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各位代表、各位理事: 在人类满怀信心跨人21世纪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新闻技联”)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我受第二届“中国新闻技联”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做第二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中国新闻技联”成立于1991年9月,由全国的报社、电台、电视台及通讯社等新闻单位的技术工作者组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新闻技联”)成立至今已整整15个年头了,借此机会,根据我对亲历的回忆和手头的资料,将“中国新闻技联”成立前后的一些情况整理成文,以飨读者,谨志纪念。[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尊敬的新闻技联相关领导:作为在广电基层从业多年的新闻技术工作者,以前从来没有听说“中国新闻技联”这个娘家!第一次知道娘家非常偶然,记得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杂志有一则短消息,是关于评奖的。这让我产生了多年来少有的冲动,就像在外多年的游子突然得到母亲消息的那种激动。今天如愿以偿,我回到了“中国新闻技联”这个属于所有新闻技术工作者的大家庭,并且结识了许许多多的娘家人,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像我一样幸运呢?他们也同样像我一样渴望着回到“中国新闻技联”这个娘家来呀!作为娘家的一员,我衷心觉得 “中国新闻技联”的工作还有待加…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媒科技》2003,(12):24-25
本刊讯“中文新闻信息技术标准”这个反复酝酿一年多的研究课题,在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员会大力支持下,在新闻界同仁和关心这一课题的有识之士共同努力下,日前获科技部正式批准立项。这是一个令新闻界人士振奋的消息,新闻界从事技术工作和新闻资料工作的人员多年来渴望有一个统一的新闻信息方面的标准,今天有望可以圆梦了。“中文新闻信息技术标准”研究课题是由“中国新闻技联”倡导,新华社牵头主持,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广电总局、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等多家中央媒体以及“中国新闻技联”联合申报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题研究项…  相似文献   

5.
开幕致辞     
《中国传媒科技》2011,(8):30-31
在这热情似火的蓉城七月里.我们迎来了“中国新闻技联”第五届年会及庆祝“中国新闻技联”成立20周年大会的隆重开幕。作为是全国性.专业性的一级社会团体,“中国新闻技联”成立20年以来.一直坚持以会员为本.为会员服务.为促进新闻信息化服务。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媒体技术交流和学术研讨.推介新理念、新技术、新经验.致力推动我国传媒科技进步方面;  相似文献   

6.
新闻直通车     
中国新闻技联四届二次理事会暨成立十五周年年会即将举行【本刊讯】8月28日至31日,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四届二次理事会将在长春市召开,此次年会期间适逢中国新闻技联成立十五周年年会。此次大会的主题是“十一五”新闻传媒科技发展的规划目标和任务。大会将邀请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和报社领导做关于“十一五”规划的主题报告;邀请权威人士围绕主题作专题技术报告,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表彰2006年度“全国优秀新闻技术工作者”、第三届“十佳新闻技术工作者”和“新闻科技进步推动奖”获得者;召开四届二次理事会,回顾新一届理…  相似文献   

