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全国各家晚报的出版发行中,《宁波晚报》是少有的至今仍坚持下午出报的媒体。令人欣喜的是,在宁波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坚持下午出报的《宁波晚报》依然保持强势媒体的巨大影响力与竞争力,在2004年至2006年全国报刊竞争力年会上,  相似文献   

2.
晚报界的老前辈、上海《新民晚报》社长赵超构说:晚报的绝对特点是“晚”。这确实是经验之谈。晚报之晚,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较日报而言,出报晚;二是就读者来说,晚读报。所谓出报晚,即在日报出报后的半天或多半天之后才出报。这样,从日报半夜截稿到晚报中午截稿这一段,就是晚报独占的黄金时间。在此时间内,晚报既可接收新华社播发的国内外要闻,摘编当天《人民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重要报道,又可采写本埠当日发生的重要新闻,还可对当天日报报  相似文献   

3.
作为对晚报改革的一个探讨,笔者的《把一次出报变成连续出报——对21世纪中国晚报发展之路的思考》在2001年第12期《新闻战线》上刊发后,引发了一场争论。笔者欢迎对晚报连续出报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更多的人关注连续出报问题。晚报早出引发的变革提出晚报要把一次出报变成连续出报,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从当前的晚报早出的现象中,引出的一个新的办报思想。  相似文献   

4.
晚报与日报在出报时间上存在一个时间差,常使晚报处于劣势,但《羊城晚报》“中国新闻版”前称国内新闻版却抓住这个时间差做文章,把劣势变成了优势,打造出一个风格独特、在读者和同行中都颇有口碑的好版面。出报晚半天,大做当天新闻近几年,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一些晚报无法守住  相似文献   

5.
这篇文章值得一读。作者提出,晚报把每天一次出报变为连续出报,形成早晨版、中午版和下午版,便可赢得新的竞争优势。这种想法是否可行,欢迎晚报界的读者来稿参加讨论。本文作者重视对报业现实问题的研究,并着眼于从改革、创新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这种科学、求实的态度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6.
近阅《新闻战线》2001年第12期中的《把一次出报变成连续出报──对21世纪中国晚报发展之路的思考》一文,作者胡方松先生着眼于从改革、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晚报的现实问题和思路对策,并认为晚报连续出报便可赢得新的竞争优势,文章不乏精彩而独到的见解。然而,作为晚报界一员,笔者并不完全赞同胡方松先生的观点,现就若干问题与其商榷。一孔之见,权作引玉之砖。 报纸也要讲究整合营销传播 关于晚报早出或滚动出报的讨论、研究,很有意义。但是,如果讨论只是把报纸作为一种“生产者”来考察,表明晚报业有早出或滚动出报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地市晚报创办伊始,往往都在一个低水平、低起点上。《台州晚报》创办初期是10来个人,每天出报是4开8版,经过五六年的发展,也不过是20多人,每天出报4开16版,发行量不到10万份,广告1500多万元。而后来创办的《台州商报》,名称是商报,但还是走都市生活报的路子,与晚报进行同质化的竞争。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国各地的大多数晚报改为早上出版,也有部分仍坚持下午出版.而下午出版的报纸其新闻要比早报慢半拍,报纸在读者手上的停留时间短,进而也影响广告效果.为了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尽早出报,通行的做法是尽量将截稿时间提前.但这样一来,留给记者采写稿件、编辑处理稿件的时间大大减少.特别是晚报财经新闻,需要记者直接采访,在晚报所有新闻板块中受影响最大,操作难度也最大.  相似文献   

9.
正一张报纸的新闻,能否向读者及时提供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能否触动读者的兴奋点,是体现一张报纸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因素。然而,行业报与日报、晚报等报纸相比较,在新闻稿件的编发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的局限性。首先,时效性差。行业报大多是周一、周二报,少数是周三报。受出报时间因素的影响,无法给予读者连续的阅读冲击力,无形中大大削弱了报纸的影响力。行业报的出版周期决定了它在新闻时效上不能与日报、晚报竞争。  相似文献   

10.
李风 《新闻实践》2014,(12):57-58
宁波晚报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稳步拓展互联网用户,以面向移动终端为主攻方向,以注重用户体验为手段,通过交互式传播,增强产品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媒体影响力、舆论引导力,挖掘品牌价值,促进了转型升级,形成了自身特色。一、拓展用户,重视终端,打造宁波晚报"双百万读者"自2011年宁波晚报探索媒体融合发展伊始,即以移动传播为主,重点拓展移动终端,进一步延伸、扩大了宁波晚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胡方松 《新闻实践》2001,(12):38-40
晚报的发展要坚决走改革之路而不能走改良之路,要引入全新的思路而不能沿用传统的思维。这个改革之路的重要一步,或者说全新的思路的关键一点,我认为,就是要认清晚报的基本优势和劣势,把一次出报变成连续出报。  相似文献   

