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凯利在太空连续生活340天后不久前重返地球,他迄今累计在太空生活了522天,成为在太空时间最长的美国宇航员。而俄罗斯宇航员瓦列里·波利则保持着在太空连续逗留的最长时间纪录——438天。长期在太空生活对人体会有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2.
太空生活ABC     
众所周知,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环境和地球上是不同的,那宇航员在太空究竟怎样生活呢?  相似文献   

3.
正星空神秘未知,登陆距离地球300多千米的太空并在那里生活,或许是我们普通人所憧憬、幻想的。除了失重会给宇航员的日常生活带来种种困扰与不便,其他的我们似乎了解的并不多。其实,在太空生活,挑战的不仅是宇航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更重要的是宇航员的身体极限。太空生活究竟会给宇航员的身体带来哪些影响呢?一起去看看科学家的对比研究吧!  相似文献   

4.
我是宇航员     
《中国科技信息》2013,(22):27-27
《图灵新知:我是宇航员》作者若田光一是日本著名的JAXA宇航员.他采用问答的方式,讲述了宇航员的训练以及在宇宙中的生活。如怎样驾驶载人航天器,宇航员在太空中如何吃饭、洗澡、上厕所,在太空里可以养宠物吗,等等。  相似文献   

5.
腾讯科学讯(悠悠/编译)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声称,身体放血和服用维生素丸将对宇航员太空之旅十分有益。科学家最新研究称,宇航员身体放血可有效降低太空环境下基因突变人类在太空中将面临着各种疾病,从较低引力下产生的成骨不全,至宇宙辐射引发的癌症,生活在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为了预防这种疾病,经常服用维生素增强骨骼强度。但是当旅行至火星或者某颗小行星,宇宙射  相似文献   

6.
训练     
《中国青年科技》2005,(10):12-13
左图中所显示的器械是多轴旋转试验的惯性设备,简称为“MASTIF”,在“墨丘利“太空项目中用来训练宇航员在太空船中一瞬间自我掌握控制方向的能力,例如俯仰、翻滚、盘旋等。该训练有助于宇航员提早熟悉太空环境。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的太空飞行中,失重状态使得大多的宇航员患上了骨质疏松症。在持续4~6个月的飞行中,宇航员体内骨头的密度每个月会降低1.6%。如果按照这个速率降低下去,科学家估计,在两年半的火星旅行中,宇航员骨头的密度将降低一半,那将是可怕的骨质疏松症。宇航员对太空中骨质的变松是没有感觉的,但一旦回到地面,健康状况就面临着明显的挑战。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最新研究表明,轻度的振动可以保证宇航员在长期太空旅行中的身体健康,这个研究结果也有民用价值,它可以用来帮助治疗那些骨质疏松证的患者。这种振动要求强度低…  相似文献   

8.
唐吉斌 《世界发明》2003,26(3):11-14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海量的报道集中在失事过程、失事原因、失事影响、调查进展、宇航员和亲人故事这些方面上,而7名宇航员16天的太空生活,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太空探索的价值体现,应是人类纪念他们的真实依托。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牺牲也许是不可避免的。在“挑战者”号爆炸之前,苏联和美国的宇航员都曾由于意外事故而牺牲,但这并没有影响人类探索太空的行动。人类向未知的太空的探索、前进的步伐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相似文献   

9.
宇航员与细菌细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态,我们的生存离不开细菌,如果没有寄生在肠道内的细菌,我们根本无法消化食物。但是,细菌往往也会导致感染的发生。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宇航员的生活可能会面临细菌的可怕的威胁?这决非耸人听闻,由于地球上的许多细菌完全能适应寒冷干燥的太空环境,所以哪怕人类的飞行器在太空中飞行几个月甚至几年,这些细菌也不会死亡。那些经历过太空飞行的宇航员的状况已经明确显示,太空环境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健康方面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必须面对细菌的威胁。因此,为了宇航员的健康,充分了解太空环境下的细菌非…  相似文献   

