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昌黎《韩氏家谱》的考察和朝阳是韩愈“郡望”的确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辩了2000年6月河北省昌黎公诸于世的《韩氏家谱》的真伪及价值;论述了朝阳是韩愈“郡望”的理由。  相似文献   

2.
考辩了2000年6月河北省昌黎公诸于世的<韩氏家谱>的真伪及价值;论述了朝阳是韩愈"郡望”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玉田韩氏家族为辽朝继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之后的第三大家族,终辽之世,地位极为显赫。韩氏家族契丹化有两个特征:一是契丹化较早,自韩知古晚年起,就呈现出自然同化的趋势;二是契丹化更为彻底,包括血统、民族风俗、生活方式以及民族心理的认同。韩氏在契丹化的过程中,除了与契丹族通婚,还有起契丹名、接受契丹婚俗、崇尚武力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韩氏家族最终融入契丹上层社会,直至跻身于皇族之列。  相似文献   

4.
真定韩氏家族是宋代著名的中原故家之一,这个家族不仅以政事显,在礼义、学术、文学方面皆有成就.从史学、文学等方向研究此家族,有着重要的学来意义.文献的考察与整理是研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就真定帏氏家族现存文献进行清理,增补斠考韩氏佚作,并纠正《全宋诗》、《全宋文》的相关错误.  相似文献   

5.
文章就《韩氏家谱》中的有关内容与《对昌黎〈韩氏家谱〉的考察和朝阳是韩愈郡望的确认》的作者进行商榷,进一步探讨《韩氏家谱》历次撰修情况。  相似文献   

6.
关于韩愈的故里,学界说法不一,主要有"昌黎说"、"南阳说"、"孟州说"和"修武说"等。2008年5月,我们赴修武认真研究了《韩文公门谱》,并实地考察了韩昶墓、韩愈衣冠冢、韩氏祖茔以及关于韩愈故里的碑刻,对修武的韩愈文化及韩氏的宗族沿革、繁衍发展、历史变迁有了更为准确、全面的认识,也期望为学术界提供一些研究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韩愈被贬潮州后,其思想是否发生转变,众说纷纭。我们从韩愈的诗文及其行动中可以看到他围绕着政治功利这一根本目的,在攘斥异端与反对藩镇割据两个重大问题上的反应。对这两个重大问题的梳理与辨析,可以客观地评定韩氏贬潮后思想是否发生转变,这对韩愈其人做出公正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河北省昌黎县发现了1册清光绪年间重修的《韩氏家谱》,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文章考辨了《韩氏家谱》的发现及保存的情况,可能始修的年代、所陷入的误区,以及研究价值等。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河北省昌黎县发现了1册清光绪年间重修的<韩氏家谱>,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文章考辨了<韩氏家谱>的发现及保存的情况、可能始修的年代、所陷入的误区,以及研究价值等.  相似文献   

10.
赵贞 《家教指南》2003,(4):52-57
本文概要介绍了沙州归义军交通中原的数十件敦煌文书,从中揭示灵州道对于维系中西交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文中关注朔方韩氏的相关活动,进而强调朔方节度使在中西交通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6年6月,修武县城关镇赵厂村韩氏后裔在赵厂村北韩氏祖茔内挖掘出宋熙宁款《唐韩文公故里》碑、明嘉靖款《唐昌黎伯韩文公墓》碑、明隆庆款《唐昌黎伯韩文公故里》碑、清嘉庆款《韩文公祠祭田》碑、清道光款《唐昌黎伯韩文公故里》碑等五通石碑。这些碑刻确认了韩愈故里在修武、韩愈墓在修武的事实,从而为研究韩愈故里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师族稗史     
这一族,即韩愈所说的专门从事传道、授业、解惑活动的那一族,不妨恭称为"师族".至于人们暗中很不敬地称这一族为什么,那只能随他们的便.反正我这一生,几乎混迹于此族半个多世纪--先是拜人为师,后是被呼为师.  相似文献   

13.
桐木韩氏家族,是宋代极具代表性的以政治、学术显世的士大夫家族。自韩亿以进士起家,至其子韩综、韩绛、韩维、韩缜,产生了二宰相、一副宰相、一知制诰,衣冠之盛,一时为天下冠。其家族里籍变迁及世系传承就是典型宋代士大夫家族沉浮兴衰的缩影。  相似文献   

