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远古生物死亡以后,被迅速掩埋在地下,皮肉很快糜烂消失,丽骨、角、齿等硬体部分则在经历一番“石化作用”后,变成了石头模样.同时,这些硬体的原来成分也被后来的矿物质所替换.这样的古代生物遗骸被称为“化石”.形成化石需具备哪些条件呢?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教学》2013,(1):64-69
[古人类]南非发现迄今最完整的南方古猿源泉种化石综合2012年7月14日《参考消息》和同日《科技日报》报道,南非金山大学古生物学家李·伯杰等研究人员在有"人类摇篮"之称的斯泰克方丹化石遗址地区3年前出土的一块黑色大石头中,发现了一具少年人类的骨骼遗骸,这是迄今最完整的南方古猿源泉种化石,其中包括颌骨、完整的股骨、肋骨、椎骨和其他重要肢体部分,遗留遗骸的死者死亡  相似文献   

3.
文物与垃圾     
文物折射了历史、社会、思想的变迁、生活的隐秘……是可触摸到的消逝了的真实。人们依据文物再现前朝及远古的面貌。古猿人的头骨、恐龙的遗骸、鱼的化石,都成为稀世珍宝,因它们证实了宇宙发展的轨迹。文物更多属人造之物,只不过是前人所造。缅怀祖先,恋念祖  相似文献   

4.
奇云 《科技文萃》2005,(8):15-17
泰国PP岛惊现"巨人"遗骸 "印度洋海啸让远古巨人浮出水面,人们在泰国PP岛发现身高3.1米的远古巨人遗骸!"近日,泰国<旅行导报>在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5.
考古学可不是单纯的挖宝!考古学通过对古代人遗留下的实物进行研究,从中探索人类的发展历程及规律。所以说,考古研究的对象是古代所有与人类有关的物质资料,包括人类本身遗留下的东西,像化石、骸骨、人类加工或制造的物质;还包括与当时人类共存的地理环境、动植物遗骸等物质。考古学要  相似文献   

6.
英、德两国科研人员近日在一份化石研究报告中指出,他们发现一个远古海蝎子的巨爪化石。据推断,其肢体长度达到2.5米,比人类还大,是有史以来所发现的体型最大的节肢动物标本。  相似文献   

7.
《少年科学》2014,(7):22-23
今年夏天,蒋青又要和往年一样带上地质锤去新疆挖掘古代植物化石,然后她会把那些藏有远古秘密的化石带回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显微镜下,她想要还原的几千万年前的花果茎叶。  相似文献   

8.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利用柴薪,使人类走出远古洪荒时代;利用化石能源,使人类进入热机时代;利用电能,使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进入21世纪,人类对各种能源的消耗急剧增长,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大量使用化石能源造成的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的加剧;过分使用柴薪能源造成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相似文献   

9.
远古的贵州,是—个极其生动的世界。从现在已知的科学发现来看,尤其是古生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在全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古生物化石,是指在漫长的自然界的作用下,埋藏在地层中的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或遗迹。化石形成一般要1.2万年左右。贵州各地质时期地层中,埋藏着许多门类的古生物化石———植物、动物和古人类,它们是地球演变、生物进化、人类起源的见证。贵州已发现的古生物化石,主要是动物和植物化石,约三四千种之多。所以,贵州向来被誉为“古生物化石的宝库”。贵州的植物化石,主要有蕨类、裸子、被子三个门类约100多个属种。它们有…  相似文献   

10.
前沿     
江西李洲坳考古改写历史江西省靖安县水口乡李洲坳所发现的东周古墓,震惊了全国考古界。日前,在北京举行的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上,靖安东周墓以高票入选。据江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樊昌生介绍,47具棺木中,有22具发现有人类遗骸。主要包括人体骨骼和脑髓组织,12具骨骼中发现有绿色的结晶体。人类遗骸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南  相似文献   

11.
地质探秘     
《小学科学》2020,(5):22-27
岩石中的化石化石是动物或植物在石头中转化留下的遗骸或痕迹。有的化石距今已有10亿年之久,有的则是在几千年前形成的。化石藏在岩石"当中"。化石对应的是一些在岩石形成的时候生存并死亡的动植物。地质学家通过化石可以得知岩石的形成地点和形成方式。如果岩石中的化石是海洋生物,那么这块岩石就是在海洋中形成的,而今天可能是在陆地上被我们发现。  相似文献   

