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在分裂──评台“认识台湾”教科书京文台湾岛内中学一年级的新教科书"认识台湾"系列,于今年9月1日新学年开学之际使用。这套教科书,肆意割裂台湾岛与祖国大陆自古以来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为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歌功颂德,甚至掩盖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对台湾人...  相似文献   

2.
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中国完全统一 ,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方针 ,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在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走出以下认识误区 :误区一 :用“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方针就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简析 :①“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②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有和平和武力两种方式。用和平方式 ,可以避免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和损失 ,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③中国政府一贯坚持“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方针 ,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但是…  相似文献   

3.
后殖民论述在台湾的兴起与演变关涉到人文知识分子如何思考台湾和如何“阐释台湾”这个至关重要的当代命题。后殖民理论如何“在地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构成我们理解90年代后台湾思想史的一个重要脉络。“后殖民本土论”与“后现代民主”之间,在“后殖民本土”与“后殖民民主”之间,构成了一种意味深长的潜在论战关系。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读了由台湾“国立编译馆”编辑出版的《认识台湾》教科书,从中见到台湾中学教材的新动态一这种新动态很不一般,值得密切关注。就我的感受,拟从“地理篇”谈起。  相似文献   

5.
“台湾问题”作为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虽然没有得到解决,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们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应当与时俱进。党十六大的召开,国民经济的增长,台湾广大民众对两岸“三通”的热切期盼以及2004年国亲两党联合选举等等因素,都将为解决台湾问题带来新的转机。从目前形势看,台湾的回归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相似文献   

6.
乡土文学的概念,早已有之。但什么是台湾乡土文学呢?台湾作家至今众说不一。本文客观地分析了台湾文坛对这一概念的认同和差异,力求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台湾乡土派文学”。  相似文献   

7.
000年5月20日,一贯具有“台独”政治倾向的台湾当局的新领导人陈水扁发表了所谓“台湾站起来———迎接向上提升的新时代”的上台讲话,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当天,中共中央台办和国务院台办受权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了声明。本文就陈水扁上台讲话的主体思路进行分析,旨在揭露陈水扁在上台讲话中打出的“四张牌”,即:“不宣布台湾独立”的挡箭牌,“政党轮替”的民主牌,“台湾文化”的分立牌,打入国际社会的人权牌。这对于认识目前台湾的局势,展望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都是很有意义的。一、所谓有条件的“不宣布独立”,是以“…  相似文献   

8.
本刊1990年第2期中,曾刊载了《台湾1988年大学入学考题与解答》一文,其中提及台湾“新教材的实用原则”等语。本文拟将台湾高中数学教材内容作一简单介绍,供同行们参考。台湾在1983年曾颁布了新的教学大纲,从1985年起高中使用新教材。1988年的大学入学考题就反映了对使用新教材的要求。高中数学教材分两部分,即高一、二两个年级使用的“基础数学”;高三用“普通数学”(文科学生用)及“理科数学”。每学期一册,共八册。  相似文献   

9.
从美国的世界战略看台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斯皮克曼所说的欧洲沿海地区和亚洲沿海地区这两大力量中心构筑“防御”体系扼制中俄 ,东亚沿海地区的内新月“防御”体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对台湾使用武力会不会引起这条新月链的变化 ?中国在对台湾使用武力之前 ,应做好对东盟国家的外交准备 ,以防止南沙“失陷”。  相似文献   

10.
地域文化差异:台湾文学研究中一个值得探索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较广泛地接触到台湾文学,会体会到台湾各地区文学文化层次、文化色调的不同,例如,台北文学的浓烈炫目,台中文学的悠闲缓慢,台南文学的平和宁静。如果探寻一下台湾文学发生、发展中的地域文化差异因素,也许有助于我们从文化蕴涵方面认识台湾文学历史全貌。 不妨先来考察被称为“戏剧故乡”的宜兰。这个位居台湾东北隅的地区,东临大海,三面环山,天成“与世隔绝”的形势。据说该地区正式编入清朝版图是在1814年,比台湾西部地区晚了  相似文献   

