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篇新闻稿的发表告诉我:初学写作,要在短上狠下功夫。那是一九八四年十月的「天,领导把新闻报道的任务交给了我。当时想,新闻有啥难写?连续二十天,我一下子采写了十多篇,却篇篇都没能变铅字。在我灰心之时,《河南计划生育报》登了我的第一篇新闻,是写民兵宣传计划生育的。拿出样报一看,原来我写的千余字的稿子在报上变成一百八十九个字的简讯,经过仔细对照,揣摩,才发现只有登出来的一百八十九个字有新闻价值。我想新闻就是要短,只有短,才能使你用最精炼的语言。在短上下功夫@张英俊  相似文献   

2.
多写短新闻     
我在农村基层工作,经常采写一些乡间短新闻。自去年四月以来,我先后在《四川民兵》、《四川农民报》、《四川工人报》等报刊,及县人民广播站发表了七十多篇稿件。还分别被《南充日报》、《四川农民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和通讯员。下面谈一点采写短新闻的体会。短新闻要凝聚一点,短小精悍。我开始写稿时,总想写出“大部头”,有分量的长稿。于是使劲拼凑材料,拉长篇幅,因而写出的稿子主题不突出,事例不典型,费力不小,不能采用。后来,我仔细琢磨《新闻与写作》上一些作者谈写作体会  相似文献   

3.
1997年3月,《一线写真》栏目带着泥土的芳香问世于河北日报一版。为了使该栏目刊发的现场短消息能够充分体现“现场短新闻”那种纯朴、真实而又精美的风格,为该栏目撰稿的记者,严格遵守到一线去写真的办栏宗旨,牢牢把握现场如实再现的写作原则,既居高望远,又短小精悍,且语言清新、内容充实,努力做到让刊发的稿件都落地有声。5年来,该栏目共发表稿件400多篇,其中获中国新闻奖2篇,获全国党报新闻奖8篇,获河北省新闻奖12篇。栏目新闻的真实美真实是新闻的灵魂和生命。新闻只有具备了真实的美,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论短新闻     
在认识的长河中,激起的点滴浪花往往有其光辉。撷取这点滴浪花或描述这长河的一瞬的短新闻,也自有其意义和价值。新闻虽短,甘苦自知。这里发表的,是即将出版的《新华社中青年记者短新闻选萃》一书中部分作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电视短新闻是简明扼要、迅速及时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体裁。各家电视台新闻节目中短新闻始终唱主角。每年电视新闻评奖,要求参评作品中短新闻占较大比例,并且严格规定短新闻的长度不得多于1分30秒。电视短新闻一般一条新闻一个主题,一条新闻一个现场。电视短新闻的“短”,是由于记者选拍到新闻事件中最具动感、最富价值、最为典型、最有冲击力的瞬间镜头,这一动态镜头虽然短,也能使短新闻有较多的含金量和信息量。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更积极有效地利用短新闻的体裁优势,来丰富我们的电视新闻的内容,增强可视性,值得我们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现场短新闻研讨会上,部分获一等奖的作者畅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想。下面记叙的是他们的发言摘要: 孟晓云(人民日报,《半个世纪后的聚会》的作者):好的现场短新闻,第一,要有历史感、时代感,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典型意义,以小见大,反映重大的主题。第二,要有现场感,纵览全局,又有特写。第三,用最短的篇幅浓缩丰富的感情。我觉得现场短新闻应有顺手拈来之感,将采访中捕捉的素材、细节  相似文献   

7.
第二届全国现场短新闻评奖,9月14日晚在武汉揭晓,15件作品获一等奖,45件获二等奖,90件获三等奖。评奖委员会于9月初在承德对参评作品进行了评选。这届是评选1990年7月1日至1991年6月30日刊播的现场短新闻优秀作品。全国有1500多家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参评,选送到全国参评的作品400件,评出一、二、三等奖共150件。评委们普遍认为,这次获奖作品与上届相比有如下特  相似文献   