12.
一、选择题1.1%5年,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发现了两颗牙齿化石,根据科学测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化石。他们的生活年代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我们称之为() A.元谋人R山顶洞人C.北京人D.蓝田人2.下列我国原始人类的出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为()①元谋人②山顶洞人③北京人④河姆渡人⑤半坡人A.①②③刃国B.(办困侄)⑥包)C.(孙卫②(缈⑤D.①③②④⑤3.爱美之心远古就有之,在下列我国远古人类当中,懂得爱美的人是() 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北京人D.蓝田人4.我国先民最早掌握挖井技术的是() A.元谋人B.山顶洞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华大地的版图上.何处能寻找到中国最早的古人类?我国80年代末期有关巫山人遗址的重大发现,曾一度轰动世界。神秘的巫山人是不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直立人?一直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谜。经过国内外有关学者多年来的研究,最近证实,在“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的巫峡中发掘出的古人类化石,意味着巫山人确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直立人。从南方古猿向人类进化,这些远古的“旅行者”要经过能人、直立人到智人即现代人。关于直立人,本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的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最早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距今50万年的北京人,…  相似文献   

14.
[古生物 ]我国重庆发现距今 1.5亿年的大型恐龙化石群据东方网 2 0 0 3年 4月 14日消息 ,一个距今 1.5亿年的大型恐龙“墓地”在重庆北碚同尖镇建设村被发现。发掘恐龙工作已经进行了一年多 ,共发现了 5 0 0~ 6 0 0块化石 ,属于3~ 4具恐龙的遗骸。 2 0世纪 80年代初 ,曾在同一地点发掘到 3具大型蜥脚类素食恐龙的少量骸骨 ,当时只对出露的化石进行了发掘。这次发现的化石的出土地点距 2 0年前化石出土处最近的仅数米 ,所以专家估计两次发掘到的化石可能都属于 3~ 4具恐龙的遗骸。重庆北碚三溪口———合川碳坝一带是国际公认的中生代标准…  相似文献   

15.
贵州简称黔、贵,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远古人类化石和远古文化遗存发现颇多。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当时在今贵州境内有牂牁(音zangke)古国,并与中原有  相似文献   

16.
配合苏教版教材第六册《恐龙》人类很早就发现了恐龙化石。早在英国的曼特尔夫妇发现禽龙(1822年)之前,欧洲人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gé)化石。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们的确切归属,因此一直误认为是“巨人的遗骸(hái)”。至于我们中国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采集地下出土的大型古动物化石入药,并把这些化石叫做“龙骨”。谁能肯定,这“龙骨”之名与恐龙化石的发现就没有联系?后来,在把翼龙的化石与蜥蜴(xīyì)进行了对比后,科学界才初步确定了那是一种类似于蜥蜴、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因此,随后发现的…  相似文献   

17.
广西是我国南方主要的岩溶地区,也是著名的古人类化石产地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起陆续发现了著名的柳江人化石、麒麟山人化石等;进入新千年以来,又发现了扶绥南山洞晚期智人化石、百色田东么会洞早期人类化石以及崇左木榄山智人化石。这些珍贵化石的发现推动了东亚地区早期人类进化和现代人起源问题的研究。近年来的古人类学研究,除了传统形态学研究之外还加入了现代科技手段(如 CT扫描),新研究方法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有利于发现珍稀古人类化石所蕴藏的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2月8日,是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遗失64年的日子。1927年-1937年,北京周口店共计发现了5个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令世界震惊和兴奋,被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学系主任布达生教授(加拿大人)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后改为“北京直立人(Homo erectus pekirvensis)”即北京猿人。1941年失踪以后,至今下落不明,已经成为世界之迷。那么,人类头盖骨化石的发现与遗失为什么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呢?这主要是因为头骨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和演化的最重要的依据,它携带着古人类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前沿     
科学家成功提取千年前北欧海盗DNA丹麦科学家近日宣布,已成功从10具1000年前维京人遗骸中提取DNA进行分析研究。提取千年前维京人DNA的研究报告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第一公共科学图书馆》上,研究小组由哥本哈根大学约尔根·迪星牵头。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9日援引迪星的话说:我和同事们在丹麦菲英岛一处墓地中发现了这些1000年前的维京人遗骸。我们从遗骸牙齿中提取了DNA。我们发现古代维京人和现代人类一样具有多样性。从古代人残骸中提取的DNA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分析这些DNA样本,可以找出人类基因遗传疾病的起源、发现祖先迁移的方式,还能了解古  相似文献   

20.
原牧 《小学时代》2008,(3):26-29
这里的化石漫山遍野,各种生物的尸体遗迹层层叠加。为什么化石在这里如此集中?难道这一望无际的化石堆是一座远古动物集体墓地?那么,这些动物又是怎么死亡的呢?究竟是怎样可怕的变故使它们走向了终结?在这些残肢断体的背后,又究竟蕴藏着怎样一个不为人知的远古世界呢?还有,传说中的神龙真的存在过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