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肖余恨 《青年记者》2003,(11):14-15
时评之“红”近两年,一种新闻文体迅速窜红,成了“热得快”,那就是新闻时评。新闻时评现正处勃兴之状,其生命力之强,作者参与热情之高,媒体之重视,完全可以用“风靡”来形容。一时间,新闻时评大有成为新闻新的生长点之势,有的媒体如《南方都市报》则以高质量的新闻时评有力地提升了自己的影响力,跻身主流媒体之列。  相似文献   

2.
简言之,新闻时评就是对时事新闻的评述、评论。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传播形式,新闻时评大有方兴未艾之势。那么,其与传统的新闻评论在性质上究竟有何区别?在写作或编辑新闻时评过程中应如何把握其性质与界限?应该说,尽管时评的实践发展很快,但有关上述类似问题的理论储备明显不足,这是导致当前新闻时评写作中出现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来从事新闻时评工作的思考和体会,特写此文,以就教于同仁。主客观相统一是正确认识新闻时评性质的关键性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性状和特征,所谓新闻时评的性质是指新闻时评区别于传统新…  相似文献   

3.
伊建新 《报刊之友》2012,(12):132-133
时评本地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时评本土化也受到各种局限。本文以中国象山港网站为例,论述县级新闻网站时评本土化应从题材本土化、外地新闻本土化和评论方式多样化等做法入手,着力构建网站架构,顺应新闻时评的发展趋势,满足读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时评本土化是报纸做大做强自己的一个新闻增长点,也是做个性化新闻的重要着眼点和利器。《平顶山晚报》时评版在占有新闻资源相对不丰富的情况下,要与其他在平顶山市发行的省级和国家级报纸形成错位竞争,就必须做出与本地读者相关的、市民爱看的、对市民有用的新闻产品来,这就要求时评要有地域特征。近年来,《平顶山晚报·今日时评》版在追求...  相似文献   

5.
陈旭鑫 《新闻与写作》2004,(8):10-11,14
新闻评论是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影响引导舆论的“旗舰”。近年来,报刊时评作为一种新闻样式正大行其道。人民日报、南方日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众多媒体,都以各自的方式开办起了时评类栏目,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为什么?当前的报刊时评写作应如何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6.
严格地说,新闻时评就是作者对当前发生的新闻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来的甚至隐藏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作者由此新闻归纳、整理出新的观点。简单地说,它就是作者就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针对几件事情、几个问题进行的评说,它是过去常说的新闻评论的分支或延伸。近几年,新闻时评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文体,备受国内诸媒体的追捧。有人甚至评价说,新闻时评的出现乃至当前的中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此,《江城日报·星期天》作为一张以报道社会新闻为主的综合性周报,  相似文献   

7.
如今,新闻信息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不仅想及时地了解该事实的发生过程,同时也想知道该事实的性质和意义,人们希望新闻在传播过程中除传播事实信息之外还能够传播观点信息。作为传播观点信息的重要文体——新闻时评应运而生。那么,究竟什么是新闻时评?它和杂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一般认为,媒体上的新闻时评始自上个世纪80年代《羊城晚报》推出"新闻漫画"专栏。媒体新闻时评出现的时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海量资源都可以从互联网上搜索到,信息共享基本实现,新媒体带给社会的影响力,也使新闻时评面临改革创新,而新闻时评也加大了新媒体的影响力,当社会发生重大事件时,新闻时评就需要发挥它的作用了,社会舆论会严重影响事情的发展方向,所以新闻时评掌握了事情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黄欢 《新闻爱好者》2011,(17):26-27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时评在近几年逐渐走向繁荣,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新闻时评作者。本文通过对新闻评论家盛大林作品的全面分析,从知识积累、评论家的见识以及当今评论的新形式出发,探讨其时评观在作品中的体现及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冰点时评》看时评写作特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嘉  梁伟 《新闻记者》2003,(11):12-1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话来形容眼下的时评专栏,可谓再贴切不过了。大小报纸纷纷开辟以“时评”为名的评论专栏。其中办得较为出色、影响较大的包括:《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文汇报》的《文汇时评》、《南方周末》的《方舟时评》等。这些时评栏目深受欢迎,一改以往新闻评论少有读者问津的局面,从而发挥了新闻评论在反映和引导舆论方面应有的威力。如果要探讨这股时评热潮,我们就无法绕开《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专栏。《冰点时评》是这股时评热潮的开先河者,后来许多报纸的时评专栏大都以之为模本,从栏目…  相似文献   

