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改进文风的大背景下,十八大后各级党报在基层党建报道中都想方设法积极创新。本文从拓宽报道领域、创新报道形式、提升报道质量角度出发,以经济特区党报——深圳特区报的创新探索为案例,论述了在基层党建报道上应该遵循舆论传播的规律,不断拓宽报道视野,转换报道视角,切实突出"新"、"近"、"活",让党建报道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相似文献   

2.
韩宁 《东南传播》2010,(9):59-61
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新浪网一年里有关女博士的新闻样本统计、分析,发现:报道强度——重复报道、后续跟进报道;报道主题——情感、生活、犯罪、遭遇不幸成为焦点;报道立场——正面报道"短小精悍"、负面报道"冷眼旁观"、中性报道"娱乐至死"。得出结论:女博士这个"刻板印象"中的"强势群体"正在不断"被弱势化"。继而分析、推断出强势群体弱势化模式图,并对其进行了具体阐述:当"第三性"遭遇"第二性"——"第三性"凸显新闻价值;女博士强势群体刻板印象的形成——早期人际传播和早期大众传播;当新闻价值"遭遇"刻板印象——唯有"颠覆";"议程设置"和"使用与满足"相互作用。最后提出两点思考:当"弱势群体"成为结果,新闻价值最大化如何实现?强势与弱势之间真实的平衡点在何处?  相似文献   

3.
王桂珍 《新闻窗》2014,(6):40-40
一年一度的"两会"报道,历来都是媒体的"重头戏"。"两会"报道因政治性强,长期以来形成了程式化、模式化的报道方式,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影响了宣传效果。"两会"报道传递的是国家声音,实质上也代表着人民意志,与每一位公民利益息息相关。如何才能让"两会"报道在及时、准确、权威的同时,又能够生动形象吸引受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按照党中央对新闻报道提出的"三贴近"要求,创新报道理念,创新报道内容,改进报道形式,把"两会"中既受群众关心又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挖掘出来,呈现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4.
搞好农村报道是地市报新闻宣传的重要任务,更是当前新闻宣传的首要任务。地市报农村报道和体操比赛一样,也有"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之分。相对而言,地市报农村报道的"自选动作"比"规定动作"更能体现个性风格及其特色,在促进和推动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因此,地市报在完成农村报道"规定动作"的同时,应当联系实际做好"自选动作"。一、围绕主题,选好角度。选择报道角度是突出新闻主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只有选准报道角度,  相似文献   

5.
孙璐 《新闻世界》2014,(8):354-356
"甘肃校车事故"、"复旦投毒案"、"海南校长开房事件"……近年来,媒体的报道呈现出一种现象:一起负面事件一经曝光引起轰动后,紧接着一段时间内,同类性质的类似事件的报道在各媒体上不断出现。此报道现象可称为负面新闻的"井喷报道"。新媒体环境下的"围观文化"助推了这种报道现象的产生,带来了媒介恐慌、阅听污染等负面影响。走出此种报道困境,需要媒体在报道时注重平衡原则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曾旺 《新闻窗》2011,(6):46-47
2011年4月以来,关于"电荒"的报道频频见诸国内媒体;6月初某晚报刊发报道《"电荒"推高柴油荒预期》,将"电荒"与"柴油荒"联系起来。这让笔者想起2010年冬铺天盖地的"柴油荒"和2009年冬的"气荒"报道。  相似文献   

7.
金俊 《新闻实践》2010,(5):54-54
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经常会碰上唱"四季歌"的时候。春运报道,就是各家媒体每年必要面对的"四季歌"竞赛。继2008年率先推出春运报道创新栏目"回家日记"后,温州商报在2010年的春运报道中继续"出新",连续19篇的"春运三人行"系列报道可谓精彩纷呈,收到了预期的报道效果。  相似文献   

8.
深度报道形成于本世纪初。在英国和美国,深度报道被称为"大标题后报道",法国则称之为"大报道"。如今,深度报道已成为了西方报刊的"报坛霸主"。在中国,深度报道在经历了80年代的"辉煌"之后,也渐渐在新闻界扎下了根,并随着媒体的激烈竞争日渐"枝繁叶茂"。可以说,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氛围之下的深度报道,虽然是西方的舶来品,但在中国新闻改革的浪潮中极具生命力,它不但没有昙花一现,反而活得很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9.
陈刚 《新闻世界》2010,(8):30-31
经济报道是目前城市电视台在新闻宣传和报道方面的重要内容,但现在许多城市电视台在经济报道方面存在着"软肋",制约着经济报道在舆论引导和服务经济生活方面作用的发挥。要使经济报道出彩出新,就得让经济报道"目中有人",不要"目空一切",就应该给经济报道增加一点"人文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10.
进入网络时代,由于受受众的心理喜好及生活节奏的影响,传统先进人物报道逐渐从"高大全"向"小人物"转变。本文从新闻事件打头、做强深度报道、创新报道方式和报网联动等四个方面来谈报纸媒体如何在网络时代做好"小人物"报道,枯木逢春重放光彩。  相似文献   

