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一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因此,教师要从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上、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2.
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在新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因为预习是对新学习内容的自主探究,是主动学习的体现。也只有充分的预习,才能做到在学习中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去听讲,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地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预习,指导学生学习,才能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预习是学生学习个体的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仅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更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却认为数学预习是鸡肋,丢了不舍得,留着没用处。也有的教师认为:学生若课前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失去新奇感,上课时会缺乏求知的欲望,养成不好的听课习惯。在学生知道了知识的有关结论后,上课老师如何讲?对学生学习数学到底需要不需要预习,教师争议颇多。  相似文献   

4.
学困生是学校教育中客观存在的一个群体,转化学困生是实现学生个性发展、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学校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1.预习优先指导——培养良好的习惯课前预习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好数学的前提。然而数学学困生往往忽略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转化数学学困生时,我首先从他们预习习惯的培养人手,指导他们如何预习、在预习中要解决哪些问题。由于学困生基础较差、起点较低,在预习时难度就比较大,因此指导他们预习时,我就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思考,减缓他们接受新知识的难度。在预习指导的过程中,抓住他们回答预习问题每一点细微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就会消除他们心理上对数学的恐惧感,使他们能够充满信心地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5.
陈彩红 《教书育人》2013,(13):52-53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预习。预习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上课前的知识和心理准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过程,获得自主学习的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技能。预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课堂学习的铺垫。然而,目前存在着有的教师不加指导地布置预习,对预习内容不加选择,将预习当作是完成习  相似文献   

6.
陈惠芳 《江西教育》2012,(35):27-28
《现代汉语词典》对预习的解释为:"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关于预习,应该包含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即学生预先学习和预备学习。不管哪种学习,教师应该对预习提出具体要求,并精心设计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教师指导好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激活相关的数学学习经验,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更全面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本文以"百分数的意义"一课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有必要对学习内容进行观察与实验,通过猜测与验证推理得出它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的过程.预习是数学知识探究的有效方式,加强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有效设计,会让学生的预习活动得到指导,促进初中学生数学学习逻辑的清晰.新课程标准当中提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肯定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初中学生,不仅要接受教师传递的数学知识,更要敢于去开拓数学知识,自主探究数学学习内容.预习是一个良好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申玉萍 《成才之路》2009,(23):15-15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一新授一练习。即使在教学环节中有“预习”,那也只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识。久而久之,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培养出来的是高分低能的学生。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强调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过程是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知识好比浩瀚的大海,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人一生中不可能总有老师陪伴,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在离开学校后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取更多、更新、更有用的知识。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实现由教师教知识到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转变。而预习无疑是培养自主学习的好方法。但调查表明,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学生处于“老师要求预习才预习”的占总数的40%;还有“老师要求预习也不预习”的,占总数的30%;  相似文献   

10.
<正>“扶放有度”实现了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的成功转变。有效的教学往往伴随着一种连续性,即教师逐渐将学习权下放给学生。在这个放权的过程中,学生成为更有能力的独立表现者。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表现机会,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引导学生开展高效预习预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开始。数学是一门抽象、严谨的学科,因此数学预习与其他学科的预习不同,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新课开始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思考、领悟,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也经常布置预习作业:“今晚的作业是预习下一节.”一句话下去,学生随便地打开书看一看,走马观花,预习完毕.这样的预习对学习新课有作用吗?又有多大的作用呢?“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黄建平 《湖南教育》2004,(24):26-27
由于新课程推进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流于形式,其所涉及的数学本质的东西很少,学生学习的效果究竟如何,教师往往也不清楚。其次,新课程并不是单纯地否定或者抛弃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校尝试运用"数学讲学稿"进行数学教学.讲学稿的最大特点是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尤其是主动地学习、坚持预习、独立思考以及钻研问题、寻根究底的习惯的培养,教师更多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授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发展得更好。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布置预习内容,提出预习要求,指导预习方法,切实提升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规范性预习,笔者认为.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自学课文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因为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避免了学生自学过程的盲目性。下面就如何抓好学生规范性预习谈谈一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固然重要,而抓好学生规范性的预习,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也是尤为必要和迫切的。所谓规范性预习,笔者认为,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自学课文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因为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避免了学生自学过程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7.
预习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为了保持课堂新知识的神秘性,数学教学很少采用先预习再学习的方法。其实良好的预习非但不会影响课堂,反而对学生学好数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方法有一定的指导,并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那么无论是对学生当下的学习还是以后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通过预习获取知识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程改革下,预习更有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教师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学会学习,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规范性预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振华 《学语文》2010,(1):18-18
预习是学生自主地学习将要讲授的课文,而规范性预习则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对欲讲授的课文进行深前有目的、有计划、有策略的自主性学习。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规范性预习避免了盲目性和散乱性,  相似文献   

20.
让学生通过预习获取知识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程改革下,预习更有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教师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学会学习,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