8.
郭增彬 《新闻三昧》2004,(12):34-35
让新闻短下来是一个比较老的话题了,现在还有这样的呼声。换句话说,“该短下来的新闻有的没短下来”这个事实,过去有,现在还有。而让新闻短下来的呼声,不但新闻媒体内部有,广大读更有这样的要求。短新闻能否反映出重大新闻事实?短新闻能否出好作品?短新闻能否反映出记、通讯员的高水平?……就这样一些问题,笔从新华社70多年的新闻实践中找出10件短新闻作品予以研读,找到了肯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从已发表的现场短新闻来看,我觉得要写好现场短新闻,就一个记者来说,起码要练三功。第一功,把脚板深下去。倡导现场短新闻,决不仅仅是写作技巧问题,首先是一个作风的转变。到群众生活的火热的现场去,是需要勇气、需要胆略的。在现场采访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有时候还面临着生死的考验。从当选为首届现场短新闻一等奖《华阳礁上补给忙》一文可以看出,这个仅800字的短文,是用拚搏、用汗水,甚至冒着葬身鱼腹的风险采访到的。作者乘着拖船,穿越南中国海,风高浪大,天旋地转,历尽了颠簸生活,才描绘出了在最艰苦的地方默默奉献的祖国南沙卫士不寻常的生活画卷。同时被评为现场短新闻一等奖的《美军入侵一周  相似文献   

10.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各种信息让人目不暇接的今天,人们已很少有耐心捧读长篇大论,短新闻应成为报纸的主流体裁,这也是广大读者的呼声。怎样才能写好短新闻呢?笔者认为,写短新闻首先要有淘金者精神。对深入采访所获得的素材一定要认真分析,找到最核心的问题最典型的细节,比如曾获山东新闻奖一等奖的《狠刹浮夸风、严查报假者》(原载1994年12月17日《威海日报》),此文写得既短又好,关键在于抓住了“挤水分”、“摸家底”这个典型的细节,再通过“严格  相似文献   

11.
新华社最近在哈尔滨召开的短新闻研讨会,就短新闻在新闻中的地位、短新闻采写的基本经验、短新闻与改进文风和作风的关系、短新闻对新闻改革的意义等作了探索。与会者通过探索有了一个共识:时代呼唤短新闻,读者需要短新闻,新闻工作者要多写短新闻,写好短新闻。这次研讨会是新华社一些青年记者倡议,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和黑龙江分社主持的。到会的有国内21个分社和总社国内部、国际部、对外部、体育部、新华出版社等33人。总编辑南振中参加了研讨会并作了发言。会上,25位同志宣读了论文,并围绕着短新闻问  相似文献   

12.
新闻报道的结尾,历来是不被重视的。特别是消息一类的短新闻,似乎不必考虑结尾。“倒金字塔”式的结构,更是无结尾可言。记者写稿,可以写到哪算到哪;编辑编稿,则可以从后往前删,删到哪算到哪。正因为如此,议论新闻写作技巧的文章不可谓不多,但探讨新闻结尾的文章却较为少见。与此同时,我平时浏览新闻报道,常常有这样的感觉:看新闻导语时感觉较好,读到结尾时会突然地感到生硬、乏力或尴尬。而在阅读欣赏那些烩炙人口的典范式新闻、那些传诵一时获大奖的新闻时,却强烈地感受到:这些新闻篇幅大都短小,但大都有一个耐人寻味、令人叫绝的好结尾。这一点,那些优秀的现场短  相似文献   

13.
短新闻的深度朱梅华围绕若干新闻事件或重大主题、由多篇新闻组成的报道,如常见的“系列”、“组合”、“专题”等,一定要有深度。那么,以单一新闻事件为内容的短新闻是否需要深度呢?笔者认为,短新闻也同样需要深度。从读者的需要来看,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广...  相似文献   

14.
全国现场短新闻研讨班给我的任务,是要求谈谈现场短新闻同短新闻乃至新闻的关系。这个题目看来不大,实则十分复杂。要弄清现场短新闻与短新闻、新闻的诸关系,首先需要弄清这三者的条件、特征、要素,以把握  相似文献   

