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林外史》共56回,其中有50回提到了茶,茶是故事情节发展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学的视角,以茶为纽带,可以从书中发掘清朝时期的一些社会特征,尤其是士群体的一些生活特征.  相似文献   

2.
从茶文化的视角来看,《红楼梦》全书120回,其中112回谈到茶。其中提到八种茶名,既有虚构的、又有极其珍贵的实品。本文选择其中不常见的、颇具争议的老君眉、千红一窟、枫露茶、暹罗茶、孩儿茶等五种略加考证,结果是老君眉和千红一窟是子虚乌有、作者杜撰出来的,后三种是有其实的贡品。  相似文献   

3.
王娜 《今传媒》2015,(2):91-93
纪录片是影视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客观记录方式,以遵循真实性的特征中兼具艺术性与人文性。2013年由王冲霄执导的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以下简称《茶》),跨越世界不同国家,通过对近60位种茶人,采茶人,喝茶人的采访与拍摄,分别从茶的种类、历史、制作等角度呈现茶艺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从其叙事的结构与特点,审美特征与艺术传达,画面表意与揭示隐喻三个方面分析,阐述纪录片影视语言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4.
《二刻拍案惊奇》全书共40卷,有多卷内容提到茶。书中各类故事反映了明朝时关于茶的一些社会文化,包括茶的通俗表达法、喝茶时的习俗文化、茶与女性群体的联系以及其他一些社会文化内容,成为研究明朝社会茶文化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饮茶能减肥,这不是开玩笑吧? 对!这绝不是异想天开,也不是开玩笑。这是实实在在的事情,饮茶的确能减肥。饮茶不是一件纯粹休闲的事情,关键看你喝什么样的茶,才能一边随意聊天,一边轻松地减肥。 最近的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有一些茶可有效防止肥胖。茶中含有一些特殊物质,不仅可以阻止摄入过多的脂肪,也就是“化解油腻”,更重要的是它还能燃烧脂肪,这一作用的关键在于维生素B。茶中富含的维生素B,是能将碳水化合物充分燃烧并转化为热能的必要物质。  相似文献   

6.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18):I0032-I0033
在思茅制茶、爱茶和收藏茶的人当中,何仕华这个名字很是响亮。从15年前发现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邦葳“国宝级”古茶树,到十几年间一直致力保护和宣传古茶树资源;从2001年一款令景迈古茶声名远扬的茶饼,到思茅多家知名茶厂的技术指导,经他手的普洱茶点石成金一样,总是成为众多茶客追捧的“玩家茶”。  相似文献   

7.
品茶说文     
日前老友来访,以茶招待,海阔天空,漫话古今中外。由于喝茶,也聊到了茶,话说茶经茶道,颇有一些意思。然而老友走后,却留给了我一串串奇思遐想,由茶想到了文章,把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联系了起来。  相似文献   

8.
茶: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种商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种商品足以影响社会经济与历史进程,这是为数不多的.从商品经济史的角度而言,唐宋的茶,与汉以前的铁、明清时期的棉,构成两千年来足以影响中国社会经济进程与特征的三大商品之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茶是中国历史上一项极为重要的物产,对传统社会经济与文化产生了至今仍然可以感受到的深远影响,而茶叶的异军突起及其影响的全面渗透就在唐宋时期.  相似文献   

9.
病句七例     
1、严翔说,他女儿严晓频早已回美国半月之久…… 动词之前如果有了状语,之后就不能再有补语。有两种改法: ①严翔说,他女儿严晓频早已回美国; ②严翔说,他女儿严晓频已回美国半月之久。 2、我最初从1986年开始唱歌,1987年开始录制一些拼盘磁带。 “最初”即开始的时候,与“开始”表义重复。 可改为“我从1986年开始唱歌,1987年开始录制一些拼盘磁带。” 3、他说:“他的身上没有一点矫揉造作和假文雅。”  相似文献   

10.
杨阳 《大观周刊》2006,(18):I0035-I0035
唐代茶的饮法是煮茶,即烹茶、煎茶。根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千矣。”饮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放到开水中去煮。煮时,水刚开,水面出现细小的水珠像鱼眼一样,并“微有声”,称为一沸。此时加入一些盐到水中调味。当锅边水泡如涌泉连珠时,为二沸。  相似文献   

