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981年秋季始,我校实施作文教学循序训练实验。这项作文改革概括起来就是“一个核心”、“三个阶段”、“六步训练”。“一个核心”是: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三个阶段”是:基础训练阶段,单项训练阶段,综合训练阶段;“六步训练”是:一年级以看图说话为主的说话训练,二年级以看图写话为主的写话训练,三年级以写片  相似文献   

2.
二年级作文是学生由看图写话向看图作文过渡的阶段,教师的主要精力应放在“过渡”上。从看图写话过渡到看图作文,我认为解决好“如何过渡”是核心,教师应十分注意看图指导的层次性和阶段性,以学生实际具有的理解思维能力为基点,密切协调学生和对象之间的关系,有序有节的加以诱导、提示和过渡。一般地讲,从看图写话过渡到看图作文应该经过“看图——写话——作文”  相似文献   

3.
“九义”小学语文教材将整个小学作文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二年级)为初步训练阶段,重点进行词句和看图说话、写话训练;第二阶段(三年级)为过渡训练阶段,重点进行片断训练;第三阶段(四至六年级)为综合训练阶段,重点进行成篇作文的训练。因此,如何扎扎实实地抓好三年级的作文训练至关重要。它既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使学生养成  相似文献   

4.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重要阶段。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二年级主要是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而到三年级就开始命题作文。从看图写话到命题作文,中间有一段不小的距离,需要引导学生很好过渡。有些学生刚升入三年级,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作文时常常咬紧笔杆,愁眉不展。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从二年级的看图写话顺利地过渡到命题作文,是小学作文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按从说到写的顺序,“从看图说话到写话,再到命题作文;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再到作一篇文”,这样安排体现了作文训练的序列。看图说话、看图写话,是对学生进行观察、思维、表达等能力的综合训练,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起就非常重视这方面的训练,以便学生通过练习,打好作文的基础。根据由说到写的原则,一年级先安排看图说  相似文献   

6.
看图作文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虽然从一年级就开始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但许多小学生到了高年级看着图仍然写不出什么像样的文章,作文能力很差。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看图作文的水平呢?我认为帮助学生过好习作的审题、看图、想像、布局“四道关”,是至关重要的。下面,以看图作文《郊游》的指导课为例,谈谈我是怎样帮助学生过关的。  相似文献   

7.
钟桂芳 《教育》2013,(15):48
看图作文,是起步作文。小学一年级的看图说话,二年级的看图写话,是看图作文的基础。看图作文,一直贯穿于小学阶段作文训练的始终,是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三年级的看图作文教学,更是一个转折期。对许多孩子来说,它像一条门槛。顺利跨过去了,学生就能在写作的道路上大步向前;被这  相似文献   

8.
三年级在小学阶段处在承上启下的特殊阶段,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也就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根据《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的要求,将整个小学作文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2年级):初步训练阶段。重点进行词句和看图说话。写话训练,第二阶段(3年级):过渡训练阶段,重点进行片断训练,第三阶段(4—6年级):综合训练阶段。重点进行成篇作文的训练。由此看来,三年级的片段训练是连接从看图写话到命题作文,从词句到篇章的“过渡”桥梁。这就是  相似文献   

9.
学生三年级开始作文,犹如小孩子学走路,需要有一个扶着走的过程。他们从看图学文、看图写话到命题作文,从写一段话到写一篇文,这是一个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的作文训练难度大,往往容易被老师忽视,形成薄弱环节。下面我就三年级作文训练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l—2年级)启蒙训练阶段,重点进行词句训练和看图说话、写话训练.第二阶段(3—4年级上学期)过渡训练阶段,由词训练逐步过渡到片断训练.第三阶段(4年级下学期—6年级)篇章综合训练阶段,要求学生达到能写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四年级上学期的作文训练,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体系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1)在片断训练中,要继续巩固低年级和三年级上学期的词句训练,要求学生在写一个片断时,做到“用词准确,语句通顺”.(2)四年级上学期与三年级下学期都要求学生写片断,但训练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三年级下学期只是提出“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片断”.(3)四年级上学期的片段训练是中年级连句成段训练向高年级篇章过渡的桥梁,因此,本学期的作文训练要紧扣“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这个读写训练重点,有目的地渗透有关篇的知识,为学生进入高年级的篇章训练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内容简说编者意图是让三年级学生借助图画,训练观察,学习表达,实际上是看图作文训练。对于刚接触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观察”与“表达”都是看图作文的难点。这两个难点中,前者是基础,是前提,是关键;而后者往往是教者所忽略的。我们教学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观察与表达的基本方法。设计理念看图作文教学,一般模式是学生先看图再习作,结果学生往往生厌失趣。如何突破“观察”与“表达”的难点而又不使学生失趣厌写呢?本次习作教学设计打算以欲擒故纵的策略来实现这个愿望。即为了让学生更好“观察”却故意在开始时不要学生从容“细致…  相似文献   