11.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1662年,郑成功赶走霸占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实施“军兵屯垦”政策,重视农业生产,“促进了台湾的拓殖”。1684年,清政府为统一中国,降服郑氏政权,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巡抚,台湾被置于清王朝的有效统治之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清政府把洋务运动推行到台湾,揭开了台湾近代化的历史帷幕。清政府在台湾积极推行洋务新政是与帝国主义列强觊觎台湾和台湾在中国东南海防中的战略地位被认识有关。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后,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英…  相似文献   

12.
目前,台湾报纸惊呼,台湾歌手使用一种语言诠释歌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混血”歌满街跑,中英夹杂、国台语穿插才叫“时髦”。近两、三年来,台湾流行歌曲唱片市场上,几乎找不到  相似文献   

13.
课本第102~103页:“在中美发表的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其实,中美上海公报中只有“美国认识到”而没有“美国承认”的措辞。美国的“认识”$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王才清  相似文献   

14.
1975--1978年,邓小平对解决台湾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将“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作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前提,提出“一个中国”原则,主张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并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他的贡献,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对台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公共关系是刚“引进”我国不久的“舶来品”,本世纪六十年代进入香港、台湾,八十年代流传广州、上海等地。它是人们正在认识的新名词。对公共关系的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公共关系=自己行动 被人认识”,“公共关系就是宣传和广告”,“公共关系是漂亮小姐的微笑”,“公共关系是企业、商店的经营手段,与教育单位无关”……。本文力图就“公共关系”与“现代管理”交叉发展这一点来加以阐述,以加深对公共关系本质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称台湾入联公投的行为是一项“挑衅的政策”。她声称华盛顿方面不支持台湾在2008年3月举行入联公投,并认为此举会造成台海“不必要”的紧张局势。她谴责台湾的举动“不会为台湾人民在国际舞台上带来真正的好处”。1971年前,台湾曾以“中华民国”的身份占有联合国席位,1971年后,台湾代表被逐出联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了合法席位。2007以“台湾”的身份申请席位失败是台湾第15次连遭联合国封杀。  相似文献   

17.
赵洪啸 《小学生》2006,(9):25-25
你认识竖(shù)笛(dí)吗?它小巧玲(líng)珑(lóng)、轻便美观,优美的音色就像鸟儿歌唱,是一件表现力很丰富的小型吹管乐器。竖笛在欧美一些国家叫“牧童笛”,在台湾等地区叫“直笛”。竖笛的英文名称是“Recorder”,它作动词使用的时候,意思就是“如鸟般歌唱”。当我们能够优美而轻松地演(yǎn)奏(zòu)竖笛时,竖笛就是我们嘴边可爱的百灵鸟儿。  相似文献   

18.
2011年5月底6月初,各新闻媒体使用频率较多的一个词汇,便是“塑化剂”。台湾“塑化剂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9.
今日占台湾总人口约97~98%的台湾汉人中以漳泉系闽南人为多数(约65~70%),客家人则居人数弱势。清代台湾是“移民型社会”,使各个族群间“械斗事件”频仍,亦使清代台湾“客闽关系”欠佳。因清代台湾客家人处于“闽强客弱”环境,当时台湾客家人也会倾向成立“客家义民军”帮助朝廷平定几场以台湾闽南人为首的乱事,即是寄望朝廷能多垂青台湾客家人,多替台湾客家人主持正义的集体心理。后清朝虽灭,此心理因素在“闽强客弱”环境下仍不断酝酿,到民国时期广东罗香林等人呼吁客家人当“崇正中原”时,便自然地转化为台湾客家人想“崇正中原、孺慕中原”的集体心理。  相似文献   

20.
台湾的通识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通识教育”已成为当今台湾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院校在通识教育的研究、规划和实施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本文拟对此作初步评介。(一)“通识教育”(generdeducation)虽在台湾已行之有年,但台湾教育界人士对通识教育的定义并无明确界定。台湾“大学教育改革促进委员会”所著《台湾高等教育白皮书》写道:“通识教育的目的乃在于透过适当之课程的设计,使学生对人、社会与自然的诸现象有一通盘、初步之知识上的认识,以助于形塑有追求真善美之理想的能力和意愿,也有助于培养自我反省、精近能力之独立自主人格,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