11.
由于宋代从帝王至士大夫均嗜茶,所以宋元诗文中关乎茶的作品众多,其中关于"分茶"一词的诠释,时贤均各有分解."分茶"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词语,围绕"分茶"问题,涉及茶学、文学和诠释词语之方法等诸多问题.本文以为,"分茶"是宋代茶文化的一个突出现象,它不但与其时的试茶、点茶、斗茶风习相关,更与宋代福建北苑研膏茶之特质关系甚密,将优质的茶品、精制的制茶工艺与出神入化的茶道技艺的完整组合,是宋人茶文化观念不可分割的整体,也是"分茶"风习流行的根本原因.而且对"分茶"问题的相关研究,也有益于对宋元诗文中其他茶诗、茶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紫笋茶的手工制茶历史从五朝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唐初贡时的紫笋茶,以饼茶为主,后期也有团茶.加工饼茶的过程主要是:采摘后经选纳,再涤、蒸、捣、拍(放在模子里一层层拍)、焙、穿(据<茶经>江东一串约一市斤)、封(包装)等七道工序.  相似文献   

13.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本书是一本入门级别的饮茶图书,图文并茂地介绍茶叶知识,从历史文化、类别、选购和保存、再到简明扼要地说明泡茶步骤,其中也涉及名贵茶介绍和茶叶的收藏投资,以及花草茶、药膳茶等热门领域。读者可以通过轻松看文赏图,全方位领略茶叶知识和泡茶常识,对于日常识茶、购茶和泡茶,再到存茶都有一定理论了解。  相似文献   

14.
关于价格大幅回落的传闻与事实,开始考验普洱茶市的信心“五一”刚过,连绵的雨让一直价格坚挺的西双版纳州布朗山乡老班章毛料茶,从1250元跌到800元左右,其他各茶区的价格也有所回落。北京茶商胡旺说,这应该是正常的,雨水茶(夏茶)上市,茶价通常都有三四  相似文献   

15.
茶是广大人民喜爱的饮料,产地广、产量高、品种多,各种茶的色香味迥异。我国饮茶历史悠久,一些人学士把它与书、墨并列为三香,把茶的品位归纳为宁静淡泊。唐朝名医药学家孟诜《食疗本草》,描述茶的药用价值:“利大肠、去热、解痰、主下气、除好睡、消宿食”。  相似文献   

16.
余舜德 《文化遗产》2023,(2):92-100
制茶工匠以手工及身体经验为主要技艺,当是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台湾地区称之为“无形文化遗产”)认证的合理候选人,不过产茶重镇的南投在2019年以“生态知识及其技术实践”认证两位制茶工匠后,却引来诸多质疑。除了两者皆以现今茶区制茶工匠仍普遍具有之制茶工艺提出申请,并以个人名义获得认证,因而引起众多议论。这两个案子获得通过,也牵涉到一些与文化遗产的概念及政策密切相关之基本课题:例如,何谓手工制茶?机械化下就没有手工了吗?制茶的传统知识为何?传统强调实作经验的制茶工艺之关键为何?再者,传统制茶知识属于个人或是团体(社区、茶区) 若答案是后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证该如何进行?笔者将以过去参与之普洱茶及冻顶乌龙茶的民族志研究为例,一方面讨论上述的议题,并据以讨论文化遗产认证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从香港回北京近两年,孙文杰明显老了许多。“说实话,是否赴京工作,我是有过思想斗争的。因为在香港我早已得心应手,对市场经济的一些作法游刃有余;但回来却有许多陌生的东西,内地国有企业的困境我早就有所耳闻。”  相似文献   

18.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两千七百多年前,茶就已经在中国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被发现,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茶从古老文化中的医学价值脱离出来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社会作用。茶从一件简单的事物扩展成了一种文化,一种处世之道,一种哲学思想。茶艺和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由茶这个载体升华出来,成为一种精神内涵,茶与佛、道相通,与儒学思想相联系。中国的茶之道中饱含了"静、美"的中国古代文化精髓。道家思想讲究"天人合一"老子曰:"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一杯茶,一缕茶烟,饮茶需心平气静,讲究井然有序地啜饮,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净、安逸,饮茶人的心灵与茶合二为一;佛家思想讲求"主体感受,非深味而不可"也同样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归不归     
从来日本的年数,或从对日语的掌握程度来看,我算得是“老日本”。我曾经坚定地以为日本将是我终老的地方,直至最近。 最近我回了一次国,与我家乡的亲人家常而愉悦地相处。—个念头从朦胧至清晰,不依不饶缠着我——如果我回国生活,是否会更快乐一些?  相似文献   

20.
《大观周刊》2006,(16):I0008-I0009
每一饼老茶部有一个灵魂:当你走近一饼茶,如果你真的用心,就可以听到他们灵魂里的那一个个从遥远的年代飘过来的故事…… 当我走进普洱茶博物馆时,我被莫名的情绪感动了,或许是为了她们的故事,也或许是为她们曾有过的沧海桑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