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年第8期刊登了任世江主编的一篇文章——《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文章提出:“求真、求实就是要求教学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真实,不能在史实方面出现解释性错误,不能出现错误性的理解。”“求真、求实应该作为评价历史教学的通用标准,也应该是平时课堂教学坚守的底线。”笔者对此深以为然。  相似文献   

2.
任世江主编在《历史教学》(中学版)第8期发表了《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其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所举事例让中学教师实在困惑,因此有了第9期胡运珉老师的《求真、求实与我们的困惑》一文。中学老师的专业理解水平有限,不知选择哪家学说的观点,要想把这些观点定于“一”更是困难。面对中学老师的无奈,陈新祥老师在第10期发表了《换一种思路“求真、求实”解“困惑”或许更好》,  相似文献   

3.
2007年《历史教学》分为中学版和高校版后,开始颇觉失望,觉得这样拉开了中学与大学关于历史认知的联系,好在刊物还保留了史学研究成果的介绍,后来又惊喜地看到一场关于“求真、求实”的论战,忍不住站出来,谈谈中学教材在证据意识上面临的一些问题,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4.
吴振华 《考试周刊》2012,(31):115-116
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简言之就是要教学生认识真实的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首先明白"真、实、佳"这三个字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灵魂,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应当将求真、求实、求佳作为历史教学的首要原则。在求真、求实、求佳的原则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的方法,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具有批判性思维,实证性强,突出体现历史学科求真求实的学科特征。[1]黄牧航老师撰写的《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一书,从教学和评价角度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剖析[2];《历史教学》近期刊发了《近五年我国中学历史“史料实证”教学的进路与审视》一文,对研究史料实证素养的论文进行了总结。[3]本文着力探讨在高中历史命题中如何体现对史料实证素养水平层级的考查。  相似文献   

6.
对“困惑”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胡运珉老师的文章《求真、求实与我们的困惑》写得很好,很多教师可能有同感。我试着来“解惑”,如有不当,列位看官不必客气。《历史教学(中学版)》是个平台,我们提倡不同意见的争论,只要有理有据,不搞个人攻击,无论谁的文章,我们都欢迎。  相似文献   

7.
新的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均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的基本方法和学习习惯,树立崇尚科学、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精神。众所周知,很长一段时间历史沦为了政治的附属品;近些年来,史学研究已经返璞归真,求真与求实成为学者普遍认同的治学态度。中学历史教学,或囿于传统史观的影响,或由于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缺乏,产生对教材"贴标签"式的解读,对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产生过不利影响。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在多元史观视野下,以全球、文明、现代化等新史观去解读教材,依托前沿学术研究成果服务中学历史教学,才能胜任新课程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8.
陈火兵 《考试周刊》2009,(8):161-161
中学历史教育怎样渗透德育。关键在于历史教师。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只有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才能做好德育工作,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做到求真、求实、求正。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12月11日到12日,在历史教育四大期刊支持下,由江苏省唐秦历史名师工作室和吴江高级中学主办的江苏省唐秦历史名师工作室与浙江省戴加平省名师工作室跨区域合作教研活动——"历史教育,‘人’不能缺席"论坛在江苏省吴江高级中学举行。《历史教学问题》主编王斯德和副主编李月琴、《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主编任鹏杰、《历史教学》主编杨莲霞、《中学历史教学》主编王继平,  相似文献   

10.
求真求实,还原历史本质是史学工作者的根本追求。从古至今,史家都有着"信史"的传统,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歪曲、遗漏历史史实的问题,使得历史教学丧失了真实性,由此给历史教学乃至整个历史教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值得史学工作者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读了《历史教学(中学版)》第9期胡运珉老师《求真、求实与我们的困惑》和任世江先生《对“困惑”的回应》两篇交流或争鸣文章,感到这种学术交流或争鸣非常有意义。这样的交流和争鸣好像有一段时间不见了,可能是我们的惰性阻碍了彼此间平常的交流和争鸣。或许正是由于大文化环境中交流和争鸣太少了,所以一旦有了交流和争鸣,就会产生轰动效应,甚至会被称为什么思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2.
本刊连续5期讨论教学中如何求真、求实的问题,引起很多读者的兴趣。这反映了走进新课程后教师观念的变化。过去那种“以本为本、教科书至上”的框框已经被打破。很多教师在备课时能跳出教科书,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拓宽视野,这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3.
正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还原历史真实是历史研究和教学的共同心愿,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真正实践起来还很不容易。拜读李翰、林育娴老师《历史课程改革:知易行难——基于实践的历史教学思考》(《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3年第5期,以下简称李林文)一文后,我深受启发。李林文称:"要通过历史教育养成  相似文献   

14.
由“美国独立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引发的,关于中学历史教学如何求真、求实的讨论很有意义。有人困惑于不同观点的选择,有人主张多介绍一些不同观点,还有人拘泥于“根本原因”的概念及其是否是唯一性问题。我认真阅读了这些文章,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5.
冯一下老师《把虚构的“历史人物”请出历史课堂》(《中学历史教学)2009年第7期)一文认为“真实是历史教学的生命,求真是历史教学的第一要务”,指出“真实的历史人物千千万万、形形色色,从中挑选出典型的、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作为历史教学的内容.足也,为什么还要花时间费心思去虚构‘历史人物’呢?”因此.他“呼吁全国历史教学界的同行行动起来,清理一下历史教学中的历史人物.把没有史料依据凭空虚构的‘历史人物’请出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学(高校版)》2011,(10):F0002-F0002
编者介绍:何琼,广州人,1983年大学毕业,1994年调入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任教研员,现任历史科科长,广州市中学历史教研会副会长;先后在《课程·教材·教法》《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教育导刊》等刊物发表十多篇论文,其中两篇被人大复印中心全文转载;主编的书有:《大漠勇士》《广州历史·古代部分》《广州历史·近现代部分》...  相似文献   

17.
近期我拜读了陈其老师《遵循学科规律 反映教师心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年第1-2期)一文.同时也与人民版教材主编朱汉国教授有所接触,感触颇深。人教社和朱教授都从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出发,多次对实验区进行回访和调研,不断倾听中学一线历史教师和历史教研员的呼声与建议,对历史教材进行细密而科学的修订。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历史课程目标现在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能力培养并重转变,情感教育成为历史课程标准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中学历史教材蕴含着大量的情感教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入地挖掘历史教材的内涵,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那么,历史教学中的情感引导有哪些主要途径呢?  相似文献   

19.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习者在自主地了解过去事实中,培养学生史由证来的求真精神;使学习者在自主地思考过去的事实中,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求实态度,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由于高考命题指向、学校考评导向、教师自身认识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难度较大等因素的影响,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存在比较普遍的弱化现象。对于中学历史教学而言,要改变这一现状,需重建课堂"情境",让教室内外劲吹自主、民主之风;需重建历史"情境",让青年学子沐浴求真、求实之雨;需重建课外"情境",让广大师生走进"身边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