11.
时评浅论     
岳巍 《新闻前哨》2005,(7):28-29
一、新闻时评在国内的兴起,除了舆论环境相对宽松、民众的表达欲望日趋强烈等现实因素外,还有着新闻规律内在的要求评论是新闻传媒的旗帜。作为评论的轻骑兵,目前,新闻时评正处于勃兴之状,其生命力之强,作者参与热情之高,媒体之重视,完全可以用“风靡”来形容。一时间,新闻时评大有成为新闻新的生长点之势。实际上,新闻时评绝非今天才有。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上海新闻界电邀邵飘萍回国。他于当月下旬匆忙返回祖国,参加反袁护国斗争,为《申报》、《时事新报》、《时报》执笔,发表了著名的时评《预吊登极》: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媒体竞争已进入观点时代,新闻时评随之成为最流行的文体之一。然而,充斥各大媒体的新闻时评数量虽多,质量却参差不齐,其间亦不乏面目可憎的口水时评、垃圾时评。这固然可能源于部分时评作者自身思考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13.
如今,任何一份有分量、有影响力的报纸,都极其注重打造旗帜鲜明、且具有品牌号召力的新闻时评栏目或版面。新闻时评作为一种新闻样式,以其短小、精炼、快捷、深刻、尖锐的特点,在社会上得到了比较强烈的反响,从而引起读者共鸣,并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好评。而在工作中编辑处理时评稿件时,发现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现提出来以供探讨。一、时评言论,贵在短小精悍。一篇精辟的时评言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如今的传媒已经进入时评时代,报纸的时评版面如雨后的春笋,呼啦啦地往外冒,就连很多的网站都纷纷推出了时评栏目。广播、电视也有了时评,像央视经济频道第一时间的《马东读报》就赢得了不少的好评。但是,如果仔细观察研究遍地开花的新闻时评,就会发现时评患上了“时髦病”。  相似文献   

15.
近一两年来,先是在网络媒体,继而在纸质媒体上,出现了一种新的体——新闻时事评论,简称“时评”。这种体与过去的新闻评论相近,但又有发展和改变。时评自应世以来,就得到了广大读的认同,发展很快,参与众,涌现了一大批时评作和众多的读。今年2月中旬,重庆日报在全国党报系统率先创办了《时评》版,每周一期、周二出版,现已编辑、出版了9期。两个月来,共收到来稿6000多篇,平均每天来稿五六十篇。下面,我们结合时评编辑工作实际,谈点个人看法和认识,以就教于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16.
杨阳 《新闻知识》2004,(3):48-50
当前耳目之下,一种新闻样式不经意之间大行其道。热得烫手,这就是新闻时评。所谓新闻时评,是新闻的解读、评说与延伸,使新闻得以发挥更深的影响和更大的作用。据说,新闻时评可以提升媒体品位,成为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大众话语时代,新闻时评的新特点、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时评进行了探讨,认为新闻时评唯有做到理性、深刻、情怀才能符合时代与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薄靖 《新闻传播》2010,(9):85-85
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本位理论越来越得到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众本位理念和新闻时评已经成为我国新闻传播业的两大突出特点。本文从受众本位的概念和特点出发,结合新闻时评的影响,探讨我国报纸新闻时评在受众本位语境下的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同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新闻时评和第一人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为新闻时评?可以说现在尚无定论.此文体在理念、结构、形式、和体例方面也无学理上的规范要求."一般认为,它是以议论时事为主的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伴倡'的时评,是针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的快速评论,是对新闻事实做出清晰的理性判断,从而影响和引导受众,使社会现象做出是非的理性分析和正确判断,更好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20.
陈颖 《新闻知识》2012,(6):14+11
所谓时评,讲究的是及时评论,一般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发声评议。对于纸媒而言,则一般在新闻见报的同时刊发评论,有时还要在新闻的引文后缀上相关报道的版面,以方便读者对应新闻阅读。但时评是不是越快越好呢?也不尽然。以笔者编辑西安晚报《今日时评》版面的经验来看,时评稿件的选择,虽然要追求及时性,但更应避免上假新闻的当,做出乌龙评论;或者在新闻事实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浮光掠影地评议,抓不住问题的实质。这里,首先探讨一个时评的时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