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墙上     
说,城墙上,而不说,上城墙,是因为上城墙的确没有什么好说的事情. 西安的城墙不高,只有12米的高度.有许多地方都可以上去,比如我经常路过的建国门、和平门、南门,都留有专门的通道,可以轻松走上去,就像上了两层楼,回自己家一样.当然,现在上城墙要买票,不买票不能上.这一点和回自己家不同.花40块钱上城墙,当然没有什么好说的.  相似文献   

2.
每期一书     
罗哲文等主编 定价: 580 00元 江苏教育出版社 城墙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团结、发展的象征,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为了保护并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华民族的这一优秀文化遗产,江苏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大型画册── 《中国城墙》 本书首先论述了中国城墙的悠久历史,然后用大量的篇幅、许多精美的图片,对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长城、北京城墙、辽宁兴城城墙、陕西西安城墙、山西平遥城墙、山东蓬莱水城、河南开封城墙、河南商丘城墙、安徽明中都皇城城墙、安徽寿县城墙、江苏南京城墙、江苏苏州城墙、湖北襄阳城墙、湖北江陵城…  相似文献   

3.
巍巍北京古城墙,由内外城两个矩形组合而成.但令人不解的是,内城没有西北角. 有人说是自然原因,也有人说是为避免杀身之祸,去掉一角. 明代的北京城墙是在元大都土城的基础上不断修筑而成的,而且一直保留到解放之后.明代修建北京城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前三个时期主要是内城的修筑,最后一个时期乃是扩建外城.洪武初年,明王朝为了防范北遁的元贵族卷土重来,便开始了对元大都城墙的改造工程."缩其城之北五里,废东西之北光熙、肃清二门,其九门俱仍旧."这就是说在元大都北城墙的南面5里处,重新筑起了一道城墙.  相似文献   

4.
嘉定老城墙     
嘉定城最早是宋代建的,"嘉定"的名字, 本就得自宋宁宗(赵扩)的年号.但当时筑的城墙只是土城,直到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农民军首领张士诚,遣手下将领把土城改建成砖石城墙,又加宽城河,这才有了真正意义的城墙.再过大约200年后,即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为抗御"倭寇",知县万思谦再次扩建城墙,增建砖碟,城周长扩至2266.6丈,高2.6丈、基宽5丈,面宽3丈,并设晏海、合浦、澄江、朝京四扇城门.  相似文献   

5.
1950年,林徽因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她与梁思成等主张北京的建设,应该保存古城面貌,反对拆毁城墙、城楼和某些重要古建筑物,设想修建"城墙公园".  相似文献   

6.
北京城墙概貌 20世纪20年代,在瑞典人奥斯伍尔德·喜仁龙的笔下,北京的城墙是"最动人心魄的古迹--幅员广阔,沉稳雄劲,有一种高屋建瓴、睥睨四邻的气派".高大的城墙加上独一无二的城市设计,构成了北京都市的无比杰作,也成为北京这类古城与上海这类新兴城市的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到白羊沟自然风景区看古城墙的游客很多,既有登山爱好者,也不乏对边塞险要城墙感兴趣之人.我少年时曾经几次登上白羊城,那时的城墙又高又长又险.如今的白羊城墙早已面目全非了. 曾有古人谈论过居庸关南口城的重要地理位置:"北方有事,南口必先受兵."白羊城距南口城仅有20华里,像南口城那样可以通向关外(口外),恰如南口城的旁门,是仅次于居庸关的重要隘口.白羊城位于白羊沟山口,以西层峦叠嶂,以东则一马平川.  相似文献   

8.
城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防御性质的大型建筑.历史悠久,形式稳定,功能独特.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演变和文明发展中,城墙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形态,对政治体制、行政管理、社会结构、地理沿革、军事防御等方面都起过重大的影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共城三题     
共城遗址是位于河南辉县市区的一处重要遗址,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先后发现了东周时期城墙、夯土基址、冶铁遗址和大量墓葬等,其内涵之齐备和丰富在东周时期的一般城址中较为少见。1994年对共城遗址南城墙的发掘表明,城墙修筑于战国中晚期,具有夯土为表、填土为里的复合式结构。本文认为,共城城墙应是先修筑了外侧的夯土城墙,相隔一段时间之后再修筑内侧的夯土城墙,并用填土将两道城墙连为一体。城墙的独特结构可能是基于筑城效率、军事防御和洪水预防等多方面考虑的创造性发明,在我国古代筑城史中是至今所见最早的一例。南城墙中还发现了坑道遗迹,应是《墨子·备城门》中记载的"轒輼"之类攻城方法留下的遗迹,为研究战国时期激烈的城市攻防战提供了难得的实例,此类遗迹在东周时期还是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0.
"纵观北京城内规模巨大的建筑,无一比得上内城城墙那样雄伟壮观.…整个城墙仍保持着统一的风格,…其变化显得较为迂缓和不大规则.这种缓慢的节奏在接近城门时突然加快,并在城门处达到顶峰:但见双重城楼昂然耸立于绵延的垛墙之上,其中较大的城楼像一座筑于高大城台上的殿阁.  相似文献   