7.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名誉理事长孙宝传虽已年过七旬,但仍像当年曹操创作《步出夏门行》时一样富有激情。从求学时代开始,孙宝传就与科技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历经波折,仍矢志不渝。他身上即保有技术人员的朴实与实干,又具有学者的儒雅和博学。值此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20周年之际,我刊专访了国内新闻技术界的元老,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主要创办人之一的孙宝传,请他讲述了其坎坷却奋斗的人生经历和"中国新闻技联"的成立背景。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媒科技》2003,(11):38-38,11
(2003年10月20日)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作为一名新闻技术工作者,被评为“十佳”新闻技术工作者,感到十分荣耀和自豪,内心充满着喜悦和感激。我们十分珍视这个荣誉,这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下面,我谨代表“十佳”和优秀新闻技术工作者谈几点感想。一、“十佳”和优秀新闻技术工作者的评选,是新闻技术队伍发展壮大的标志,是中国新闻技联工作卓有成效的标志中国的新闻技术,在近20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这第一生产力,不断推进中国新闻技术进步的过程,也是作为其先进代表的,中国新闻技术队伍不断发展和壮大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程序严格 公正权威 “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简称“王选奖”)是从本世纪初,经过包括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在内的数家组织与单位多年酝酿与筹备,在包括王选院士本人等众多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国政协、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审批,于2005年正式命名的。这是我国新闻界唯一跨媒体的最高层次的科技奖项。而作为中国新闻技联重点工作的“王选奖”评审,也确实为我国传媒界的新技术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20周年的喜庆年。中国交通信息中心媒体行业高级经理郭春启高兴的表示今年同样是北京海事卫星地面站的20周年站庆。这20年,我们看到了中国新闻技联的不断建设与发展。与此同时,海事卫星技术的不断跟进我们同样无法忽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新闻技联[2013]通字08号签发人:谢胜和尊敬的会员单位: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新闻技联")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自2009年11月召开至今已经四年多时间,遵照《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章程》"每四年举行一次代表大会"的有关规定,应于2013年召开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在2012年召开的五届四次理事会上,讨论并表决通过了延期一年换届的提议,经报上级主管科学技术部和民政部批准,同意换届工作于2014年举行。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新闻技联")成立于1991年,是由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国家广电总局牵头成立的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个服务于新闻技术工作者的全国性、专业性的一级社会团体。为广大新闻科技工作者提供服务。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章程第六条提出:举办相关技术讲座和专业培训班,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媒科技》2009,(11):24-25
记者在11月28日召开的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简称“中国新闻技联”)五届一次理事会暨2009学术年会上获悉,第四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简称“王选奖”)颁奖大会今天在武汉举行  相似文献   

14.
今年年会,第五届王选新闻科技奖即将颁发.算起来,每两年一评,从第一届到第五届也已经有了将近十个年头.回忆起来,王选奖是从本世纪初,经过包括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在内的数家组织与单位多年酝酿与筹备,在包括王选院士本人等众多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国政协、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审批,并正式命名的.这是我国新闻界唯一跨媒体的最高层次的科技奖项.而作为中国新闻技联重点工作的“王选奖”评审,也确实为我国传媒界的新技术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穆青同志是新闻界的名记者、好领导,也是我们新闻技术工作者的良师益友。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对新闻现代化建设的执着追求,对“中国新闻技联”的热情支持,永远留在了我们心里。我国新闻事业的信息化起步于“748工程”,1974年8月,为改变手工铅排的落后局面,实现新闻出版印刷的自动化,国家计委批准了研制汉字信息处理系统的立项申请,这就是后来王选同志为带头人的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研究项目(即748工程)。新华社是这一工程项目的发起单位、研制单位和第一用户,穆青社长和他的前任曾涛同志自始至终给予了积极支持。经过近10年的曲折和艰…  相似文献   

16.
为弘扬王选精神,推进新闻媒体科技进步,为了把“王选奖”办得更好,也为了更好地纪念王选,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简称“中国新闻技联”)将在2008年2月王选同志逝世两周年之际,拟编辑出版“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纪念册。此事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5月24日,由“香港中文新闻标示语言协会”和“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文新闻标识语言(NewsML)国际研讨会”在香港海景嘉福酒店开幕,来自美国、法国、德国、瑞典、希腊、澳大利亚、日本、香港、台湾、中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和新闻技术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中国新闻技联”孙宝传理事长、华绍和常务副理事长、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张彬副主任等19位同志代表中国内地参加了会议。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科学顾问黄家成教授,新华通讯社亚太总分社社长、总编辑薛永兴先生到会致辞。会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媒科技》2003,(4):13-13
“中国新闻技联”3月28日召开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专题研究了关于今年召开《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三届三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的有关事宜。“中国新闻技联”理事长孙宝传,副理事郭炎生、李琛、孟凡森、周塞峰、吴建德等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常务副理事长华绍和主持。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的领导和同事们:你们好! 在“中国新闻技联”三届三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快要召开之际,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最普通新闻技术工作者,让我代表战斗在一线的广大新闻技术工作者向你们表示最诚挚、最崇高的敬意。 感谢你们为中国新闻技术的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感谢你们为新闻技术产业的成长付出的辛劳,感谢你们为提高我们新闻技术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媒科技》2004,(2):52-52
由“中国新闻技联”新闻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提议,并经“中国新闻技联”常务理事会同意,“中国新闻技联”正式设立“新闻科技进步推动奖”,并于2004年首次开展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