12.
目前,文化新闻在不少城市晚报呈现削弱状态,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文化新闻的采写缺乏创新。自2004年至今,《宁波晚报》对文化新闻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推出了大量系列“文化特色新闻”,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有不少策划与稿件还取得了轰动效应,其中几篇系列报道还分别获得市级、省级新闻奖和全国晚报新闻奖。主要创新实践有:策划报道“天下宁波人”,做强“热点文化新闻”、深挖“冷点文化新闻”,举办“宁波的中国之最”征文活动等,使这类文化特色新闻像其他主流新闻类别一样登堂入室,成为《宁波晚报》吸引读者、打开市场的“杀手锏”之一。  相似文献   

13.
合肥的报业市场上近年来一直是三早(江淮晨报、安徽商报、安徽市场报)两晚(合肥晚报、新安晚报)竞争,合肥晚报和新安晚报一直处于第一集团军,相互胶着,发行和广告不分胜负,是同行关注挑战的“靶子”。在此态势下,两家晚报的一举一动尤为各方关注。今年3月1日起《新安晚报》改为早晨出报,“晚报”从此变成了“早报”,有人因而曾发话说,最先受到冲击的将是合肥晚报,合肥晚报“前景难测”。然而,半年多时间过去了,合肥晚报不仅没有受伤倒下,反乘势而上,零售量和广告收入分别比今年新安晚报改为早晨出报前增长了30%和32%以上,迎来了发展史上新一…  相似文献   

14.
刘依卿 《今传媒》2015,(2):38-40
晚报因其信息量丰富、报道风格亲民,成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途径,在科技传播大众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在宁波最受读者欢迎的《宁波晚报》为例,在2013年7月1日到2014年6月30日的报纸中,运用构造周抽样法抽取两周的样本,分析其科技报道的现状和问题,进而对全媒体环境下晚报的科技报道创新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宁波晚报推出了"87777777"热线已经5年多时间,这一读者信息互动平台已经成为宁波家喻户晓的媒体品牌。现在,晚报50%以上的本埠新闻,源出自于热线。笔者结合在热线工作的经历和感受,谈谈热线新闻报道中须注意的一些问题。要保持正确的"接线"心态热线新闻扎根于基层老百姓,没有读者的主动参与,就没有热线新闻。因此,热线记者要尊重每位  相似文献   

16.
蔡春秀 《新闻前哨》2006,(11):41-41
十堰市英达利印刷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一直担负着十堰晚报的印刷任务。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公司原有的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导致十堰晚报的印刷质量在全省行业评比中从未获得过优秀奖。随着报纸版面和发行数量的增加,以及广大读者对报纸的视觉效果越来越高的要求和广告客户对报纸版面不同层次的需要,原有的一台204轮转胶印机已十分陈旧,既不能保证出报的时效性又无法满足读者和客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评析性新闻应成为地市晚报要闻版的重要品种朱梅华宁波晚报副总编辑新闻界一位颇有声望的前辈曾经提出,晚报要闻版新闻不外乎两类:一是报道:二是评介。依笔者之见,这里所说的评介,不仅是指言论,还应包含评析性新闻。细心的读者也许不难发现,与前几年相比,地市晚报...  相似文献   

18.
徐凌 《传媒观察》2007,(5):43-44
2006年8月底,《扬子晚报》在一报两投的两难抉择中,经全新改版,下决心在早上出报,即刻赢得比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当说,晚报早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从《兰州晚报》改早出开始,至今,参加全国晚报协会的152家晚报中已有130家弃晚从早,参与早报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9.
江坪 《新闻实践》2011,(5):66-66
本刊讯4月7日,宁波晚报新闻远程发稿系统启用。自此,在中国移动网络信号覆盖的任何区域,宁波晚报记者可通过手机随时向编辑部发稿。这标志着宁波晚报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又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20.
《新闻战线》杂志2001年第12期在《晚报·都市报专页》上发表了胡方松先生的文章:《把一次出报变成连续出报———对21世纪中国晚报发展之路的思考》(以下简称《把》文)。应该说,有关中国晚报改革发展道路和方向的相关研究文章一些媒体曾或多或少地刊发过,关于把晚报变成一天出版三次的想法,我想很多晚报界的同志肯定也有过,但真正把这一想法付诸文章,我还是第一次从《新闻战线》上读到。正如该文的编者按指出的:“本文作者重视对报业现实问题的研究,并着眼于从改革、创新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这种科学、求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