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中东铁路,开创了长春近代发展的先河。在长春发展的过程中,中东铁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铁路的发展,改变了以往白山黑水的封闭格局,带来了近代文明的曙光。  相似文献   

2.
近代,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榨油业、面粉制造业和酿造业的逐步发展兴盛,其中中东铁路、南满铁路、京奉铁路等交通干线开通对近代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为近代东北城市史研究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北铁路简称中东路,也称“东省铁路”或“东清铁路”,是19世纪末沙俄帝国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的产物。1896年,俄国便以三国干涉还辽的功臣自居,迫使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中俄密约》,获得了西伯利亚铁路经中国东北直达海参崴的筑路权。1898年俄国开始修建中东铁路,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贯通并正式运营。它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部支线由哈尔滨到旅顺,呈“丁”字形,全长2489公里。日俄战争爆发后,沙俄将南部支线从长春到旅顺口的铁路所有权转让给了日本,从长春到旅顺口的铁路称为“南满铁路”,而从哈尔滨到长春的铁路仍称为“中东铁路”,亦称“北满铁路”。  相似文献   

4.
赵欣 《中国档案》2012,(5):80-81
长春是一座有着特殊历史经历的城市,从清末开始就不断受到沙俄和日本两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和渗透。由于俄国和日本分别在长春拥有"路权",长春成为当时俄属中东铁路、日属南满铁路和中国的吉长铁路三条不同路权的铁路交  相似文献   

5.
中东铁路修筑以后,俄国人进入呼伦贝尔定居。他们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对呼伦贝尔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攫取铁路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首要目标,因为当时侵略东北的军事运输路线,海上只有旅大一条,并且只能通到长春,长春以北的中东路又掌握在苏联手中,无法利用.  相似文献   

7.
近代,东北北部的对外贸易发展较晚,但因中东铁路的修筑、人口的增加、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哈尔滨在日俄战争等事件中的区位优势而获得快速发展。1928年,滨江关的贸易全额在全国45个海关中位居第六,以出超实际利益论,则居全国海关之首。  相似文献   

8.
王芳 《黑龙江档案》2014,(6):149-149
19世纪末,俄国为攫取中国的各种权利,在中国境内开始修筑中东铁路.1903年,连接俄国西伯利亚铁路的中东铁路全线通车.中东铁路的通车为传播俄国革命思想开辟了一条重要渠道.哈尔滨也因同俄国比邻,又位于中东铁路的枢纽,比国内其地区较早地嗅到了俄国革命的气息,成为联络共产国际的枢纽.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铁路旗帜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北洋政府时期的铁路旗帜是以铁轨、车轮、飞翼为主要因素,包含着国人的期望,寓意铁路的快速发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路警及护路队被纳入军事体系。铁路护路队旗帜仿照警察队旗与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旗式,以国民党党旗为主要元素,对路旗式样进一步规范化,更多地凸显党化及军事化色彩。车轮、飞翼则成为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各铁路局路徽的主要内容。中东铁路路旗最具有特色,是以中外国旗组合作为铁路旗帜。政权鼎革中旗帜的改变又蕴含着主权之争。  相似文献   

10.
<正>1895年,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获胜后,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占中国辽东半岛,但在法、德、俄三国干涉下未果。俄国以干涉还辽有功为由,强租旅顺和大连,并攫取了在中国东北境内修筑和经营中东铁路的权利。在建造与经营铁路的过程中,俄国以修建及保护设施为借口,在铁路两侧侵占了大量土地,形成了特定的"铁路用地"区域。1904年2月8日,日俄战争爆发,俄国战败,将长春至大连的铁路及其一切附属权全部"转让"给日  相似文献   

11.
《档案与史学》1998,(3):4-11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迅速全面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但贯穿于东北境内的中东铁路仍在苏联当局的管理之下.为排斥苏俄势力,夺得中东铁路的经营权,实现对东北的完全独霸,日本从1932年起,与苏联就中东铁路问题进行了秘密交涉.  相似文献   

12.
中东铁路及其支线的修筑,留下了大量种类的文化遗产资源。本文通过对中东铁路支线四平段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其价值,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其探索今后保护与重新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詹天佑作为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设计工程师,将一生都无偿地献给了中国铁路事业,为中国铁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詹天佑无愧为中国人的光荣。  相似文献   

14.
张弼士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推动了近代中国铁路、矿山、现代农业及金融业的发展。同时,在国内兴办实业过程中,张弼士为中国近代实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的许多投资管理经验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中东铁路建成通车103周年。由于中东铁路的修建,大批俄罗斯人来到中国的东北,他们在那里筑铁路、办学校.搞图书贸易,兴办图书馆,所有这些对促进当时双方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俄罗斯人在哈尔滨的图书贸易活动和兴办图书馆的情况。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6.
正铁路是近代工业与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成果,它本身既是科学技术的结晶,又需要科学技术的驾驭,传统旧式士大夫和小生产者已不能适应近代中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开展,"铁路事业,待理百端,时局艰难,需才尤亟"。清末甲午战争后,各省纷纷开展铁路教育,以储备人才,江苏铁路教育机构即南洋公学。  相似文献   

17.
中东铁路修筑后,东北地缘政治形势发生变化,清末东北地方政府为抵御沙俄侵略势力对东北内地的渗透,在中东铁路沿线通过设立地方行政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国主权,并促进了铁路沿线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交通建设的研究需要结合具体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笔者希望通过对近代萍乡铁路土地征购的个案分析,探讨传统地权形态对近代铁路建设具有密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北铁路简称中东路,也称"东省铁路"或"东清铁路",是19世纪末沙俄帝国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的产物.1896年,俄国便以三国干涉还辽的功臣自居,迫使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中俄密约>,获得了西伯利亚铁路经中国东北直达海参崴的筑路权.  相似文献   

20.
李鸿章在督办洋务运动期间,最早提出了中国人自主修建铁路的思想,完成了近代中国铁路修建规划,主持修筑了多条铁路,维护了中国铁路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