12.
看图作文是小学作文训练的重要形式。虽然从一年级就开始看图写话的训练,但许多学生到了高年级看着图仍写不出什么像样的文章,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看图作文的水平呢?笔者认为引导和帮助学生过好习作的审  相似文献   

13.
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就作文训练来说,是打好写作基础的关键年级。所谓过渡,即由说话、写话训练向篇章训练过渡,由看图作文向命题作文过渡。因为对三年级作文的特点认识不足,不少教师急于事功,当学生一进入三年级就练命题作文,由于难度大,台阶高,结果往往费劲很大而收效甚少;有些教师迁就学生的实际水平,降低要求,只搞写话或看图作文训练;有些教师只重视具体写作方法的指导,忽视丰富学生生活,忽视观察训练;还有些教师只重视写实,忽视想象力的培养。上述种种造成三年级作文训练深一脚浅一脚,步履艰难。教师反映;教作文难,教三年级作文更难。  相似文献   

14.
三年级处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从写作训练来说,它既是看图说话、写话的继续,又是命题作文的开始。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三年级学生“开始命题作文,学习写简短的记叙文。”要求三年级的学生立即由看图写话转到命题作文,自己选择材料、安排段落、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为学生练习写作“架桥铺路”,积极引导学生向命题作文“过渡”。  相似文献   

15.
“看图作文”教学初试马鞍山师范附小杨燕小学生对作文是充满兴趣还是畏之如虎,关键是教师能否帮助学生把好三、四年级作文的“过渡”关。根据该阶段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在教学手段上,我们采用“直观、形象、新颖”的看图作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一...  相似文献   

16.
三年级上学期是命题作文训练的起始阶段,教材在本学期共安排了十次作文训练。从内容讲,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各种类型;从形式讲,有听后转述、日记、看图写话、片断训练、半命题作文等。为了打好作文基础,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本学期的作文训练,应明确以下几项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生作文序列训练中 ,三年级由一、二年级的看图说话、看图写话转入片断作文的练习 ,开始写生活中的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物体、景物的一部分 ,但对他们来说 ,是一件很“艰难”的事。那么 ,如何克服学生认为写作文难的心理障碍 ,把他们引进写作之门呢 ?一、师生共作 ,激发兴趣。爱因斯坦曾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一旦激发起来 ,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欲。三年级学生刚进入作文的起步阶段 ,是激发和培养作文兴趣的最佳时机 ,教师一开始就要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兴趣。比如开学第一周 ,学校举行卫生大扫除活动 ,这是每位同学亲身…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在一二年级已进行过造句、看图说话、看图写话等几种写作训练。从三年级起,开始学习作文。这阶段,我利用教材提供的习作例文,给学生较多的仿写练习,从仿写一段话,到仿写一篇文章,再过渡到独立写文章。仿写练习好比让学生学画时照着范画临摹。指导学生仿写,既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又可以引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学会作文。我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的:  相似文献   

19.
小语教学大纲要求,一年级学生的看图说话和看图写话,都要从“一句话”练起。在作文起步训练中,我先要求学生会说一句主谓完整的话;进一步提出,一句话里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个要素。这样,在学生的早期作文训练中,就为学写记叙文打下了初步的基础。一、先教会学生说一句主谓完整的话。我结合拼音教学,指导学生看图说话,要求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教学  相似文献   

20.
小学三年级的作文训练,已从以口头表达为主过渡到以书面表达为主,这是三年级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我从实践中体会到,要解决这个难点,必须搞好由说到写的过渡,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一、明确训练重点,订好教学计划。小学作文教学的程序是“从看图说话到看图写话,再到作一篇文”。根据这一程序,三年级上学期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是片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