11.
李静  梁智 《新闻世界》2012,(7):234-236
重大灾难性报道是我国传媒报道中的重要方面。在媒介仪式视角之外,格雷玛斯的"符号矩阵"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路径。"生"、"死"、"灾难"和"救援"是符号矩阵中的基本义素,遇难者、幸存者、救援者和非灾区者是主要的行动角色。重大灾难性报道传达出对人本身的关照,参与了人"死"而"被铭记"的仪式过程。  相似文献   

12.
陈平 《新闻传播》2010,(4):64-65
从2003年的SARS到2009年的H1N1,媒体在疫情报道中走了一条从"失语"到"报道扩大化"的"之"字形路,并为世人所诟病。究其原因,是媒体没有舞好诚实这把"双刃剑",导致了诚实报道与传播责任之间的冲突。本文阐述了疫情报道中诚实原则与传播责任之间的冲突缘起及其规避路径,以期为此后的疫情报道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赵正发 《新闻实践》2012,(10):30-32
主题报道无论是宣传部门还是媒体,都是想方设法想做好的"重头戏"。近几年来,丽水市委宣传部积极探索主题报道的组织方式,力求在"影响"和"创新"上取得突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的体会是:媒体联动是主题报道形成声势的关键所在;上下互动是提升主题报道影响的重要渠道;群众参与是做活主题报道的有效方法。浙江省委宣传部分管副部长对丽水的主题报道给予了充分肯定:丽水的很多做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张玉芳 《新闻世界》2010,(8):112-113
每年3月举行的全国"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包括全国"两会"在内的各级"两会"已成为举国关注的盛会。本文以安徽日报农村版近年来在省"两会"期间开设的"两会民声"栏目为例,着重解析"两会"报道是如何畅通信息渠道、创新报道形式,从而增强"两会"新闻的可读性和"两会"报道的持续性,在竞争激烈的"两会"新闻报道中脱颖而出的。  相似文献   

15.
宦晓渝 《新闻世界》2011,(11):151-152
《人民日报》对2003年"非典"和2009年"甲流"报道为研究样本,从报道形式、版面位置、报道态度和报道来源地等指标进行内容分析,以探讨纸质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6.
电视技术对突发事件报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录播"到"直播"、从"模拟"到"数字"的变革,推动着突发事件报道的制作方式、叙述角度、创作理念等形态的演变与突破。电视技术的更新、传播环境的改良,促使突发事件报道更为有序、规范地运作。  相似文献   

17.
李丽  梁延 《新闻前哨》2013,(7):63-64
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年锁定"三农",充分体现了"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治国理念。营造好全社会关注"三农"的良好氛围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三农"报道政策性和专业性都很强,要出新出彩不容易。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作为省级主流媒体之一,对"三农"报道历来高度重视。作为联系"三农"战线的记者,近几年,在积极参与"三农"报道的过程中,就如何做好"三农"报道工作也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党建宣传是党报的重要任务,广大读者特别是党政干部和各级基层党组织、党员对党建报道十分关注,但读者也反映党建宣传报道存在"不爱看"、"不好看"、"不耐看"的问题。如何提升党建报道的吸引力?咸宁日报去年组织策划"领头雁工程通城经验解读"系列报道,在"标题口语化、呈现故事化、挖掘个性化"上下功夫,有效地提升报道的吸引力,释放党建报道的正能量。系列报道发表两个月后,全省基层党建现场会在通城县召开,推介通城经验,这组报道作为会议材料,受到与会代表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每年的"两会",国内乃至国外媒体,都会给予高度关注。党报无疑在这一大事的报道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党报如何报道好"两会",值得研究。笔者认为话题式报道和从平民化视角传播是本次"两会"报道的两大特色。  相似文献   

20.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新闻报道中,中央电视台首次启动"动车组"的报道形式,生动形象地对"鸟巢"外部进行了全景式的观察。随后,在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的特别报道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也特别开设了"澳门动车组"专栏,作为央视重点主打的报道品牌,"澳门动车组"在第一时间直播报道了驻澳部队营区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