14.
结合新近发现的修武《韩文公门谱》及韩愈墓碑等史料,通过对以往资料的梳理,我们认为:韩愈墓在韩陂韩氏祖茔而不在孟州韩园;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致祭韩愈的地点也应当在修武韩陂而不应当在孟州韩园。  相似文献   

15.
明代平坝卫指挥韩成后裔,适应时代变迁,明清时期偃武修文、科举兴族.民国以后,顺应潮流,顺应历史,亦武亦工,军商兼擅,振兴繁荣家族的同时,也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体现了黔中屯堡世家巨族漫长的演变旅程.  相似文献   

16.
唐代文学家韩愈因其所属阶级和思想的局限,作品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阶级色彩,其《师说》就体现了这一点:首先,韩愈鄙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次,韩愈认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智慧不及士大夫之族,应该爱人统治。由这两点看,韩愈的《师说》可以说是白壁微瑕。  相似文献   

17.
《五代韩氏墓志考》中两碑《韩传以墓志》和《韩悦以墓志》的释文,存在一定的因未通典故、未识字体导致的讹误。本文结合原拓及历史材料纠正讹误,分析错误原因,避免以讹传讹,以使这两通材料得到更加科学、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正> 《韩氏春秋》分三编来写:一.韩氏源流;二、韩愈史迹;三、韩学大事纪年、成书后有以下四点体会:一、追溯韩氏源流,力破重重疑团.其一是“武穆” 二字.我们综览多种资料,将韩氏上溯至西周姬氏,以至于后稷及轩辕黄帝.在周武王姬发逝世后,由其子姬诵继位,是为成王.成王年幼,戏封其弟姬叔虞于唐(今山西晋西南一带),唐既即晋国之源.从叔虞九世至晋穆侯.我们原以为唐皇甫湜在《韩文公神道碑》中所写的“自武之穆”可能是说从周武王到晋穆侯,一脉相承,岂不合乎历史发展?但又考查数种史书,以为非也.“自武之穆”中的“穆” 字为“昭穆” 之“穆”,即儿子之意,“之”字本有两个含义:一是“到”的意思;二是“的”的意思.这里的“之”应作“的”字讲,即“周武三的儿子”即叔虞也.唐叔虞即晋国的始祖,亦韩氏之始祖.晋穆侯有二子:长子曰仇,后继其位,是为文侯.次子曰成师(桓叔),有二子:曰(?)(音驼,即庄伯)、曰万,后来公子姬万埔佐其兄庄伯攻打晋都翼城,争夺君位,数十年后,庄伯之子曰称(武公),夺得了君位,就把韩地封给了叔父万,万于是改姬姓为韩姓,名曰韩万,成为以后韩氏之始祖.这事发生在公元前709年.  相似文献   

19.
清代江南有众多望族,其或在文学上成就显著,一门风雅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或位居高官,领时事之潮流。不过这两种家族形态并非一成不变,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互动而兼容。即在文学上颇有成就的家族,会因文学上的优势而使仕途更为顺畅;而官宦显赫的家族成员也会因充足的财力、雅化的社交,使其生活趋于诗化。在江南家族中,"文"与"宦"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因文入宦,由禄而雅。与此同时,大多江南望族由于受地域风尚的影响,又形成了重"文"轻"宦"的特点,苏州陆墓云东韩氏就是其中典型之例。  相似文献   

20.
一、大放悲声为哪般在《祭十二郎文》里侄儿死了,韩愈何以竟然悲痛欲绝?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韩愈三岁即父母双亡,全仗兄嫂含辛茹苦地抚养成人。几十年养育之恩尚未报答,兄嫂却相继辞世,而今相濡以沫的亲侄又突然离去,岂不令常怀感恩之心、慈爱之意的韩愈倍加心酸!此其一。韩愈自小与十二郎相依为命,名为叔侄实情同手足,“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可谓相依为命。如今,侄儿猝死,岂不让老叔痛彻心肺,倍感孤独?此其二。几十年来,号称“郡望昌黎”的韩家一直人丁不旺,父母、兄长先后英年早逝,如今才30出头的侄儿又早夭,两人的儿女都还幼小,眼看韩氏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