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文 《今日教育》2006,(11):46-47
艺术与文化相依共存。艺术是社会文化中的存在,它体现了一种求真的文化心态和文化追求。艺术家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觅取原型,并以此作为自己常用的一种艺术构型方法。艺术是对生命的思考,文化的沉淀。艺术家的文化底蕴展现于作品之中。艺术与文化是共生的社会精神现象。儿童艺术是艺术构成中独具特色的类型,儿童的精神风貌体现在他们稚气而拙朴的作品中,我们的文化对儿童艺术的发展和价值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之佛是一位具有崇高品格和杰出才华的艺术家。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真谛与画家心灵的碰撞融合,赋予陈之佛作品冷逸绚丽的生命意味。  相似文献   

3.
虚拟既是当代艺术作品情节内容的特征,又是情节的表现手段.文章主要以当代绘画作品为例,阐述当代艺术在虚拟美学的影响下,艺术家通过选取个人化倾向题材内容,利用各种数字媒介和大众流行文化资源,运用游戏化和隐喻的叙事方式,形成了具有艺术家个人丰富想象力的虚拟情节特征.  相似文献   

4.
宫诚 《黄山学院学报》2008,10(2):136-138
美术具有时代性。每个时代的文化选择决定了美术作品的式样。同时美术作品也体现了时代的观念。从艺术史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文化选择在艺术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艺术家要主动把握时代的文化方向,使自己的艺术得到时代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艺术家是艺术创造的主体,特定时代的文明与文化塑造了艺术家的身份。从古希腊到当代,西方艺术家经历了工匠、巫师,立法者、批判者到多元化的角色转换。艺术家身份的变化折射出人类文明的演绎路径,对之进行梳理不仅可以反思历史,更能厘清当下,尤其在多元文化视野中寻求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6.
二胡是弓弦乐器中流行最广又独具特色和民族韵味的拉弦乐器.本文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二胡艺术与江南文化之间的关系作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旨在寻求民族器乐与民族文化之间的直接对话,探寻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分析了弓弦乐器二胡的江南文化内涵,论述了在二胡艺术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江南二胡艺术家(包括民间二胡艺术家和职业二胡艺术家)在音乐创作和演奏等方面的创新与改革.  相似文献   

7.
中国艺术家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五千年所形成心理结构在面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明的冲击下,其世界观、价值观、艺术观、理想与现实发生激烈的撞击。新时期的艺术形式语境话语是在历史的延续性中和本土文化的条件中形成的,艺术风格具有历史和文化的规定性,在特定的本土历史语境中,时代的印记赋予艺术家本身的艺术形式风格。  相似文献   

8.
胶东剪纸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技艺精湛、寓意鲜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实用性和装饰性,是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民间,是齐鲁文化和外来文化历史积淀的产物,体现着广大民间艺术家的审美观念、造型思维和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方法,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9.
欧洲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古代希腊文化是功不可没的。希腊神话与其他民族神话的不同之处是具有人民性和民主性,优美的神话常唤起艺术家们的灵感。文艺复兴时期,在绘画和雕塑上把神人性化,就像生活中的人,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艺术家们用人文主义精神来打破封建主义的禁锢。古代希腊神话更像是从古代照耀来的一束迷人的光芒。  相似文献   

10.
艺术家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作品的艺术质量,因而要求艺术家要有深厚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笔者概括提出了艺术家的素质结构。艺术家的素质由五个方面构成———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深厚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生活积累、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  相似文献   

11.
民间工艺具有极为丰富而广阔的文化内涵,它包含着现代信息和历史之源的美的创造,它是我国当代一切民族造型和艺术家新的艺术创作之源,它培育着人民所需要的真善美,它高度的艺术成就来自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在保护传统文化艺术优秀特质和精神的基础上,更应充分吸收人类的一切先进思想文化,实现文化的更新和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12.
郑青 《考试周刊》2012,(83):182-182
中国书法艺术是世界文化领域里极其珍贵稀有的宝藏,是艺术家和设计师久用不衰的法宝,是平面艺术设计的宝鉴,水墨文化在平面设计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其独特的艺术性,在平面设计元素中具有代表性。因此,书法艺术在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探索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我们欣赏、理解美术作品的重要环节。本课讲述了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这种创作意图可能针对现实,也可能针对艺术,但无论针对什么,它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情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汉字在数千年的延续中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种既实用而又饱涵艺术特质的独特符号。它的传承和创新是当代书法艺术家与学者所面临的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新课题。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张扬与延伸。应正确把握这一目标,将书法艺术作为时代文化精神的一种载体,遵循民族审美情趣,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民族气派的书法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审美文化中,视觉艺术作为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使视觉审美成为审美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从分析视觉艺术审美的文化生态出发,对创造性思维的本源的民族文化,生活、观念等几个直接的方面去探讨在视觉审美中的文化生态.正确认识和了解这些现象和原因,无论是对于当代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和还是对于大众对于当代艺术作品的正确解读,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明具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在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中,陶瓷文化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国历代陶瓷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为中国创造出无数闻名于世的陶瓷珍品,但就现如今的发展状况看,陶瓷文化创意貌似进入了瓶颈阶段,该如何突破这个关卡,更好地创新和发展当今陶瓷文化成为一个大家共讨的问题,本文就以大学生如何陶瓷文化创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山水画论蕴含着深厚的生命意味:首先是艺术家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并注入自己的情感,再通过移情的手法,使山水画形成自然人文化;其次是艺术家在与自然融合、与绘画共赏的品味中使精神得到升华,形成精神超越化;再次是艺术家通过绘画的鉴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让生活、生命更具有审美性,形成生命审美化。因此,我们要努力挖掘中国传统山水画论的这种审美精神和生命美学的内涵,以此来反思现代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女性艺术家和所有的艺术家一样生活于当代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中,也生活于民族、文化、历史情境中,只是她们的自我的成长变异所含次第、比例与进程往往更自觉、更典型。传统文脉中相对封闭的自洽生成造就了独特的中国式的观察与表现程式在当代艺术中悄然流逝,女性艺术家的当代化与之不同,生活中交流所产生的诱惑与机遇在艺术思维中潜移默化,呈现为生活客体存在与女艺术家、读者的内在精神的契合更是艺术的终极存在状态,在构成女艺术家的生存气场的诸多画面因素中,色彩的潜意识选择透露了这一系列信息,通过女性艺术而对当代性、性别及色彩做出的研究与阐释,对于女艺术家的生存环境的认知与改良具有实际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屹 《巢湖学院学报》2010,12(2):70-72,85
漆画艺术家的生存体验与生活经验决定了他们创作图式的形式和内容,他们以不同的主题和各自的言说方式反映着特定时代的视觉文化特征,表达着艺术家个人与现实对应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煤文化,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一股力量。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蕴育了中国煤文化的丰富内涵,也给中国煤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外部环境。煤矿是一块沃土,吸引无数艺术家进行写作,创作和演绎出具有文化研究价值和传承价值的宏伟著作。而《幸存日》这部作品对煤炭中的生命密码和生命的珍视、矿难的反思,以及煤矿工人体现的煤文化风骨等问题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