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班级都稳定了,学校也就办好了.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上去了,学校的品牌也就打造出来了.要实现这样的基本目标,就需要班主任具备让学生"服"的功力.那么,如何修炼这项"不世神功"呢?让学生"服",班主任必须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所谓的第一印象就是第一次在全体学生面前亮相就要打动学生的心,让他们感觉到"跟着你有盼头".你是正直的化身,你是班级这"地盘"的主儿.你可以没有俊靓的外表,但你应具有敏捷的思维、渊博的学识、风趣的谈吐,使孩子们有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男女交往有所谓的"一见钟情"便是第一印象的结果.心理学上把人际交往中初次见面所形成的对一个人的印象,称为"第一印象".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他的<论记忆>一书中写道:"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趣的程度."这是因为人们对任何事物的首次印象都是强烈深刻和持久的.不仅如此,第一印象还是人们认识入门的向导,具有"先入为主"的性质,它所产生的"首因效应"成为人们交往的重要依据.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鲜明良好,以后彼此之间就容易深入交往和沟通,育人工作就有可能顺畅;反之,则会成为后续工作的障碍.因此,育人,请从"第一次"开始.  相似文献   

3.
一、要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是指初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对一个人的印象.在人的知觉过程中,第一印象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导语即开场白,出场亮相,是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导得得法,能激发兴趣,调和气氛,敲山震虎.相反,就会弄巧成拙、画蛇添足,不仅起不到"火花塞"的作用,反而会分散甚至误导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5.
课前导入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第一印象",从心理学角度去看,这"第一印象"极大地制约着学生的课堂情绪以及学习兴趣等。因此,恰当的导入至关重要。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语文课堂的导入方式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暑假一过,新学年开始,新生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会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带我?"因为这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所以,班主任给学生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怎样才能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见好第一面,给学生庄重、热情、可亲的印象.第一次见面时,学生会特别留心你的仪表和言行,揣摩你的性格.所以,班主任的仪表要端庄,衣著要整洁.小学教师的穿著可适当活泼一点,给孩子们的印  相似文献   

7.
<正>首因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影响较大,特别在交友、推销、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学生和老师间的交流交往,在这里首应效应也是大有可为的.一、上好新学期"见面课",良好的师生关系从头做起人们在第一次与某人或某物相接触时留下的印象持  相似文献   

8.
王欢 《海外英语》2012,(5):98-99
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显著的影响作用,它是由第一印象(首次印象)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倾向,许多人习惯称之为"第一感"。作为新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显得尤其重要。高中外语新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好首因策略,在外语课堂上能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新教师的从业自信心,从而促进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教师课前的导入,是给学生学习留下的"第一印象"。这"第一印象"极大地制约着学生的课堂情绪及学习兴趣。导入艺术的魅力能延续小学生兴趣高峰的时值,能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精彩的导入环节是语文课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1.诱发学生学琴兴趣.首先,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对年龄偏小的学生,教师要表现出热情、和蔼、活泼,尽可能给学生多戴几顶"高帽子",学生在开心愉快的氛围中,畏惧感没有了,很快就喜欢上了教师.  相似文献   

11.
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关键。如何"教",如何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分为"第一印象、真心关爱、自信培养"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12.
人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良好的第一印象,会成为此后师生交往的感情基础,也会成为师生共同进步、焕发课堂活力的内驱力;那么,怎样才能留给学生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呢?我认为,上好第一次课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兴趣产生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以下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四点体会. 一、良好的第一印象利于激发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上也一样,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这是指学生对教师及教师上的课的印象和评价.在第一堂课前老师要有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组织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争取在第一堂课就让学生耳目一新.如果是启蒙老师,一堂课后,就要让学生对这一门新课程的陌生感消除,新鲜感产生.  相似文献   

14.
让学生乐学,教师首先要教的得法。那么教师如何教才能让学生乐学呢一、注重"首先效应"认识或接触某一事物,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称为"首先效应"。  相似文献   

15.
认识或接触某种事物,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称为"首因效应"。这种特殊的效应往往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志趣选择。在中学教学中,这种效应尤为重要。因为语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如果不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势必会影响今后的语文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创造良好的首因效应呢?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的"首因效应"认为,人在第一印象中所获得的信息所导致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总量影响还要大。为帮助学生形成较好的课程学习第一印象,基于"首因效应",笔者认为道德与法治应注重学情分析与判别设计,实施不同类型的起始课。  相似文献   

17.
低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初步接触语文时,他们无知无畏,小小的心里满是懵懂和期待,这正是学生和语文最初相遇的美好时刻,是"第一印象"的形成期。  相似文献   

18.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是教师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方法的主要资源. 学生对课程的最初感受来自于教材,当学生翻开教科书,看到连绵不断的概念、公式、定律和复杂的实验装置图形,也许就有了"物理难学"的第一印象.再加上教材"面孔严肃",处处显示出科学的"尊严",学生望而生畏,对课程的好奇也许就变成了"畏惧".  相似文献   

19.
陈强 《广西教育》2013,(21):51-51
我积极探索管理模式,认识到班主任如果能抓好班级管理中的三个"第一次",就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重视第一次见面。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第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教师的看法,影响着教师的威信建立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因此,班主任要特别重视和学生的第一次见面,尽可能给学生留下比较完美的印象,充分发挥第一印象的积极作用。在工作中,具体  相似文献   

20.
人与人的交往注重"第一印象"。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最初三分钟",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欲望,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