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在节能减排背景下的班轮航线配船与航速优化问题,通过引入碳税政策,将船舶的CO2排放量转换成碳税成本,以班轮周总营运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建立航线配船与航速优化非线性规划模型,并设计结合枚举的逐步逼近求解算法。选取4条集装箱班轮航线,利用标准算例库中的数据进行数值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敏感性分析表明:随着碳税税率的提高,船舶航速呈现下降趋势,航线配船数量则呈现增加趋势;虽然船舶周总营运成本增加明显,但总CO2排放量却在下降,且下降幅度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2.
为在航运低迷期使航运企业实现收益最大化,根据航运下行期运力过剩的现状,在现有航线配船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航运下行期的特点,建立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首先对集装箱班轮在多条航线上的班轮数量和航次设计构建整数规划模型,将航线配船问题的可行解用染色体形式表示,对航线配船和航次设计进行优化,然后通过MATLAB编程的遗传算法得到该问题的满意解.以某班轮公司为例,对模型和遗传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班轮公司根据航运下行期的特点设计合理的航线配船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班轮航线配船问题, 根据班轮多港口挂靠和货物直达运输航线形式的特征,基于航运业低碳环保要求, 综合考虑船队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以研究期内船队利润最大和碳排放量最小为目标,建立经济、环保双目标班轮航线配船优化模型.根据模型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的带权理想点法,通过构造带权评价函数,将双目标规划问题转化为单目标规划问题,得到模型的最优解.以某航运公司的班轮船队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证明:该模型具有可行性,该优化求解方法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上海电煤长江运输系统航线配船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优化上海电煤长江运输系统可有效地降低电厂成本、控制电价上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上海电力股份公司所属电厂的长江煤炭需求状况,运用优化模型对上海电煤长江运输系统航线配船进行优化,得出上海电煤长江运输系统航线配船方案。经实践证明,该方案具有降低运输成本方面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矿砂船的大型化与运价波动性的联系,针对国际主流铁矿石运输航线的好望角型船海运运价的时间序列,引入虚拟变量构建GARCH模型.研究发现,超大型矿砂船(Very Large Ore Carrier,VLOC)投入运营并未对主流铁矿石航线的好望角型船海运运价的波动性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相比图巴朗至青岛航线,图巴朗至鹿特丹航线的铁矿石海运运价更具稳定性.航运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积极优化船队结构和船舶运营市场的布局.  相似文献   

6.
为合理分配班轮公司的船舶资源,考虑航运市场上集装箱运输供需平衡因素,以规划周期内船队运营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航线配船的整数规划模型.使用Gurobi求解该模型.通过数值实验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对集装箱运输需求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航运市场上集装箱运输供需状况对班轮公司的运力配置结果有重要影响;由于班轮公司追求运输规模经济性,航运市场上存在的运力过剩与运力扩张的矛盾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7.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船舶多约束最优航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船舶航线经济性,基于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lectronic chart display and information system,ECDIS),分析影响航线设计的各种因素,建立航线设计网络模型。将改进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船舶航行路径搜索中,提出一种多约束条件下航行综合成本最低的最优航线生成算法。仿真试验证明,该算法是可行的,且具有动态寻优的特点,将其应用于多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航线设计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影响VLCC船实际能效因素的特点和人的判断所特有的模糊性,提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VLCC船能效等级评估模型。采用三角模糊数表征专家判断信息以充分考虑专家判断的模糊性;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专家判断结果进行处理以得到方案层各方案的最优权重。该能效等级评估模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为各因素分配权重,并结合隶属度原则确定各指标对不同能效等级的隶属度,通过矩阵运算最终得到船舶能效等级评分,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减聚类ANFIS模型的船舶横摇运动实时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准确高效地预测船舶在波浪中的航行状态以保证人员、货物和船舶的安全,提出一种基于减聚类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Subtractive Clustering based Adaptive Neural-Fuzzy Inference System,SC-ANFIS)模型.SC-ANFIS模型使用减聚类算法对输入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模糊规则数,并建立神经模糊推理系统,再使用结合BP算法与最小二乘估计算法的混合算法对建立的预测系统进行优化训练,得到最优的预测系统模型,并使用自相关分析确定预测系统模型的输入.运用该模型对大连海事大学科研教学船"育鲲"号的横摇运动进行实时预测,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可行、有效,并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鉴于2020年后更加严格的限硫规定的实施,在硫排放限制下研究燃油切换和脱硫洗涤两种策略下班轮运输航线配船优化与减排策略选择问题。综合考虑船型、船舶数量、船速、环境等因素,分别建立两种策略下船队运营和环境整体成本最小优化模型,并设计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对某班轮公司的航线网络进行实例演算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燃油切换策略相比,脱硫洗涤策略的经济效益更加明显,更能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在油价和硫排放限制下,脱硫洗涤策略显得更具有市场竞争力,能满足班轮公司的减排和利益需求。通过对船舶在硫排放控制区内的航行距离和油价进行灵敏度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为避免船舶搁浅、撞桥等事故的发生,研究针对复杂内河水网的航线规划算法及其应用模式。根据航道通航条件,设计内河水网的有向拓扑网络,并从添加航道约束条件、优化代价函数和估价函数三个方面对A^*算法进行改进,实现针对不同船舶参数的最优航线规划。结合船舶助航APP研究航线规划算法的应用方法,并以东莞水系为场景进行算法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A^*算法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内河水网的航线规划,而且可在手机移动终端高效运行。研究的航线规划算法和应用模式对保障复杂水网的船舶航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内河船舶监管过程中对船舶干舷的测量还需人工巡航,增加了海事部门管理成本问题,提出一种不借助船舶水尺标志检测船舶干舷的方法。对采集的图像进行中值滤波预处理,去除孤立点、降低噪声敏感性;考虑图像颜色特性,应用自适应K均值聚类算法识别船舶区域;联合Canny边缘检测和霍夫直线检测的方法,标记船舶吃水线和甲板边线,并利用数学形态学方法提高检测准确性;基于标定相机和双目测距原理建立图像坐标与世界坐标转换关系,找到甲板中间位置,取其与水面的距离作为船舶实际干舷值。用相机拍摄内河船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内河船舶的吃水线和船舷线进行检测并计算干舷值,用于判断船舶是否超载并及时发出预警,满足海事部门的监管需求。  相似文献   

