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文库本始于大正与昭和时期,是图书小型化的结果。最早的文库本当出自芥川龙之介、佐滕春夫和小林秀雄的随笔和评论集,其开本有如现今日本菊判形(15×22CM),而后,逐渐发展为B6型。二战后,文库本主导开本最终确定为四六判(12.7×18.8CM)。 72年来,岩波文库一成不变始终作为“古典名著”的代名词。目前,岩波文库出版路线改弦易辙,文库主题从古典名著更新为现代名著,全新版岩波现代文库将于2000年1月创刊登场。 大冢信一社长表示:“岩波现代文库正是基于无所畏惧当前所面临困境的意念而创设的。让现代文库逾越现代人的生活时代,使之真正成为现代的古典宝库。” 岩波现代文库初版包括学术、文艺和社会三个门  相似文献   

2.
目前,日本数家大型出版社正在联手实施将多种难寻和绝版文库本数字化工程而为人瞩目。售缺和绝版文库本全文数据通过互联网下载和制成CD—ROM后进行有偿阅读,出版社既可节约库存空间,又可解决读者购读难寻和绝版图书的燃眉之急。此举系依然不景的日本出版业试图摸索开拓一条崭新的流通营销之路。 迄止2000年上半年,日本65家出版社策划出版165种文库系列。据日本出版科研所调查表明,1999年,日本共出版文库新书6320种。但在不到一年的期间里,多种文库新书就已经步入自己的半衰期,因此,近年来日本出现多种难寻和绝版文库新书便不足为奇了。 今年6月,德间书店率先登陆“大众电子文库”主页。9月,德间书店、文艺春秋社、角川书店、新潮社、光  相似文献   

3.
日本尊经阁文库对于中国大多数学者来说,似不及东洋文库、静嘉堂文库声名显著,但其图书典藏别有特色,在中国域外汉学的研究中,应当充分地予以重视和利用。 尊经阁文库是日本前田氏的私家图书馆,自16世纪中,前田氏即为日本加贺藩主。第三代藩主前田利常喜好收集图书,文物,第四代藩主前田光高亦然。而第五代藩主前田纲纪(1643—1724)则格外注重搜集图书、搜求文献,对中国的和日本的古本、抄本、珍本典籍的收罗不遗余力。早在16世纪末,日本入侵朝鲜时曾掠夺大量书籍,后流转于日本国内,成为商品,前田氏是这些书籍的积极购求者之一,这样,前田氏家藏图书就形成兼具和(日本)、汉(中国)、韩(朝鲜)三国文献的特色。前田纲纪具备一定的学者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日本东洋文库成立于大正六年(1917)。是年九月其创始人岩崎久弥购进医学博士乔治·厄耐斯特·莫里森的“莫里森文库”(莫里森自称为“TheAsiatic Library”亚细亚文库)丛书,在其基础上,秉承其意旨,扩充其范围,不断发展而为日本东洋学界一大重镇的东洋文库。 莫里森文库是莫里森自1897至1917年,作为伦敦泰晤士报通讯员在北京赴任期间苦心经营的结晶。他收集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有关远东诸国的大量欧文文献,这些书籍为当时驻华的欧美知  相似文献   

5.
日本出版物中的文库本是一种大众普及读物,其书型分为两种:A6型文库本(105mm×148mm)和新书型文库本(103mm×173mm),售价约在二三百日元上下。 94年4月~95年2月,由日本65家出版社推  相似文献   

6.
美国陆续出版了一本名为《美国文库》的书籍,有系统地整理出版了美国重要作家的经典作品,时间从1893年迄今。后来日本也二久出版社也出版了《作家自传》丛书,从1994年出版第1辑到1999年出版的第5辑,每辑皆收录20册,包括20  相似文献   

7.
建议四项     
我喜欢读书, 也感到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买到合适的图书不容易, 因而对出版发行工作常有些想法和希望,也许可供参考吧。一、“文库本”据说,日本有种袖珍本丛书,叫“文库本”,最近几年颇为畅销,形成一股“文库本热”。“文库本”的最大特点,是价格低廉。如果一  相似文献   

8.
韩国图书发行业中,有近10个图书批发零售商,基本垄断了图书批发业务,图书零售业务占50~60%。在韩国的教保文库、教民文库(以教材为主)、汉城文库、京畿书籍、世宗文库、新村文库、乙支书籍等,既有批发机构又有大型书店。 其中典型的是教保文库,在汉城市中心的钟路一带有大型图书市场,  相似文献   

