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一六四四年,在我国历史上也可算是风云多变、惊心动魄的一年。正月,明末农民军最杰出的领袖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李自成改称“大顺王”,建元“永昌”。它的建立,预示着明王朝末日的到来。二月,农民军就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捣北京。三月十九日凌晨,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走投无路,终于在煤山自缢而死。中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统治中国人民达二百七十六年之久的朱明王朝从此覆亡了。中国历史又处  相似文献   

2.
李自成农民军何时占领河南全省?现在中小学通用教材历史编写组编写的《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教学参考书》所附录的《明末农民战争大事年表》中说:崇祯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起义军占领襄阳。河南全省及湖北大部地区归农民军控制”。(第119页)。此种说法,还见于解放后以及近几年来的一些论著之中。1953年出版的《中国农民革命史话》一书中说: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农民军“统一了河南,占领了荆襄”。(第352页)  相似文献   

3.
一罪惟録与后明韩主在反抗统治阶级的虐政苛敛,残酷压迫剥削下,所掀起的明末农民大起义,在李自成领导下,于一六四四年三月,攻克北京。推翻了明朝地主阶级统治政权。这时候,连年对明朝侵略的满清统治集团,看到了农民军的佔據北京,是他们侵略中国的阻力,认清了农民革命军,是他们的真正敌人。恰好这时候大流奸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满清侵略者遂在除暴安民和替明帝雪耻的伪装面貌下,进兵攻击农民起义军,洪承畴、吴三桂一般汉奸们,引导清军,击败农民军。使得入北京不过一个多月的李自成,不得不退出北京,侵略军更追击农民军,攻佔了晋陕鲁豫,李自成由陕入襄阳,走武昌,在清军继续追击下,於一六四五年(顺治二年,弘光元年)行军至湖北的九宫山,被地主武装猝击而死。张献忠也於一六四六年在川北於明军反攻,清兵夹击下战死。随着李自成、强献忠的死亡,农民军的溃败,满清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奄有了华北,扼制了长江流域,随时可以更进一步进击,在这种严重情势之下,人人感到民族危亡迫於眉睫的威胁,原先抗拒农民起义军的地主武装,到此时多转变为保家卫国抗御外侮的队伍,广泛的民从,更成千成万的,纷纷参加了民族的斗争,李自成张献忠余部,也在反清復明运动高潮下,改变政策,转变为反抗满清的民族自卫劲旅,在明末民族战斗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旧来一般人对於晚明政府的抗清运动,除了鲁王监国,不建号称帝外,只知有弘光(福王)、隆武(唐王)、永历(桂王)三朝,至於为李自成余部所拥戴,以定武纪元的后明韩王,却不为世所知。吴兴刘氏嘉业堂藏有查(?)佐罪惟録,係海内孤本,自商务印书馆选入四部业刊,市肆方见流行,书中有韩主纪,並在桂王纪、监国纪中都分书定武纪元,在诸王列传韩意王松傅中也有韩王居房山,改元定武的记载,都是很珍贵的史料,在其他史籍见不到的。  相似文献   

4.
吕梁山农民起义军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一支。在清军入关后,他们投入了抗清斗争。1644年吕梁山区起义军首领王刚随李自成西去(李自成即在吕梁开始起义的),另一部分农民军以任亮为首,坚守山区。他们在1648年发动猛烈攻势,华北各地人民起兵响应,任亮所率吕梁起义军于次年攻克五十余县,几乎光复全晋。他们成为抗清斗争高潮中的一支主力。至1668年清政府一面实行  相似文献   

5.
刘宗敏是李自成部下的骁将,身为一品权将军,在军事上不仅有谋略,而且又很勇敢,所以李自成“倚为心腹”,在北京时,曾任大顺政权中的“中吉营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凡文武官俱受权将军节制”。其地位仅次于李自成,是大顺政权中十分重要的一位农民军领袖。  相似文献   

6.
师:同学们都去过景山公园,是否知道景山公园有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生:一棵歪脖子树,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就在这棵树上上吊自杀。原来的那棵树早死了,现在原地的树是后来栽的。师:崇祯皇帝为什么要寻短自杀? 生: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到了北京。师:李自成的农民军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为什么能攻入北京?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一段历史:明末农民战争。(板书) 从上节课我们知道,明朝中后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生:资本主义萌芽。  相似文献   

7.
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軍从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攻破潼关,占領西安以后起,在短短五六个月里,就以席卷之势,控制了江淮以北,長城以南,西至甘肃、宁夏、青海,东迄于海的广大地区;攻陷了北京,推翻了明的統治。紧接着,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吳三桂投降清军引导清军进入山海关以后起,形势又急轉直下,在一年多的时間里,农民軍又先后失去了这些地区。农民軍退到荆襄湖南一带,联合南明,在那里展开了長期的抗清斗爭。本文只对农民军从进入北京到李自成牺牲这一段时間的抗清斗爭,做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论大顺政权失败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写这个题目,是依据个人长期的探讨,提出一种新的看法。公元1644年,在我国历史上是大变革的一年。这年春天,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农民军从西安出发,像奔腾的怒涛直泻千里,席卷了整个黄河流域。明王朝覆亡了。就在大顺军占领北京,迅速地接管明王朝的残山剩水的时候,山海关战役爆发了。战役的结果是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9.
地处川、陕、鄂交界的。郧阳",是明末清初李自成、张献忘农民起义军的基地.在这场战争中,郧阳人民作出了重大的牺牲,为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推翻来明王朝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史籍中的纷歧记载与当前的不同看法关于李自成农民军于崇祯十三年(一六四○)何月突入河南的问题,在清代有关的诸史籍中,往往根据传闻或推测从事,因而记述纷纭,莫衷一是。一说李自成军于崇祯十三年九月间进入河南。此说在清代官私诸史册中最为盛行。顺治十五年刊印的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十二年(按当为十三年)九月,秦兵大破李自成于函谷……自成窜汉南,秦兵蹙之于北,左良玉扼武关以南。自成穷蹙  相似文献   