13.
鉴于帆船在离岸航行时仅凭船员经验无法获得长距离最优航线,基于相关航线规划的研究,考虑风场的不均匀性对航线规划的影响,以航行时间最短为目标,建立开敞水域帆船航线规划模型,并设计具有自适应性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一艘28英尺的单体龙骨帆船为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为衡量内河船闸服务对象的服务感受与期望,提出一种内河船闸服务客户满意度评价模型.基于客户满意理论,考虑船舶延误及其不确定性,从船闸的服务条件、服务环境、服务活动和客户交互等4个方面提出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利用指标调查评分中的信息熵,得到指标的复合权重,并根据信息熵进行基于延误的指标差异性分析,构建内河船闸服务客户满意度评价模型.通过案例分析发现:现阶段船员对京杭大运河苏北段船闸服务总体上是满意的(满意度为78.6%);延误越少,满意度越高,船员对延误的容忍在2~6 h之间;改善船闸的增值服务和及时公布延误信息有利于提高船闸服务的满意度.通过分析引起船员满意或不满意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或增强船闸服务,为船闸的管理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内河船舶碰撞人的失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对船舶航行安全有显著影响的人的因素,引入SwainGuttmann模型和贝叶斯网络分析内河船舶碰撞事故。依据SwainGuttmann模型的信息处理过程(感知、决策和行动)梳理内河船舶碰撞形成机理。利用领域专家知识和小样本量数据学习法构建贝叶斯网络,计算网络节点间的条件概率。利用贝叶斯网络的不确定性知识推理方法,得出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关键人的因素。该结果与真实事故案例统计结果相吻合,这说明SwainGuttmann模型和贝叶斯网络适用于对内河船舶航行安全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更加全面地分析水域船舶冲突的时空特征,从船舶动态航行过程出发,以船舶领域模型代替船舶碰撞半径,对船舶冲突数据进行识别与提取。通过对空间自相关模型在时间维度上的拓展,探讨船舶冲突数据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基于该模型,研究不同时间尺度下船舶冲突空间变化趋势。实例结果表明,研究水域内的船舶冲突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且会随着空间阶的提升而消散。  相似文献   

17.
基于当量长度的游船火灾人员最优疏散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能够在游船发生火灾时选择合理的疏散路径,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引入当量长度,建立火灾时游船应急疏散模型,选用最短路径算法得到火灾区域至各逃生出口的多条最优疏散路径,并利用MATLAB编程实现.选取"海洋绿洲"号游船进行实证研究,在客舱着火点位置确定的情况下分别考虑游船通道阻塞和火灾扩散对最优疏散路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疏散模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船舶引航风险成因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控制或降低船舶引航风险,在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船舶引航风险成因重要性进行定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提出船舶引航风险成因系统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运用模糊函数对相对风险的构成因子综合计算,得出引航风险成因的最优关联因数,进行船舶引航风险成因的关联度排序.该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分析可以得出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客船发生火灾时,合理疏散路径的选择对避免或减小人员伤亡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前期关于客船火灾时静态疏散路径优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客船倾斜状态下以当量长度为基础的疏散路径优化模型.选用Dijkstra算法求解火灾区域至各逃生出口的最优疏散路径.在此基础上,进行多灾源、多出口状态船舶倾斜、拥挤对疏散路径影响的实证分析;结合IMO对客船疏散时间的规定验证疏散路径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船舶倾斜对火灾状况下人员疏散路径的影响随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且纵倾影响比横倾大;船舶倾斜导致疏散路径变长,疏散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