11.
吴蕴慧 《山西档案》2015,(2):125-128
民国时期,苏州城墙逐渐陷入了留之无用、拆之可惜的尴尬局面。苏州近代最早的拆城墙行动便始于这一时期(1927年)。虽然时有修复和维护,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古城墙面临的问题和困境,苏州城墙最终在1950年代逐渐被拆毁。  相似文献   

12.
高句丽山城由城墙以及城墙内外的多种设施构成。其中城墙是防守的基本设施,城门用作平时人马出入的通道;但战时,城门则成为防御敌军攻击的重要防守设施。为了加强城门的防守,高句丽从早期至晚期都筑建有瓮城。本文通过考古学的方法,对中国境内所发现的高句丽山城瓮城的形制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大西门于1929年2月改造辟宽,城门楼和部分瓮城城墙被拆除。拆掉的大西门的宽度和大西门内大街宽度基本相同。在原来城门楼所处的位置,安装了新的路灯;两边城墙设置了人行道,安装了护栏;在城墙的半高处也安装了照明器具,设置了围栏。1936年9月,整个大西  相似文献   

14.
人民路大境路口,保留着上海市区唯一幸存的古城墙——大境阁城墙.这座城墙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迄今为止已经历了460余年的沧桑. 古城墙上的大境阁是明清"沪城八景"之一的"江皋霁雪"景点.由于城外是空旷田野,遇冬日雪至,放眼望去,是一片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上海竹枝词中有诗云:"昨夜天公剪鹅毛,北风吹散遍江皋.垆头买得双蒸酒,同上楼头劈蟹螯."足见当年"江皋霁雪"的景况之盛.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南京市档案馆馆藏城墙档案进行研究,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京城墙的保护、修缮与管理情况进行了初步考察,以期为运用档案服务文化遗产保护、助力城市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的堡垒。北京的内城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城墙周围长度约为20公里,南面的长度为7653.1米,北面长度为7441.5米,东面长度为6633.1米,西面长度为5215.06米。城墙下部用石砌成,上部用砖砌成,高度为18.5米,堞高1.93米,城墙的横截面为  相似文献   

17.
1998年春天,一个不平凡的日子.秦始皇陵传来惊人消息:在陵园城墙以内封土东南侧,发现了目前面积最大的--"石质铠甲陪葬坑."  相似文献   

18.
胡静  龚哲 《今传媒》2024,(2):27-30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南京城墙不仅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在南京城市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关注度很高。本文以南京城墙为例,通过梳理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间全网涉及“南京城墙”的信息,分析网络舆情的内容类型及产生原因,提出应建立网络舆情长效治理机制,旨在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东北角楼,原址位于今东顺城街北段和北顺城路东段的交汇处。角楼庄严矗立,城墙高大巍峨,绿树环绕,碧空如洗,护城河绕墙流过,角楼倒影于水中,波光潋滟,漾出悠远沧桑。据史料记载,护城河宽14丈5尺,周长10里204步。目光沿城墙延伸,依稀可见小东门(内治门)。护城河与城墙之间盖起的房子为陪都增添了些许市井的气氛。摄于1884年。  相似文献   

20.
<正>小北门西一段城墙里侧部分已经坍塌,残破的城门楼孑然形立,崇寿寺塔隐约可见。"九门"位于小北门城墙以东,大北门城墙以西。"九门"原是明代沈阳卫城的北门—安定门,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改称镇边门,清康熙时期维修沈阳城时。将此门封砌在墙体之中。1957年4月,镇边门被发现;1963年"镇边门"匾额在"九门"出土,高68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