11.
先取关中,建国立业,后取北京,推翻明王朝,是李自成农民军制定并付诸实施的一个军事战略计划,也是李自成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战略计划,被近人称为关中——北京战略或北伐战略。近几年来,我国史学界围绕如何评价这一战略展开了讨论,诸说不一。有的认为这是一个“卓越”的战略计划。有的说这是“失策”、“根本方略上的小错”。也有说是“从表面上看不错,但具体运用上错了”。为了有助于对这一战略的探讨,这里略陈管见,以就正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2.
《柳敬亭传》第四节开头“亡何国变,宁南死”这句话中的“国变”,课文注释为“明朝覆灭”。我认为,这里的“国变”应指南明政权中福王小朝廷的覆灭。史实告诉我们,1644年3月,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北京城,崇祯自缢于煤山(景山)寿皇亭,  相似文献   

13.
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城,明朝灭亡。吴三桂引领清兵入关,打败了李自成的起义军。清兵占领北京,并随即大举南下。明朝皇族在南京建立了弘光(南明)政权,试图对抗清军,但随着扬州城被清军攻破,  相似文献   

14.
1980年初版(内部发行)的《青海历史纪要》(以下简称《纪要》)中第五个二节《明末农民起义军进入西宁》有如下权述: 崇祯十年冬,李自成进入川北,碾伯(今青海乐都)黄澄、西宁镇海堡人马安邦先后聚众反明,响应农民军。 这里纪事简陋,原委不具,且响应农民军的说法似有拔高之嫌。参阅芈一之、魏明章两先生  相似文献   

15.
《虎吼雷鸣马萧萧》(高中语文第三册),选自姚雪垠同志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中的最后一节. 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春天,李自成领导农民军取得了商洛山保卫战的胜利之后,乘虚从陕西武关突围,把队伍带到湖北兴山一带,准备与张献忠部会师,共御官军。不料张献忠在其义子张可旺和军师徐以显的煽动下,决定趁此机会将李自成部吃  相似文献   

16.
崇祯十三年李自成农民军在河南究竟攻克了哪些县城?有的说攻克了宜阳、永宁(今河南洛宁)、偃师等地;有的说攻克了河南西部宜阳、永宁、新安、渑池、偃师、嵩县、登封等十多座县城。第一种说法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明史·李自成传》:“(李自成)遂自南阳出,攻宜阳,杀知县唐启泰。攻永宁,杀知县武大烈,戕万安王采(?)。攻偃师,知县徐日泰骂贼死。时十三年十二月也”。  相似文献   

17.
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推翻明王朝之前,曾在河南地区取得巨大的胜利。现在来探究有关这一胜利的问题,主要有如下两点意义:其一,李自成起义军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10月占领西安,次年2月初渡河东下,夺取北京。一路势如破竹,仅仅一个半月的时间,就于3月19日攻占了明帝国的统治中心——北京,颠覆了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的残暴统治。猛然看来,这样巨大的胜利似乎得来甚易;其实,这次胜利只是明末农民起义军反明斗争整个过程的一部分,在这以前,起义军曾和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李自成》是因为与共和国以革命战争建国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同构性"而成为"正典"的话,那么《崇祯十六年》则是从竞相以帝王将相作为叙事主人公的当下历史小说写作的重围之中破门而出,向共和国历史小说"正典"的回归。这种回归不仅仅只限于小说主人公是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表现题材是农民军的艰难战斗历程,而且更是思想意识、人文诉求的回归,简单地说,即是在史识方面独标一格,是对当下历史小说写作的一次艰难的整体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它是以满族贵族为主建立的政权。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基础上先建立了后金政权,1636年(明崇祯九年),其子皇太极正式即位为皇帝,改国号大清。皇太极时清朝已统一东北及内蒙大部分地区。1644年,清军乘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之机,进占北京。夺取了明朝的统治权,顺治帝福临由沈阳迁都北京。清朝从1644年起至1911年止,共历10帝,268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独立的中国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历史进入了  相似文献   

20.
五十年前的甲申年——1944年,郭老发表了《甲申三百年祭》;再上溯三百年前的甲申年——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打入北京.这两件事都是值得纪念的.李自成打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完成了农民战争的历史使命——改朝换代.也就推动了历史的进步.李自成的事业是成功的,他个人及其大顺朝的悲剧,就微不足道了.何况,作为一个农民革命领袖与抗清英雄的结局,较之一位老死床褥的开国君主,历史光圈自然要辉煌得多.清兵入关,历史也并未堕入黑暗.且不说标志着经济文化有所发展的康乾盛世,以及在学术上做出贡献的乾嘉学派,单是形成了巩固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就是历代所不及的.历史前进的步伐并未中断.至于清后期的落后挨打,原因很复杂,不能归罪于清兵入关.所以.明末农民战争的结果是胜利,是成功.至于改朝换代以后,是建立大顺朝或大清朝,由姓李的当皇帝或者换做爱新觉罗氏,那已不是实质问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