15.
我这个人很笨,虽是新闻圈中人,却很难得在采访第一线冲冲杀杀。对于别人的报道,也自感不了解他们的艰辛与困难,从不敢去品头论足。可是,看了范敬宜同志近期在经济日报上连续发表的五篇短新闻,却无论如何也抑制不了“评头论足”的强烈愿望,是这五篇短新闻震动了我,抑或是自己的旧观念受到了冲击,连我自己也闹不清楚。先说说范敬宜同志这五篇短新闻吧。它们是:《中国日报出了个好点子》(5月23日)、《“老外”开始怕“老乡”》(5月28日)、《二纺机B股上市在即》(5月29日)、《再给后代5000年》(6月1日)、《金发碧眼学苏绣》(6月16日)。五篇短新闻,均刊登于经济日报一版,而且都加上了花边框。许多有经验的记者这样认为:短新闻,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短,短到行文中没有多余的文字。但新闻要素又不能缺,该交待的要交待,该说明的要说明。要短到在一篇三五百字的新闻作品中,包含有丰富的  相似文献   

16.
全国现场短新闻评选已进行三届,每届都有军报刊登的军事训练作品入选获奖,这说明军事训练报道运用现场短新闻这个“轻武器”有较大的优势。现在,不少作者已比较注重运用现场短新闻的形式报道军事训练等部队工作,应该说这是一个好现象,有利于改进新闻工作,提高报纸宣传效果。但是,现场短新闻来稿中有个通病:有现场而无新闻。这是许多现场短新闻不能采用的重要原因。一位资深的新闻理论工作者提出现场短新闻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有较高的新闻价值,现场感强,短而精。其中新闻价值列首位。这是因为往何一种新闻文体,新闻性是其共同的…  相似文献   

17.
从1982年起,我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新闻作品,几年来的实践使我体会到,写新闻也要“短、平、快”。所谓短,就是内容精炼。刘勰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我常以此为勉,对每句进行斟酌提炼,尽量使内容达到“无可削”、“不得减”的地步。去年春节前夕,我校师生心情舒畅,各班都举行了文娱活动,并涌现出了许多精彩节目。我将这方面的情况,写成了200多字的新闻稿,被商丘报头版采用。  相似文献   

18.
又一批生动活泼的现场短新闻9月14日在武汉获奖。当获奖者在武汉剧院走上领奖台时,全场热烈的掌声再次表达了人们对新闻改革的鼓励和期望。 150件作品获得第二届全国现场短新闻奖:15件作品获一等奖,45件作品获二等奖,90件作品获三等奖。推进新闻改革,提高报道质量,改进采访作风和文风,是本次评委会倡导的主题。以穆青为主任的第二届全国现场短新闻评奖委员会,于今年9月初在承德对参评作品进行了评选。全国有1500多家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参评,共选  相似文献   

19.
现场短新闻,顾名思义,就是新闻中要有强烈的现场感,离开现场这个基本特征,也就不成其为现场短新闻了。那么现场短新闻如何突出现场感呢?我认为对新闻事件的细节描写尤为重要。以《经济日报》记者童政2006年2月1日发表的《新年里家乡人美好的心愿》为例:按惯例,每逢大年三十晚,从各地回来的兄弟姐妹们都要谈谈自己过去一年的成就和新一年的打算。大伯是年夜饭的主持人,当宣布轮到我堂哥说话时,全家人的目光立刻转向堂哥身上。堂哥从兜里掏出了一盒名片,逐一发放给大家。“呵,都当经理了。”首先拿到名片的二伯好奇地说。堂哥告诉大家:“这是…  相似文献   

20.
怎样写好──短新闻短新闻就是精、深、活、鲜,信息密集性强的新闻,消息类以500字。通讯类以700字以内为宜。写短新闻有质的要求,不能误为一味追求篇幅短,字数少,如果是那样,短虽短了,但没内容,干巴巴,没有信息量,没有深度,没有份量,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