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通行是清代刑案经过主管部门的题奏,获得君主的批准,以刑部名义颁行各省,作为科断刑罚案件时重要的法律根据,是清代司法文书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行作为律例重要的补充形式,在当时的司法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效力。  相似文献   

2.
姜珊 《兰台世界》2024,(2):32-36+42
盛京刑部是清廷于陪都盛京设置的重要理刑机构,主要掌管盛京区域涉及旗人的案件。关于盛京刑部、清代司法审判机构以及清代东北地区司法问题的研究虽已形成一定的成果,但未对盛京刑部的司法审判职能详细展开研究。另外,已有的研究也未能完全揭示其在地方司法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清代东北的审级问题更是未能得到准确结论。盛京刑部在清代盛京地区司法审判中的作用,盛京刑部作为清代地方司法体系中特殊一环,如何通过司法审判来维护盛京地区的社会秩序等问题,都没有得到全面且准确的解答。  相似文献   

3.
以《黑图档·嘉庆朝》内的盛京刑部档案为研究对象,对其史料价值进行讨论,认为其可以作为研究清代盛京刑部的宝贵的第一手史料、研究清代司法部门实践的参考来源、研究清代咨文在司法实践中使用情况的重要文本、研究清代旗人司法特权的生动案例及研究清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4.
杨扬 《历史档案》2023,(1):107-115
清代人命案件审断过程中诉讼策略的运用、案情事实的构建以及验尸意见的专门知识对司法官员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产生影响,是研究清代司法运作实态的重要内容。清代图赖现象不仅以社会风俗的形态存在,民众更是将其作为诉讼策略不断利用,从而实现诉讼意图。道光朝对京控图赖问题的讨论,是因应清中后期社会转型的现实需求。本文以发生在江西的一起京控图赖案为例,通过剖析案件的发生背景、纠纷缘起、鉴定意见对司法裁判的影响以及诉讼话语的功能,试图呈现清代人命图赖案件在裁判过程中事实认定的复杂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周崴 《兰台世界》2015,(3):23-24
冕宁县档案局中,完整地保存着一部清代时期的司法档案,是后人研究清代法律制度的重要参考依据。文章从冕宁县档案的基本内容着手,探讨了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少数民族习惯,重点分析了清代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吴冬 《历史档案》2020,(1):86-96
清代地方司法中的保释是指案件在审理结束后,部分诉讼参与者被官府管禁,由保人向官府提交保释请求,待承审官批准后解除其管禁状态的司法活动。它是清代一项基本的司法程序,也是官府为了震慑、管理讼民,维持基层司法稳定而采取的行之有效的司法实践之一。保释程序的相关环节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清代法规对保释有诸多制度性规定;一方面承审官对保释的审批有时并不以也难以将"法律"作为唯一依据。保人利用保释策略企图达到保释目的,而承审官个人的治讼理念与怜悯之心等因素同样会影响到其审判结果,反映出官民在司法领域但又基于法律之外的一种博弈互动。本文以南部档案中从道光七年(1827)至宣统三年(1911)的193件保状档案为主要资料,结合清代律例、官书,拟对清代司法中的保释及其程序运作中的官民互动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7.
现藏于四川省档案馆的清代巴县档案,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地方政权档案,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清代巴县地区的政治、军事、司法、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其中的司法档案不仅为我们了解清代的司法制度、司法实践提供了翔实的实例,也为我们了解清代的司法书制度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8.
赵彦昌  姜珊 《档案学研究》2022,36(5):142-148
清代档案为清史研究提供了最原始的基本史料,清代司法档案的整理促使法律史研究的“问题”导向更为微观、具体,并引入多元的研究方法。同时,法律史研究中对诉讼文书展开研究也为后续清代司法档案的整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围绕“档案中的虚构”等问题的讨论也使清代司法档案的价值得到更深层面的理解,并进一步促进对清代司法档案的更为全面的利用。  相似文献   

9.
正清代档案中收录了大量的刑案作为司法判例,其中以《刑案汇览》为代表。《刑案汇览》收录了乾隆元年(1736年)至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央司法机关审理的刑案5640余件。此外还有《续增刑案汇览》、《刑案汇览续编》、《新增刑案汇览》以及《刑部比照加减成案》等。在这些档案典籍中,成案是最主要的文本载体形式。成案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在司法审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拟对成案的成因、奏请、比附和适用加以考述,了解成案的真实面貌,对于研究清代档案  相似文献   

10.
张剑虹 《历史档案》2017,(3):118-123
目前学术界对清代司法的研究,在中央审判制度、州县审判、律例考证、清末变法修律等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内务府审判是空白。内务府案件管辖权,或者说审判权限,是内务府审判的启动环节,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宫廷司法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清代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1.
清代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朝代,地方政府的司法权受到的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同时在行使上还受到制度的严格约束,将重要的司法决定权牢牢控制在满族统治下中央政府之下。  相似文献   

12.
卢玲 《兰台世界》2014,(7):156-157
清代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朝代,地方政府的司法权受到的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同时在行使上还受到制度的严格约束,将重要的司法决定权牢牢控制在满族统治下中央政府之下。  相似文献   

13.
明代户绝继承的法律较前代有继承也有发展,尤其是财产继承,体现出司法规定的原则性和民间应用的灵活性的统一。本文在简析明代户绝司法规定的同时,主要阐述了司法在民间的灵活运用,并总结出了通行的规则。  相似文献   

14.
清代妇女地位的卑微不仅从各种清朝律法中能明显看出端倪,从清代各种司法档案中都能看出清代妇女社会地位的卑微。本文从清法典的各种处罚规定出发,对清代各种妇女的卑微地位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5.
晓川 《中国档案》2006,(10):6-6
2006年7月,中国致公党四川委员会提出《关于整理和研究清代四川司法档案的建议》。该《建议》肯定了清代四川司法档案的主要价值,对于加强这些档案的保管与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清代前期的刑事诉讼程序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创新性。在主管和管辖上,清代的刑事诉讼机构体现了对满族利益的维护,以及加强了中央对司法的控制;在程序适用上,体现了司法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出现了回避、复审等制度。  相似文献   

17.
清代前期的刑事诉讼程序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创新性。在主管和管辖上,清代的刑事诉讼机构体现了对满族利益的维护,以及加强了中央对司法的控制;在程序适用上,体现了司法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出现了回避、复审等制度。  相似文献   

18.
清代妇女地位的卑微不仅从各种清朝律法中能明显看出端倪,从清代各种司法档案中都能看出清代妇女社会地位的卑微.本文从清法典的各种处罚规定出发,对清代各种妇女的卑微地位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9.
效力赎罪既不属于一般赎刑,也不同于捐赎,是清代在官员治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套独特的官犯惩治、改造和利用手段,包括军前效力赎罪、军台效力赎罪、新疆效力赎罪和内地工役效力赎罪等多种类型。清代官犯效力赎罪主要由最高统治者掌握,实施非常普遍,赎罪官犯群体数量庞大,其活动深入到地方社会的各个方面,影响深远。清代官员惩治体系的调适要求、官犯惩治和改造的客观需要、地方社会治理的客观需求和清代皇权对司法的强大干预等因素,是效力赎罪产生并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清代官犯效力赎罪政策独立于国家刑制,对当时的官方制度和社会发展都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档案馆藏《兴京县公署全宗》“公安司法”类档案中,夹有清代兴京抚民同知刑房档案残卷十余卷(以下简称刑档残卷),反映了清末辽东地区司法审判制度的若干问题,对于清代法制史和清末辽宁地方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