国人!好像只有美国人特别喜欢巴黎,你说有意思不?  相似文献   

9.
在《红楼梦》里,秦可卿出场不久就去世了。可以说是惊鸿一瞥。书中说,秦可卿长得袅娜纤巧,行事温柔平和,被贾母赞为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所以,她的死牵动了太多人的心。著名作家刘心武说,打开《红楼梦》迷宫,最重要的钥匙,就是秦可卿这个人物。可见她的不同寻常。在作者笔下,这么一个人见人爱又如此重要的人物,为何在故事开场没多久就因病去世了呢?  相似文献   

10.
在我的印象中,高三女中学生姜荻写的散文,篇幅都不长,而语言却到位,叙述有节制,且张扬着人物或故事的音容笑貌;似乎一切都运作在她叙述的故事或事件里,又似乎是在为单纯的成熟的篇章做准备。这就是短篇小说《谁最忙》出现的必然。读《谁最忙》,是在读一篇小说,勿宁说是在读一篇诙谐、幽默的故事,或是说读一篇有思想、有深度的童话,一篇凝缩当代社会影像的童话。这篇小说,围绕着“忙”而展开,在“忙”中延伸情节,又在“忙”中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小说开头便写小镇上的人都很忙,忙着干自己的事情,第19届镇长因为大家都忙使他开展不了工作而不…  相似文献   

11.
正重访人物:王荣人物档案本期人物:王荣,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二小学教师重访理由: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一等奖,2011年被评为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特等奖王荣说,在她的教育生涯中,有一句名言和一段话,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她对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的态度。那句名言是但丁的:"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那段话来自美国一位校长给老师们的信。二战时纳粹集中营中的一位幸存者,后来当上了美国一所学校的校长。每一位新老师来到那所学校时,都会收到校长一封  相似文献   

12.
一、以人物衬人以人衬人,就是以次要人物来村托主要人物。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第8册)一文中,通过对次要人物渔夫一次次屈服于他的老太婆,不敢违抗她  相似文献   

13.
成锦端 《当代学生》2011,(21):40-41
在青春小说泛滥的市场上,能让人记住名字的作者已经不多了,能让人记住其小说情节的作者更不多,但,饶雪漫算是一个。有人说她的"青春疼痛"系列有开宗立派的贡献,我虽然不能完全赞同,但是这些小说的销量却是有目共睹的——饶雪漫远胜于韩寒或郭敬明。好书自然喜欢的人多,比如"青春疼痛"系列,比如这个系列的巅峰之作《沙漏》。故事的主角是女孩莫醒醒与  相似文献   

14.
中美教学差异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听人说中国孩子读书就是厉害,尤其是数学,随便从哪儿拽一个孩子来,都能把美国孩子镇住。说这话的多数是中国人;也有美国人帮腔的,宣扬亚洲学生是模范学生什么的。他们不太分得清“老中”、“老日”。“老越”,不过在美国的亚洲学生中,“老中”人数占绝对优势。有个我认识的中国女孩,幸福地回忆起一段光荣历史,说她十四五岁刚移民来美国时,被美国老师叫到黑板前做算术,同班同学如何被她高超的算技所震惊,对她羡慕不已。这样的故事听得多了,我也就相信中国人的基困就是棒,咱五千年的文明史可不是吹的!虽然身为华人的本人数学…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人物总共由495人,除去贾府中的老爷太太公子小姐等重要人物外,有一个小人物在《红楼梦》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可以说她是贾府由盛到衰的见证者,这个人就是刘姥姥。刘姥姥身份低贱卑微,但是却是《红楼梦》中赢得所有人喜爱的一个人物,善良、知恩图报、豁达大度,这些都是她获得好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张鹰 《家教世界》2014,(7):12-12
阿曼达·霍金是美国明尼苏达州奥斯汀市的一位女孩。她自幼拥有讲故事的天赋。学会写字后,霍金就开始写故事,立志成为一名作家。霍金喜欢独处,不爱说话,所以朋友不多。从小学开始,当她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游玩或举行派对的时候,她总是一个人待在教室或家里默默地写作。有同学嘲笑她是个“木头人”,她不以为然。在上小学和幸刀中的8年时间里,霍金写满了十多个又大又厚的笔记本。她曾将自己认为写得很好的故事投给报社,但一篇也没能发表。在父母的鼓励下,她仍旧笔耕不辍。  相似文献   

17.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所大学。在快下课时教授对同学们说:"我和大家做个游戏,谁愿意配合我一下?"一女生走上台来,教授说:"请在黑板上写下你难以割舍的二十个人的名字。"女生照做了。有她的邻居、朋友、亲人等等。教授说:"请你划掉一个这里面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人。"女生划掉了一个她邻居的名字,教授又说:"请你再划掉一个。"女生又划掉了一个她的同事。教授再说:"请你再划掉一  相似文献   

18.
本期人物陈菁,杭州国际大厦雷迪森广场酒店天妍Spa女子纤体护肤中心经理。记者印象: 无论在什么时候看见她,总要惊叹于她的美丽:化妆总是那样精致但又不显山露水,衣着总是那样出挑、别具一格但又把握住分寸。天生的丽质,再经她悉心呵护、神奇点化,常常让人心生羡慕和惊艳。也许美丽的女孩有许多,但能像她那样珍惜美、爱护美,并进一步发扬光大美丽,也就不枉然上苍更多地赐予她的这些美丽了。她说,女生都爱美,但我是属于特别爱美的。所以,有人说,她天生就适合做美容事业的;也有人说她不适合做美容业,因为她长得太好看,如果客人要求照她的样子做一个出来岂不麻烦?似乎两种说法都有点道理,但不管怎么说,她能让人看到美丽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小说中有很多鬼神故事,有一类和坟墓有关,且很多人还得到鬼的馈赠;还有一类直接说墓主自己出来卖随葬品。正如这些故事中有的人物所说:“此不过发冢取物,托以鬼神。”这类故事是带有游侠色彩的叙述者编造出来的变形的盗墓故事。  相似文献   

20.
田星讲故事     
《今日中学生》2006,(11):30-30
这是一个感动人的故事。 贫困大学生高春娜好不容易靠着拣垃圾积攒了一点钱,想回家过春节。在一个小巷里,高春娜这样一个弱女子,见义勇为。帮助一个民工夺回了被抢劫的包裹,自己的钱包却被人偷走了,回不成家。她的朋友把她的故事发在网上,结果招来一片骂声,说高春娜在作秀,说假话,骗取同情。高春娜虽然非常委屈,但是她没有去极力洗清自己,为自己辩白,而且一如既往地做好事,见义勇为,尽自己的力量参加志愿活动。后来高春娜的故事感动了偷她钱包的小偷,他写信向她道歉,并把钱如数还给她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