9.
高校文库作用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库是高校的一大特色资源,应充分发挥它的潜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本文结合文库书籍的特点,论述了高校文库在书籍使用、学校文化传统传承、师生良好精神面貌形成和宣传教育方面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汪亮 《图书馆建设》2005,(5):115-116
本文阐述了日本文库本的历史、流派、特色、影响、意义,并探讨可以从中借鉴的经验——如何使中国的出版界和图书馆界借助文库本的形式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11.
日本文库书的发展史解路英到过日本的外国人,对日本人在车上看书的盛况一定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有部分人一定看的是文库书。文库书,轻巧,便于携带,人们即使在拥挤的车厢里仍然可以继续享受阅读的乐趣,当然,另一个受欢迎的原因是价格低廉。不过,就文库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日本书装艺术的审美取向张希广书籍封面的开本,相对于绘画作品尺寸的任意来说,具有严格的规定性。对于设计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开本的尺寸是无法自由选择的。然而,一个成功的封面设计作品,正是由于设计者在这被动的“方寸之地”,依托于对作品精神实质的理解,充分...  相似文献   

13.
书的学问     
开本:指书刊幅面的规格大小,即一张全开的印刷用纸裁切成多少页。常见的有32开(多用于一般书籍)、16开(多用于一般杂志)、64开(多用于中小型字典、连环画)。版式:即书籍的规格式样,包括开本、排式、版面、插图等。  相似文献   

14.
世界文库本的实践与启示德国的《雷克拉姆世界文库(Reclam Universal-Bibiothek)》开创于128年前的1867年,它严格选择世界各国的优秀古典作品,以小型纸皮本刊行,面向大众普及文化。日本的文库图书发展,始于1903至1912年的富山房《袖珍名著文库》,其时正是明治维新以后,富山房的实践仿效雷克拉姆文库做法,开日本文库图书出版先声。 1914年,日本新潮社推出《新潮文库》,以介绍西洋古典名著为宗旨,然而运命不佳,几度起落。1926年,改造社为挽救震灾形成的败局,“断然实行出版界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排版早已取代了铅字排版和手动照排,计算机中多样的字体、多变的字号,以及先进的操作技术,开辟了富有想象力的版式设计的新领域,同时给书籍的版式带来了更大的设计空间。设计者将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书籍的版式更加新颖、活泼。书籍的版式设计无论怎样变化、创新都不能背离设计的基本规则,下面谈谈版式设计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1.书籍的开本和装订形式的选择   书籍的开本是根据纸张规格及书籍内容、性质、用途和读者对象来确定的。由于纸张规格的局限,新颖的开本也就受到了限制。合…  相似文献   

16.
书籍的版式设计是指在一种既定的开本上,把书籍原稿的体例、结构、层次、图表等设计要素作艺术的、科学的处理,使书籍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形式,既能与书籍的开本、装订、封面等外部形式取得和谐,又能充分体现出书籍原稿内容的性质色彩,以其特有的和谐一致的整体形式给人以美感。因此,书籍的版式设计是书籍装帧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同书籍的封面、扉页设计一样,需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手段,对每一册书籍的版式进行创造性的、艺术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东洋文库外景 2001年的11月间,正是东邻日本秋光烂漫的黄金季节。应东京的东洋文库之邀,笔者前往该馆出席了一个关于中日战争史的学术讨论会。会议间隙,东道主、该文库研究员本庄比佐子女士热诚地接待我参观了文库的珍藏宝籍,并又倾听了他们的一些学术活动情况介绍,深受启发。笔者拟将这些感受结合会议概况一并作一介绍,以供国内有兴趣者参考。 一、一窥东洋文库中国文献之宝籍 东洋文库位于东京文京区本驹 的不忍通上,与日本江户时代的著名园林六义园相邻。它在国际亚洲学界也享有盛誉。从1961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的公私藏家中,存有不少《四库全书》的散本,仅笔者涉猎所及,就有日本国会图书馆、东洋文库、静嘉堂文库、庆应义塾大学及附属斯道文库以及大仓集古馆、恭仁山庄、富冈文库等多处收藏,而且版本涉及文渊、文津、文溯、文源四阁和南三阁本。这些散本对于研究《四库全书》的纂修、缮录、复校、撤改、补遗、存毁,无疑具有重要的标本价值,尤其是作为焚烬之馀的文源阁散本,更值得倍加珍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档案》2015,(1):68-69
法国:公共图书馆惊现莎翁《第一对开本》在威廉·莎士比亚生前,他所写的许多剧本尚未出版,直到1623年(莎士比亚去世后7年),他的同事约翰·赫明斯和亨利·康德尔才将所有能找到的剧本合并出版,名为《威廉·莎士比亚先生的喜剧、历史剧和悲剧》,内含36部剧本,其中18部是首次出版。由于此全集是以对开本的形式印制,因此,西方通称《第一对开本》。该书被认为是莎士比亚一半戏剧作品的唯一可靠文本,是全世界最珍贵的书籍之一。现在,法国北部一家图书馆发现了一本之前不为人知的《第一对开本》,使全世界已知的该书现存总数增至233本。  相似文献   

20.
书籍印刷中几何级数的开法,即以2的n次方开切成的开本,称为常规开本。最常见的有32开图书、教材,16开杂志以及64开字典等。随着图书市场的繁荣与竞争,彩色胶印逐步取代传统的铅印,书籍印刷的内在质量已经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