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英文化渗透着历代文化精英思想的精华。中国戏剧是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占领主流地位。在文化现代性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大众文化的出现,合拍于大众传媒与商业消费,对传统文化的等级秩序和深度追求构成巨大消解,中国戏剧呈现出焦虑与失宠的现状。对此。应从现代主义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各自的内在属性、接受者角度及两者的兼容性方面,进一步阐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都市文化主流是大众文化,这是我国文化演进进程中的一种必然。因此,从都市大众传媒的角度出发,了解都市文化信息的需求,调适自己对这种需求的呼应,生产相应的文化作品,既引领都市文化的潮流,又培育自己在这种文化需求潮流中的生存能力,这是目前都市大众传媒的角色定位的关键,也是市场经济下大众传媒文化作品得以适者生存的前提。但是,在承认大众文化这一趋势存在合理性的同时,都市传媒应该对此现实作出自己的理性沉思和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3.
商业盈利性、娱乐消遣性、日常生活性、意识渗透性是大众文化的特征。冲击和弱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导致大众价值观的迷失,消解精英文化是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对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果意义深刻。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大众传媒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都日益增强。在我国,大众传媒要服从、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大局,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持。大众传媒具有学校教育难以比拟的优势,并且可以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的议题,引导舆论。大众传媒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授受合一”的演练场而发挥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要把正确引导大众传媒的娱乐化倾向、增强其主流道德文化信息传递功能、提升“公信力”作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大众文化风光无限,文化个性化创造的空间一天天在缩小,主流、经典、高雅的文化何以哺育深患偏食症的大众,怎样才能避免文化生态的恶化,这是大众文化研究最重要的问题.把大众文化与"大众的文化"、"文化的大众化"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特定的考察视角,有助于形成建设性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6.
2005年8月,《超级女声》娱乐节目在中国电视界刮起了一股超级风暴。本文试就这一现象谈大众审美文化在当下所具有的五个表征,透视高雅文化“虎落平阳”的内在原因。同时,剖析大众文化“如鱼得水”背后潜藏的文化虚无现象。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化与“大众的文化”、“文化的大众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大众文化风光无限,文化个性化创造的空间一天天在缩小,主流、经典、高雅的文化何以哺育深患偏食症的大众,怎样才能避免文化生态的恶化,这是大众文化研究最重要的问题。把大众文化与“大众的文化”、“文化的大众化”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特定的考察视角,有助于形成建设性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8.
校园青年亚文化"大话"倾向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借助网络等工具,流行于青年之中,成为一种高校校园的亚文化现象."大话"文化对主流文化的疏离和颠覆权威与偶像的态度,以及戏谑化、搞笑化的语言表现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产生了消极作用: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产生戏谑与阻拒心理,影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形成整体性、逻辑性的理解,消解先进人物和道德楷模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典型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是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没有大众传媒就没有大众文化。传播媒介不仅仅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和工具,而且还能创造文化,即"传媒文化"。"恶搞"、"屌丝"等新生代网络流行文化现象是当代传媒文化的一个重要表征,其弊端亦能引起我们对于传媒在当代文化构建与传播中的问题的种种反思。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传播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传播在多元并存的张力作用下逐渐形成了新的意识形态,即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大众传媒对民众生活的日益渗透,使大众文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于大众文化的批判和辩解也如影随形。从本质而言,大众文化是社会生活世俗化与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结果,消费性和单向度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特征,与精英文化相比,大众文化具有通俗易懂、受众范围广等显著优势,大众文化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和历史过程,这与社会的发展水平是相互印证的。  相似文献   

11.
文化成为消费品是现今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大众文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等文化现象正在成为社会主流文化。面对这样的文化状况 ,传统的文艺学、美学不应依然恪守原来的固有领域 ,而应将大众文化与日常生活审美化视为与纯文学具有同等地位的研究对象 ,对这种新的文化现象进行细致深入的剖析和评价 ,肯定其存在的合理性 ,批判其负面作用。这样做既能促进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又可为文艺学和美学寻找到新的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12.
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众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方面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服务,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大众文化建设进行价值导向.本文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众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的理论依据、必要性和具体体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在大众文化视野中,“审美狂欢”表达了人们对当代感性文化的认同,而“审美疲劳”则意味人们对当代感性文化的抗拒。解读大众文化视野中的“审美狂欢”与“审美疲劳”,能够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当代感性文化并为当代审美文化建设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4.
大众文化是在工业化技术和消费社会语境下,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适应社会大众文化趣味的文化范式和类型,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行为,其最显著的特性:狂欢化。在大众文化的挤压下,而以社会主流文化的承担者和价值观念的代言人自居的精英文化,已经或正在失却社会导师和中心话语的位置,退守到了边缘地带,对自己的身份感到焦虑。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应是两种质地不同的文化形态,二者之间是互相渗透、互相改造、互相制约的关系。一种健康的多元文化格局应是以自我批判、自我反思与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和合而成。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于什么是大众文化至今无法获得一致解释,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大众文化产生于大众传播时代,它与大众传媒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正因为这种天然的关系,大众文化才发端于印刷媒介时代,盛行于电子媒介时代。也正因为这种关系,使得大众传媒不仅成为大众文化的生产者、传播者,而且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即信息”,其自身就构成大众文化的部分,成为大众文化闪亮的标签。同样大众文化如果离开了大众传媒这一土壤,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对于社会进步、个人成长都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起着极大的引导作用和情感的教化作用。只有强化媒体引导艺术、疏通主流媒体与大学生的沟通渠道、增强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群体的主流道德文化信息传递功能,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扫荡西方学术界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当代中国更多表现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氛围和文化语境,并与大众文化对应契合,尤其在电视文化上,体现为一种带有后现代倾向的电视大众文化。其中,“青春演唱组合”现象和“戏说”现象就是这种文化表征中的代表,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8.
在探讨大众传媒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时,我们一般更多地关注于大众传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和影响,却很少有人关注和思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众传媒会产生或者应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众传媒时代应该改变其受大众传媒排挤的现状而要有所为,要为多元、失范的大众文化空间输出必要的价值观和信念,并能够最终引领大众传媒。这才是大众传媒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定位。  相似文献   

19.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是近年来颇有影响也颇具争议的一种文化现象,一个各种力量斗争、发言的文化空间。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及延续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在社会文化转型期间的种种困惑和矛盾。作为一个大众传媒时代广义的文学文本,《百家讲坛》栏目充分反射出当代中国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矛盾与融合、普通百姓对回归日常生活世界的诉求。  相似文献   

20.
大众文化的兴起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文化的权力结构.从“诗教”传统到大众文化,文学接受不再是少数人把持的特权.而成为由大众共同享有的权利。就宋词接受而言.“诗教”传统消除了词在原初状态所具有的“异质”特征.从而将之纳入到主流文化的序列之中:大众文化则通过“去道德化”和“碎片化”的方式消解了附着于传统宋词接受的话语霸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