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一个争论很多的问题。争论中的一个内容是如何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对立,即它们之间的对立仅仅是绝对的或仅仅是相对的,还是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长期以来,在宣传中主要强调运动的绝对性,强调运动与静止对立的绝对性方面,而对于静止的相对性,运动与静止对立的相对性方面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本文就运动与静止对立的绝对性和相对性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固有的属性,它包括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简单的位置移动一直到复杂的思维活动。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  相似文献   

2.
一、绝对静止参照物(系)是不存在的(一)宇宙在大爆炸中产生见图1(三)宇宙是物质世界的一切包括天体和生命及巨大的空间见图3  相似文献   

3.
整个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体组成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选择得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如选择车厢为参照物,则人是静止的,如选地面为  相似文献   

4.
1.现今所有的理论都似乎暗示着宇宙存在一种巨大能量,即使是在空无一物的域中也是如此。这种所谓的“真空能量”的力效应,要么在很久以前就迅速地把宇宙起,要么就是让宇宙膨胀得远比现在更。标准模型不能帮助我们解释这个称为宇宙常数问题”的谜。2.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宇宙的膨胀速正在放慢,因为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因为万引力而相互吸引。但现在我们知道宇宙正加速膨胀,而无论引发加速的东西(称为“暗量”)是什么,它绝对是在标准模型之外。3.很多证据表明,在大爆炸后很短暂的间内,宇宙经历了一个被称为暴胀的急速胀阶段。引起暴胀的场不可…  相似文献   

5.
1、宇宙大爆炸理论它是关于宇宙形成的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其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  相似文献   

6.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宇宙中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相对静止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运动规律,唯物辩证现就是矛盾运动现。矛盾是一切运动的动力,运动是一切矛盾的源泉。宇宙就是物质连环锁链式的矛盾运动过程。根据自然科学家们对宇宙的研究成果,在矛盾运动观看来,宇宙的来源可回溯到高能量“空洞”;再而可回溯到“零”和“无”状态。它经过了母子、子孙具有各种不同质的多层次演化。人类至今对宇宙的认识很可能只是它在特大黑洞与明朗宇宙螺旋或波浪运动及其所包含的较小时空局域膨胀与收缩波浪运动中一个半波中的半波宇宙。  相似文献   

8.
简谈参照物     
在研究机械运动的时候,人们事先选定的、假定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正确认识参照物,必须明确以下几点.一、客观性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平时,我们说某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另一物体(参照物)而言.在描述物体运动情况时,无论是否提到参照物,参照物总是存在的,这就是参照物的客观性.例如我们说“太阳东升西落”,就是以地球为参照物而言的,只是没有明确提出而已.二、假定性参照物只是假定不动,而不是真的不动,与其它物体一样,它也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这便…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小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为例),编者有意识地编选了一些富有哲理、与哲学理论有关的课文。归纳起来,大致涉及到如下哲学思想。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形式又是复杂多样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移动。发展变化就是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运动又是有规律的,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对世界的一种最基本的看…  相似文献   

10.
宇宙的60%是反重力? 1916年,爱因斯坦在分析宇宙时发现,根据广义相对论,宇宙是不平衡的,它要么是膨胀,要么是收缩。如果仅仅存在万有引力,那么星系之间应吸引而相互靠近,宇宙应是在收缩。为了使宇宙趋于平衡而完美,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哲学运动观,只讲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不讲相对的运动,并认为物质世界只是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不但否定了相对静止,同时也否定了绝对的运动,从而使运动观不能自圆其说,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在理论上缺乏严密性和完整性。本文把相对运动引进运动观,全面论述了相对运动、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统一的真理,从而进一步严密和完整了马克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哲学运动观,只讲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不讲相对的运动,并认为物质世界只是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不但否定了相对静止,同时也否定了绝对的运动,从而使运动观不能自圆其说,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在理论上缺乏严密性和完整性。本文把相对运动引进运动观,全面论述了相对运动、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统一的真理,从而进一步严密和完整了马克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结合,是对立面的统一学说的主要环节和基本原则之一。为着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运川对立面的统一学说,并从而抓住辩证法的核心,本文拟就这条原则所揭示的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矛盾二重性及其意义,试作初步探讨。先从这条原则包括的两对范畴的涵义说起。什么是运动和静止?什么又是绝对和相对呢?所谓运动,如恩格斯所说,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即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的方式”,“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91页);而所调静止,则是对物质运动的…  相似文献   

14.
夏英 《数学教学》2005,(12):24-26,23
运动与静止是物理学永恒的话题,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在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领域中,尤其是立体几何中也普遍存在着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  相似文献   

15.
今年 11月初, NASA将发射一个足以揭开宇宙最大秘密的新探测器——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简称MAP。它将继续完成1989年发射的宇宙背景探测卫星(COBE)的使命——宇宙大爆炸留下的背景辐射里的各向异性问题。现在它正在美国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经受火箭发射模拟实验。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 20世纪20年代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对引力的新解释首先打破了宇宙静止不变的死寂。 随后,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了离地球越远的星系离开地球的速度越快。也就是说,这片黑暗的空间居然在膨胀,由此而诞生了宇宙膨胀理…  相似文献   

16.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一命题违背了辩证法的基本精神,也不合于逻辑和事实。一般的、抽象的运动和一般的抽象的静止都是绝对的,个别的、具体的运动和个别的、具体的静止都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具有绝对任意性,然而一旦被“约定俗成”又表现为一种相对稳定性;随着社会运动发展变化,语言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绝对性的,但是在这绝对变化的过程中,语言仍以一种相对稳定的形态表现出来;从时空而论,时间对语言的影响是绝对的,而空间对语言的影响又是相对的;从客观存在而论,语言价值是具有绝对性的,从语言的各在素关系而论,语言价值又具有其相对性。  相似文献   

18.
分析全国各地历年中考物理试题,本章考点有三个.考点一相对运动(运动和静止)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系中,只能说“地球绕太阳运动”,而不能说“太阳绕地球运动”;B.汽车驶过一座桥梁,只能说“汽车是运动的”,而不能说“桥梁是运动的”;C.一座房子造好后,固定在地面上位置不变化,所以它是绝对静止的;D.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1992年,浙江省)[分析与解]研究物体是否运动,应选择一个标准的物体(即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  相似文献   

19.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对与绝对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教学和研究中,一直没有解决。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应从列宁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思路着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包括列宁在内。都没有在客观真理的意义上承认绝对真理,任何客观真理都只能是相对真理,而不能既是相对真理又是绝对真理。“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命题,是列宁在比较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以后提出的,是为了划清两种发展观的界限,而不能把同一性和斗争性与有条件和无条件或静止与运动简单对照起来理解。  相似文献   

20.
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对重要概念,现实主义强调相对收益,而新自由主义则更加关注绝对收益.相对收益是指国家在合作过程中比较谁会获得更多的收益;绝对收益则指国家合作只是考虑自身能获得的收益,不关心对方的收益.在计量上,在斯奈达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模型,以为国家在合作过程中进行相对收益、绝对收益提供方便,同时,放松前面模型的一些假设,分析国家合作中关系绝对收益出现的次数会大于相对收益出现的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