10.
载人航天飞船在茫茫太空飞行过程中,宇航员为完成某项科学试验,或者为排除飞船因遭“太空垃圾”撞击而发生的外部故障,或者为修理其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等,需要离开飞船到舱外进行太空作业。那么,宇航员是怎样在太空“行走”的呢? 宇航员在太空的所谓“行走”,实际上是用安全索紧紧地与飞船联接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1.
在1年前,通常在太空执行任务的宇航员的尿液都是简单地倾倒在太空环境中,一旦尿液落在真空舱上,它会很快冷冻形成微小晶体结构,作为太空残骸漂浮着。据称,宇航员们曾描述了观看尿液释放到太空中的情景,称这是太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知道,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在太空中近光速旅行的人,会比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更年轻一些。那么,人如果一直待在太空中生活,是否也衰老得慢些呢?最近,德国科学家对比了3名宇航员出发前和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之后的皮肤。他们发现,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待了199天之后,相比从地球出发之前,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变多了,但  相似文献   

13.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12,(17):11-12
正太空什么味?宇航员在太空生活在密闭的太空舱内,在舱外活动时又会被太空服所包裹,所以很难闻到太空的味道。不过,曾经在太空走过一遭的宇航员都表示,太空有着独特的气味,这种气味是他们刚刚执行完舱外作业,返回太空仓,摘下头盔之后所闻到的。这种附着在宇航服、头盔、手套和工具上的太空气味有点像烤牛排时所发出的,此外还有一种金属的味道。昆虫可助预测暴雨日本气象专家们借助一种新方法,以地面附近被上升气流卷入的昆虫为标识物,捕捉肉眼无法看见的空气流动,从而分析上升气流形成积雨云并引发局部暴雨的前兆。  相似文献   

14.
从宇航员登上太空的那一刻开始,一切就不再那么简单了。由于不能打开太空舱的窗子,有时舱内会弥漫着因温度和压力改变后某些物体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太空舱内的温度时高时低、噪音巨大且持续时间长。虽然每90分钟就可看到一次朝阳的体验的确美妙,但是这样的频率足以打乱任何人的生物钟。这就是太空之旅,精彩而刺激,但不可避免地伴随种种不适。让我们以一组图片来体验一下宇航员的真实生活。太空生活很精彩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文化》2005,(5):26-26
让人类进入太空是否值得,今后的太空探索是否应以机器人为主?近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制形形色色功能强大的太空机器人.它们很有可能在未来接宇航员的班。  相似文献   

16.
宇航员,多么吸引人的字眼,许多年轻人都企盼有朝一日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因为,太空充满着奥秘和魅力。冷战时期,苏联为了在太空中击败对手美国,从广大青年中招收了一些身强体壮的小伙子,名为进行宇航员培训,实际上是进行宇航员试验,许多人成了试验品,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一些幸存者忆起往事,仍心有余悸。这便是“零号宇航员”,世界宇航员队伍中的首支特种队伍。这支神秘的队伍,拥有极严的保密规定,每个人都要严守秘密,否则,军法严惩。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这些内幕逐渐被披露出来。朝鲜战争产生首批航空“试验品”1950年6月2…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太空专家说:太空平民时代的到来,太空神秘感的消失是人类进步的必然。人类飞行太空、居住太空都将成为未来生活的一部分。先行一步的宇航员并不会为英雄的光环褪去而失落,老百姓会永远尊敬这些太空的领航人。况且还有遥远的火星在盼望着人类英雄前去挑战。美俄争抢太空市场2005年,您只要花费9.8万美金就能到距离地球100公里  相似文献   

18.
杨孝文 《百科知识》2012,(15):20-21
正中国于6月16日成功发射了"神舟九号"飞船,并与"天宫一号"顺利完成了对接。这次任务的一大看点是,中国女宇航员首次进入太空。49年前的这一天,前苏联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单独乘坐"东方6号"宇宙飞船升空,成为人类历史上进入太空的第一位女性。继她之后,又有很多女宇航员进入太空。现在就让我们回顾一下女性在太空探索史上创造的一个个"第一"吧!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宇航局是个热爱创新的航天科研机构。最近,它通过电子邮件给国际宇航员发了金属扳手的设计图,根据这张图,宇航员利用3D打印机,在太空里造出了第一个太空3D扳手。尽管此前,美国宇航局已经在太空中演示了3D打印功能,但这次是第一次打出实用的物体,也是最有意义的一次打印。未来,宇航员将可以利用3D打印机轻  相似文献   

20.
近半个世纪以来,航天技术与宇宙科学取得了巨大发展。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时隔三年半后,1961年4月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轨道。美国也于1961年5月将薛巴德送到太空。1999年11月20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神州”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神州号宇宙飞船又成功进入太空。发射无人飞船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宇宙生理”研究收集资料。在宇宙中及飞船内的环境对宇航员生命活动影响、规律及适应性是宇宙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宇航员的身体状况,是当今高新科技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